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中国电影才刚刚开始 如何破除当下的电影困局
  • 中国电影才刚刚开始 如何破除当下的电影困局

    时间:2017-06-24 20:23:16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魏蔚

    中国电影才刚刚开始  如何破除当下的电影困局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些热门影片场场爆满记者平伟摄影

    □策划文体新闻部执行记者王峰

    他们在电影节上支招

    核心提示丨从某种意义上讲,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都是为国产电影把脉问诊的场合,通过唇枪舌剑实现思想的碰撞。虽然有些话不入耳,但细想之下症结确实存在;虽然有些蓝图很美好,但思量之后无非是空中楼阁。我们的导演怎么想,幕后主控产业的大佬如何布局下一步?作为观众,操心的只是一部电影好看与否,而作为电影人,他们考虑的是如何破除当下的电影困局。

      之于创作——工匠精神无处不在

    冯小刚和刘震云合作多年,但在金爵奖论坛上,刘震云坦言自己并不是一个好编剧,因为自己小说的风格在转化成影像时遇到太多困难,因此自己在编写剧本时经常细致地揣摩导演意图,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更顺利地转换为影像。冯小刚说:“刘震云是一个编剧创作非常小说化的人,剧本中经常‘有冬去春来’这样的句子,这虽然在文字创作中信手拈来,但作为导演,要细细琢磨如何将这种意境转化成影像。”但偏偏就是在这相互揣摩中完成了对电影的打磨,也自然呈现出工匠精神。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认为,工匠精神最基本的内涵是创作者与作品之间要有一份朴素的爱。他认为,工匠精神的探讨意义在于给中国电影画一条底线,“中国电影要从底线上起跳”。

    而谈到导演和编剧的合作,作家张大春认为,如果套用文学大家梁实秋的话来讲,翻译不是艺术,也不是创作,而是服务。那么编剧和导演之间也是一个创作者为另一个创作者服务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没有谁欠谁的关系,有的只是互相揣摩和互相服务,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

    之于观众——互相尊重还是互相嫌弃?

    这几天,冯小刚的“垃圾观众”言论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冯小刚虽然把板子打向观众,但是站在导演创作自由的角度来讲的。在交流中,陈可辛透露,自己也拍过一些IP电影,拿到剧本时都是诚惶诚恐的,明明知道拍出来的电影无法超越原作,但还是要拍,因为有IP就代表了观众量,即使导演有自己的思考,但最终还得顺着观众的意思来,所以,有些电影中的情节并非出于导演本意,但为了商业考量不得不这么拍。

    冯小刚则认为,与其把观众当作上帝,不如把他们当作对手,而且要当成很不好对付的对手,导演要以最大的诚意去征服观众,也要像尊重对手一样去尊重观众,而不是只尊重观众的钱。在冯小刚看来,只有在征服观众这个强劲对手的过程中,电影创作才能够真正实现工匠精神。不过冯小刚这么说是有底气的。现在的电影备受资本裹挟,导演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多年来冯小刚一直在努力摆脱这种资本裹挟,如今在《芳华》中得以实现,这是完全由冯小刚个人投资的电影。

    虽然冯小刚说这些话有理有据有底气,但理性地从数据去分析观众的观影习惯,会发现观众在选择观影方面是有自己的专业判断的。2012年至今,中国电影产业无论是排片数量、观影人次和影院数量都在急速增长,然而偏偏票房没有跟上增长的速度。根据6月20日举行的“观众数据与电影制作”论坛提供的数据,在2015年至2016年间,中国电影票房增长了不到17亿。其中,国产电影数量同比增加了37部,票房却减少了900万元人民币。

    同时伴随着的是2016年国产电影的知晓度、热衷度、热搜度均在下降,年平均观影次数超过11次的重度观影人数下降了1%。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观众在观看国产电影之后给出“非常失望”的比例高达7.27%。

    数据证明,中国的电影观众是聪明又老到的。已经成为电影中坚力量的年轻人,习惯通过电影评分、网络口碑、推荐榜单等新媒体渠道来决定是否走进电影院。随着多部“垃圾电影”获得“垃圾票房”的现象出现,证明“垃圾观众”这个词儿并不能站稳脚跟。中国电影观众用兜里的钱证明,你选择制作垃圾电影,我可以选择不看。

    之于产业——互联网企业要当服务者?

