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以日记体报道脱贫故事——“蹲点”七日记“河”你看扶贫
  • 以日记体报道脱贫故事——“蹲点”七日记“河”你看扶贫

    时间:2017-06-29 20:28:47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作者:林辉

    原标题:大河网特别策划,以日记体报道脱贫故事——“蹲点”七日记“河”你看扶贫

    一线镜头,两月蹲点,讲述扶贫故事。6月14日上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25路记者出发全省25个贫困村,其中大河网3路记者分别奔赴濮阳市范县陈庄乡韩徐庄、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史岗村和驻马店市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亲身见证扶贫最前线的村庄面貌,切实感受村民与基层干部的喜怒哀乐。大河网记者以日记体报道记录扶贫故事,蹲点一周内,共发稿21篇,真情流露的纪实性报道引来网友关注点赞。休整几天后,我们的记者将再次出发。

    蹲点日记

    载着老汉探老村

    6月16日星期五晴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史岗村

    中午在村委主任家吃饭时碰见一位老人,他叫李新来,今年77岁。闲聊下来,惊奇地发现李新来还在老村住着,心里早已盘算要去老村看看,这下终于有了机会。

    说走就走,我向村委主任借了一辆电动车,拉着李新来回老村。路上跟他聊起来,得知他养了25只羊,“现在的羊肉一斤是10块钱,长大后的羊一只就接近100斤,就是1000多块钱。”李新来美滋滋地说了一路。

    到了老村后,“这里现在还住着七八户人家,剩余的都搬到下面的新村了。”听李新来讲,他的兄弟都搬下去了,但他还不舍得住了这么多年的地方。

    史岗村老村位居丘陵山区,不大的村子里散落着几户人家,高低错落有致。几间主人已经搬走的空房子外,墙皮子已经掉落,遮顶的瓦也丢了不少。随后,跟着李新来的脚步,我来到了山上最高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大片的花生地,再往来处的地方看,穿过老村稀稀落落的老屋,就能看到史岗村新村那片白色靓影,在那前面的文化广场上,有几个孩子正在追闹嬉戏,最前面还能看到羊毛衫厂和玩具厂的概貌,那是史岗村的希望,也正是史岗村村民的盼头。(大河网记者宋向乐)

    扶贫队来了村里“靓”了

    6月19日星期一晴驻马店市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

    “我们村可是远近闻名的平安村,十几年来都没有发生过任何刑事案件。”村民马万富骄傲地对我说,现在村民家里养的牛,在院门口都不会丢。

    “我经常给村委成员讲,群众问题无小事,即便再小的事,都要处理好,责任到人,所有问题无论大小都不能出村。”河南村村委党总支书记余永立说,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你公平公正地为村民解决问题,办实事,矛盾自然就少。

    那么,河南村以前治安又是什么样子呢?马万富说,以前山里人家家户户都养猪,猪有时会被偷。后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组建了村治安联防队,发动全体村民群防群治,制定巡逻防范制度,迅速扭转了社会治安混乱局面。

    “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肖向辉来到村里后,将带来的20万扶贫款拿出18万为村里装上了路灯,还在关键路口加装了摄像头。”马万富说,以驻村第一书记肖向辉和帮扶单位为助力,齐心协力找资金、上项目,先后获得泌阳县发改委、扶贫办、移民办项目扶持,修建改造村道9500米、堰塘7个,灌溉井14眼,荒坡改梯300亩,发动群众新栽果苗30000棵,绿化景观道5000米,植树6000棵。村民常说:肖书记来了,我们村靓了。 (大河网记者祝传鹏)

    村里老人和贫困户免费体检

    6月19日星期一晴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史岗村

    6月19日早上,在史岗村村卫生室前围满了老人,这是干啥呢?一位老人告诉我,今天镇上卫生院要来给村民做身体检查,大家伙儿早早就在这里等着。

    7点半,村民就将卫生所围个水泄不通,“我带我老娘来看看,她这两天肠胃不好,吃不下东西。”我在现场还碰到了不少熟人,前两天采访过的李有六也带着老母亲来检查身体。李有六说自己的腰这两天又不舒服了,也来看看。

    “村里60岁以上老人和贫困户都可以来免费检查,还免费送药。”郭云才说,这种免费体检可以检查心电图、B超及验血、尿等项目,省得村民们来回奔波,给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村民带来极大方便。和村民聊着,镇上卫生院的面包车就开到了卫生所门前,医护人员从车上拿下医疗设备开始给村民们检查。

    镇平县还于4月21日出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住院和门诊救助办法(试行)。假如贫困群众看病花费合规费用十万元,通过该办法个人仅需支付3800元即可。这就大大减轻了贫困群众的负担,真正让贫困群众“住得起院,看得起病”。 (大河网记者宋向乐)

    村支书带我巡游“花果山”

