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中牟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纪录厚重人文
  • 中牟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纪录厚重人文

    时间:2017-06-14 20:36:10  来源:大河网  作者:张龙

    大河网讯 为迎接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于6月9日晚在新世纪广场举办了“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系列主题活动。以“展非遗风采 显传统神韵”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火爆异常。

    参与此次展示展演的非遗项目有43个。其中,展示项目涉及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和传统医药;展演项目涉及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武术、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游艺等6大类15个非遗项目,可谓是中牟县非遗项目的一次大演练、大阅兵,艺术性地展现了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

    传统舞蹈,在恢宏的气势中演绎民俗生活。开场节目是大孟镇大吕村舞狮队表演的《狮舞盛世》,将大吕武术的高难度动作融入舞狮表演中,腾、跃、扑、闪,逼真地表现出狮子的矫健勇猛、彪悍威武,富有情趣,瞬间激活了观众们的欣赏热情。压轴节目为黄店镇庵陈麒麟舞,演员们身披几十公斤重的麒麟皮,随着轻、重、缓、急的鼓点节奏,轻盈地转、跳、腾、挪,激越豪迈、跌宕生姿,传达出麒麟的喜、怒、愁、乐情绪,展现出古朴的粗犷之气和刚柔之美。

    传统武术,在拳脚的挥舞中展示传统功夫。大吕武术的武者们步伐进退自如,动作灵活多变、刚柔相济,攻防都显技智,功夫出神入化,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似蛟龙腾空,观众掌声不断;狼城岗镇南仁村回族查拳无论是运拳出招,还是挥刀舞剑,样样都讲究虚实变化,追求攻防灵活;器械的出收,脚步的进退,身体的起落,招招都有玄机,出色的表演让观众看得目不转睛。狼城岗镇北堤村的徐门八卦拳动作朴实无华,劲力刚猛,台上20多位少年弟子着白色衣衫、系红色腰带,个个英姿勃发,龙腾虎跃,无论是传统棍术、剑术,还是传统拳术,演绎漂亮得如削铁如泥。

    传统音乐,在朴实的生活中酝酿优美旋律。省级项目《黄河打硪号子》首次被搬上舞台,观众们一睹中牟黄河滩火热的劳动场面,感受黄河劳动号子的独特魅力。

    传统游艺,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大饱眼福。中牟县空竹协会带领空竹艺人大展风采,他们的表演令观众目不暇接、赞不绝口。传统健身游戏“春彩灯”的表演动作既质朴优雅,又惊险刺激,视觉效果极佳,观赏性极强。“二鬼摔跤”的传承人穿上道具服装,模拟二人摔跤,以抡、转、滚、翻、摔、踢和下绊、托举等摔跤技术、技巧,表演滑稽而幽默,既令人揪心,又让人捧腹。

    民间文学,以艺术的形式展现民间传说。根据省级非遗项目《潘安的传说》改编的豫剧小戏《浇花息讼》,经传承人淋漓尽致的表演,让广大群众了解潘安不但是一个美男子,还是一个“爱民如子”、“勤政为民”的官员。由市级非遗项目《孔子回车庙的传说》改编成的河南坠子《孔子回车师项橐》,经曲艺传承人声情并茂的表演,使观众深受教育。这种“用非遗演绎非遗”的形式可谓一举两得!

    传统戏剧,以精彩的表演传播传统文化。豫剧,作为河南的地方戏的主要剧种,现场一组脍炙人口的名家名段让观众过足戏瘾。黄店镇业王村木偶戏和川剧变脸属于传统剧种,独特的表演形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值得一提是,情景戏歌《白发亲娘》,把非遗传统纺花项目艺术化,将民族歌曲与河南豫剧巧妙地结合,既再现了农耕时代的纺花场景,又展现了河南豫剧艺术魅力,可谓独具匠心,再配上传承人声情并茂的演唱,现场观众热泪盈眶。一群刚走出高考考场的学子这样感叹:“过去只在历史课本上知道黄道婆,没想到她的传人就在我们身边。”

    也许,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所在!

    两个小时的展演,让上万观众徜徉在历史的长廊之中,沐浴着文化艺术的春风,尽享传统文化的滋养。整场活动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进行的,然而,观众们不为所动,依然聚精会神地观看节目,演出结束时依然意犹未尽。他们说:“像这样原生态、接地气的节目应该多演几场。”

    动态展演前的静态展示和现场互动体验现场人流如织,观众饶有兴趣地观看、体验。面塑、剪纸、艺术编织、木雕传承人现场展示他们的绝门独技,观众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在瓜豆酱、香稻酒、西瓜酒、五香兔肉、福兴斋桶子鸡、糖画等项目的互动体验区,观众来来往往,现场品尝非遗展品,咨询项目产品加工技艺技巧。(王君杰 王继周 王喜爱)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