•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全“心”为患者
  • 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全“心”为患者

    时间:2017-06-09 21:19:06  来源:大河网  作者:张龙

    大河网讯 40岁的沈军(化名)工作时突发胸痛、大汗,持续3个小时不缓解,家人急忙拨打120紧急送到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就在此时,患者突然昏迷、抽搐,出现“电风暴”。心内科主任黄学伟立即组织抢救,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反复室颤,但经过及时的全力治疗,最终抢救成功,心脏又重新恢复了跳动。

    “短短几分钟内,沈军密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我们共为患者除颤七八次。”全程参与抢救的心内科副主任田丰说,“时间紧急,需立即实施急诊介入手术。”患者被紧急送入导管室行“介入治疗”,心内科介入团队凭借多年来默契的配合,娴熟的技艺,40分钟后,顺利植入支架一枚,手术成功了!堵塞血管恢复了血流,沈军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急性心梗这个病很常见,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12小时内,错过了,心肌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坏死。”田丰说,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大家就只有一个信念:全力以赴,一定要把他救过来。

    也许奇迹就出现在下一刻

    心血管疾病往往起病急、变化快,短时间内就能导致患者死亡。在心内科医务人员看来,每一次救治,都是与死神的赛跑。

    今年3月26日14时29分,淅川县53岁的于晓(化名)经历了一场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会面”。当天上午10时36分,患“2型糖尿病”15年的于晓起床后出现心前区闷痛,持续不能缓解,病情加重突然昏倒,家人拨打120将她紧急送往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

    当时该院副院长、大内科主任刘怀霖,心内科主任黄学伟,副主任田丰等正在导管室手术,接到急诊医师电话汇报后,就随时待命,争分夺秒,为病人开通绿色通道,指导医疗团队进行抢救手术。从患者入院至开通堵塞血管,整个过程仅用时50分钟。

    于晓的急诊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死。14时40分入院,行冠脉造影显示:回旋支完全闭塞病变,狭窄100%。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立即行“支架植入术”。15时30分,手术取得成功。

    谈及手术的成功,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及心血管危重症抢救的黄学伟毫不讳言,娴熟的技术及默契的团队配合,为患者赢得了生的希望。

    而作为大内科领军人的刘怀霖,他所开展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顽固性室早射频消融、三腔起搏器植入治疗充血型心肌病,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术、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等均属省内外领先技术。

    刘怀霖表示,多数高危胸痛患者的猝死,主要是由于认识不足、就诊不及时等原因延误了抢救时间,而在治疗的黄金90分钟内开通血管,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开通绿色急诊通道的目的,就是优化就诊流程,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成功率。”

    值得一提的是,心内科开展的三维立体定位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及房性心律失常,不吃射线、不受辐射,技术特殊,难度大,全凭娴熟的经验,尤其适合于儿童、孕妇这类的特殊患者。这在相当一些医院都是技术难点,但在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却是很常规的手术,就像北斗导航,可以把心脏关键部位的轮廓画一个立体图,凭经验来准确判断。

    这些实力皆源自这样一个理念:“为患者抓住最后一线生存的机会,有1%的希望也一定要尽100%的努力!”不仅要能治好病,还要设法为患者省钱。正是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让一个个原本生存机会渺茫的患者迎来了新生。也是在一次次的成功救治中,他们更加坚定了信心——也许奇迹就在下一刻。

    这是一个特别揪心的夜晚

    时时为患者着想,处处为患者服务,凭借这样的医德医风,心内科团队在社会上树起了良好的口碑并声名远播,使得山东、山西等许多省内外患者都慕名前来。随手翻开一页病例,就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濮阳市62岁的患者朱成(化名)于2017年01月01日下床活动时突然晕厥、意识丧失,约20分钟后意识恢复,次日凌晨再次发作,至当地市级医院治疗,住院期间仍然反复发作,当地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正常,感到束手无策,建议至弘大心血管病医院治疗。

    田丰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指示“心电监测”密切关注心率变化。总会发现蛛丝马迹,当天,医生们几乎一夜未眠,不放心的田丰等人一直守在患者身边,随时准备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的突发情况。

    “那一晚,可以说是我度过的最揪心的一个晚上,既担心患者不发作,又提心发作起来病情凶险。”突然,凌晨5点左右,危机来临,发现患者一过性心肌缺血,心动过缓,最慢心率28次/分,最长间歇约10S,紧急心脏按压,避免了患者再次晕厥。经过一夜的苦苦守候,掌握到第一手的资料,终于找到了发病的“元凶”,紧急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调整了药物,患者痊愈。原来是冠状动脉痉挛,血流不过去,心律减慢,发生了晕厥。

    对症用药后,朱成顺利出院,每天坚持服用抗血管痉挛药物,再未犯病。

    看着患者顺利出院,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工作中,对于需要急诊治疗的病患,田丰他们就像一架拧紧发条的机器,不停地忙碌着,查房、检查病案,出门诊。而休息时间,无论是睡梦中的深夜,还是寒风刺骨的凌晨,接到急诊电话,从来都是随叫随到。“干我们这一行的,必须随时待命,好几年没回老家过年了,几乎都没离开过郑州。”

    田丰说,由于做心脏介入手术时需要穿上二三十斤重的铅衣,负重太多且长时间站立手术,导致很多心内科医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这还不是更严重的,相比之下,最大的危险是射线,长期‘吃’射线导致心内科医生抵抗力差、容易乏力,增加了癌症的风险。”

    即便是这样,仍有一批批像田丰一样的青年医师,选择了医学、选择了心内科,只因为心中那最质朴的愿望:解除病痛,救死扶伤。“相比患者的生命,我们所有的辛苦、劳累,那都不叫个事儿。”田丰坦率直言。(王君杰 王青莉 秦亚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