    6月20日星期二晴驻马店市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

    “走,上车,我带你去瞧瞧咱们的花果山。”在河南村村委会门口,村党总支书记余永立对我说。“你看这一片种的是丰水梨,那一片种的是晚秋黄梨,远处那一片种的是石榴……”余永立一边开车一边指着车外的果树林如数家珍。

    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2013年,余永立找来4台挖掘机用了20天的时间,将村里所有的荒山坡全部改造成梯田,并成立了泌阳县永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林果种植,由合作社统一购苗、统一技术、统一用肥用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从去年已经开始挂果,一亩地就可为村民创收2000多元。

    “你看这个堰塘里的水清吧,像不像你们城市的游泳池,这都是天然的,除了池子四周用了水泥围起来,池子底还都是泥巴哩。”余永立指着已经初具规模的三个连体堰对我说,正是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让他有了带领乡亲们发展林果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梨园的不远处有一块八九亩的空地,正在计划建大型冷库。“我们不但要让贫困户脱贫,更要保证贫困户不返贫。”肖向辉说,有了大型冷库,万亩梨园到了盛果期,果子卖不完也不怕,而且,果子反季节销售的利润也相当可观。 (大河网记者祝传鹏)

    91岁女党员感谢党和国家

    6月20日星期二晴濮阳市范县陈庄乡韩徐庄

    采访时偶遇过一位91岁的女党员,问她现在日子咋样时,她脱口而出:“现在人老了还给发钱,都有福着呢。得感谢共产党,感谢国家!”上午,我在韩支书家听到了老大娘的故事。

    韩保领告诉我,老大娘叫王凤莲,是他亲婶婶,今年91岁,1946年入的党。他叔叔是个哑巴,解放前家里有几十亩地。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韩徐庄周围的地下活动很活跃,韩支书的父亲韩登义当时是这里第一批入党的老党员,他的母亲和婶婶都是第三批入的党。

    “我婶婶生养了五男二女,真心不容易。现在几个孩子都可孝顺。”韩支书说,自从他记事起,只听说过当年抗日联军南下时,王凤莲坚决要跟着前往,最后被大家拦了下来。至于王凤莲怎样入的党,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

    “她老人家除了表现积极外,后来没参加过啥特殊活动,也没当过妇女大队长什么的。我有啥说啥,决不会瞎胡说。”韩保领笑着对我说:“现在,像她这样的老党员确实不多了。市县党委每年都要派人来看她。何雄书记去年还专门来看望她呢。”

    从韩支书家出来,虽然有点儿失望,但我坚信她背后的故事肯定有很多很多,或许在当地资料中有记载吧。最后,我还是决定要把这一丁点儿东西记下来,以表达我对这位有71年党龄的王凤莲老人崇高的敬意。(大河网记者贺心群)

    记者手记

    学习王天定工作精神讲好脱贫故事

    □贺心群

    在到范县蹲点采访之前,我特意观看了王天定老师的摄影作品展。一张张照片体现着他对基层工作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次次的感动。在基层的每一天,我时刻以王老师为榜样,牢记本次蹲点的责任和使命,始终把自己看作“小学生”,深入农户家中,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并很快与他们打在一起。通过与他们聊天,我深深感受到淳朴的他们对党和国家真挚的感恩之情,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对实现小康的必胜信心。这次蹲点采访是一次大练兵,我希望自己能够把王天定老师的方法、经验,特别是他的工作精神,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采写出更多带露珠、有温度的精彩稿件,把河南故事讲好,讲到位。

    那山那水那人

    □祝传鹏

    参加工作近10年,这还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山区农村生活,站在河南村村委会门前看着一望无际的果林,瓜果飘香,心旷神怡,谁曾想这里以前还是无人耕种的荒草坡?记得第一次在驻村帮扶队蹭饭,帮扶队员张新闻告诉我说:“驻村一年多,不但厨艺见长,而且还成了会做饭、会洗衣、会疼人的模范丈夫。”村里多了些驻村干部,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了实事,当地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上。走访了几户人家,老人或是孩童都会迎上前,拉着干部们的手往屋里走,他们坚信这些干部就是希望,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好政策,也一定会让村子富起来。

    平凡人生中的感动

    □宋向乐

    来到史岗村,你能感受到这里特有的一种精气神,这种气质来自于对美好生活的渴盼,这里的人和事一次又一次地带给我感动。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史岗村村委会的4名村干部还在忙着为村民填贫困户精准扶贫明白卡,没人说去吃饭,也没人说歇会吧。他们也想抽个空陪陪家人,哪怕在院里站站休息下,可村民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比天还大。在这里,我见到了基层干部们为扶贫工作付出的那份心血,在全省无数个村子里,有无数个他们那样忙碌的身影,扶贫工作怎么能干不好!村民房屋前那些感恩的对联,时刻在提醒着我,必须把史岗村脱贫事迹诉说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