    近年来,随着阿里、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进入电影,也给电影行业带来了“互联网+”的改变,但如今电影产业已经变成一个高资金、高人才和高风险的行业,互联网企业也在痛定思痛后提出了改变。在首场金爵奖论坛上,阿里影业就表示互联网企业要定位为电影行业的服务者。

    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曾多次表示“阿里影业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公司”。在本届电影节上,俞永福再次强调阿里影业的定位,要做电影行业的服务者,而非传统影业的竞争者。

    俞永福认为,阿里影业正在从用户触达、商业化以及内容产业化三个层面着手,打造电影产业新基础设施,赋能电影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他以近年火爆的IP为例,2017年,阿里影业就围绕“三生三世”的IP进行全链路开发,实现多元的商业化。年初,在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期间,阿里影业将IP授权给十大核心品类40个品牌商家,最终由这些商家开发并销售的“三生三世”相关衍生品,获得了超过3亿元的总销售金额。而在今年8月,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将上映。

    然而传统电影人并不这么认为,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就笑称“永福早晚会收回自己说的话”。因为传统电影公司目前也在涉足内容和基础设施。王长田介绍,如今光线传媒不仅在做营销发行,也在做生产,而且还投资了60家内容公司,专注于影视剧本内容的开发。不过他认为,影视产业的最终归属在于上游,虽然阿里承诺不与传统影业竞争,“但我觉得终有一天,我们还是会狭路相逢”。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宁认为,一个行业有新变化是正常的,传统电影人更应该积极拥抱新变化。他表示,2017年虽然市场较为平淡,但对电影行业是决定前程的一年,因为前几年大家都浮躁得找不到北了,“对于任何电影公司而言,大家各自有特点和资源,但最终会殊途同归,用自己的资源去成就最好的内容”。

    他们让人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未来

    青年导演是值得一再提及的话题,中国电影进入瓶颈期,当票房诉求得到制约后,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中国电影栽培新人的机会。作为观众,我们不想总是看到那些老面孔,所以新人演员辈出,但如果幕后的创作者一成不变的话,那么电影也会显得僵化。如何栽培新导演,在资本回报和培育新人之间如何取舍?如何能让观众意识到国产电影正在逐步注入新鲜血液?这也是本届上影节的重要议题。

    6月19日,宁浩旗下的坏猴子影业首度公布“破势而立”片单,除了此前公布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外,还首度公开了全新电影计划:以科幻为主宰的“天宫计划”及与国际电影大师合作的“天神计划”。“天宫计划”的首部影片是宁浩携手刘慈欣于今年年中开拍的《疯狂的外星人》。宁浩认为适合中国市场的科幻片,故事情节一定需要真实的语境和内容才能更好地和中国本土观众产生互动和共鸣。“一个剧本写不够三年都没法看。中国的科幻电影尤其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能一个类型的旗帜还没立起来,就把它拍烂了。这次会利用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也会请最好的特效团队。只是技术不代表一部电影的好坏,最重要的还是故事。”

    另外,“天神计划”的首部作品是坏猴子出品的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新片。另外在已推出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中,将会诞生科幻片《时间之外》、公路片《云水之旅》、喜剧片《甜美生活》等。宁浩认为,现在大家总是谈论票房,而不谈论电影的意义,“在这个年代,我们不应该丢失对电影的希望,也要努力重新找回电影的道德、美学和意义”。

    近两年香港青年导演北上也是一个新现象,对于香港电影的新人培养机制,香港电影人陈嘉上认为:“香港对于新人的选拔有些不同,更多是师傅和徒弟之间传承。但本质上,要当导演的话还是要爱电影的,这是在进入这行的时候要考虑清楚的问题。你要知道,当你坐在导演的位置为遇到的问题发愁的时候,有很多热爱这一行的人正在羡慕你,你遇到的麻烦就是你最幸运的麻烦”。陈嘉上还直言,“青年导演成功的定义不是票房”,因为他的电影虽然经历过票房大卖,也经历过失败,但是并未因此觉得自己成功,至今还在探索的道路上。

    据介绍,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还专门推出了“青葱计划”,主要针对青年导演的创作进行指导、培养,加速青年导演进入院线的过程。谈到“青葱计划”的初衷,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让中国电影继续走下去,能够有新人导演不断涌现,适合于现在蓬勃的电影市场。“青葱计划”除了挖掘有才华的青年导演之外,也联合电影公司、行业机构、投资者一起来参与选拔,希望能够为青年导演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123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