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河南省“检察之星”候选人事迹展播:汪川川
  • 河南省“检察之星”候选人事迹展播:汪川川

    时间:2017-08-23 16:10:43  来源:大河网  作者:魏蔚

    02

    他是漯河市第四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2012年9月,曾赴郑“捐髓”,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曾挽救了江苏省一名白血病患者年轻的生命。2004年以来,他累积无偿献血十余次,入选感动漯河2016年度人物。他就是临颍县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检察干警——汪川川。

    04

    用爱心点亮生命之光

    “真的很庆幸!我居然撞上了这不到十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概率,与远在江苏的那位素不相识的朋友配型成功,真是比中大奖还让人开心。”回想起当初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汪川川仍记忆犹新。他坦然说,自己只是跟着自己的心做事,尽自己所能挽救另一个生命,他觉得很值得,同时也能实现自我价值。

    汪川川如何会想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这还要从他高中时期献血的经历说起。2004年他所在的学校附近多了辆无偿献血车,当他和同学一起路过时,听到车载广播里的献血宣传,汪川川热血沸腾。经常受到别人帮助的他,如今有机会帮助别人,这让汪川川很兴奋。他第一个冲了过去,撸起袖子献出了他人生中第一管血,从那以后献血就成了他的习惯。每年只要身体允许他都会进行无偿献血,现在已累计献血十几次。

    2010年,汪川川刚大学毕业不久从外地回到漯河,在一次无偿献血中,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资料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网上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资料进行认真查阅后,他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医治血液病特别是白血病的最重要的根治性手段,当时血液病患者有300多万名,而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仅110多万人份,造成很多血液病患者配型很难成功,无法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驱除病魔,只能在漫长的等待中耗尽生命。了解到这种现状,他感到很痛心,他想为这些人做些什么,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并成为漯河市红十字会的一名志愿者。

    03

    2012年6月21日,经中华骨髓库检索,汪川川与江苏省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汪川川很激动。工作人员问他是否愿意与病人进行高配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愿意”。后与江苏患者的高配顺利成功,他义无反顾地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如今我国大陆只有不到20万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数量还不到台湾捐献人数的五分之一。很多人因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所以对捐献有顾忌。当汪川川得知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可以让一条生命免于凋零、让一个家庭免于破碎,他的内心无比的激动和欣喜,他说这是上天赐予他的一个奉献自己、回报社会的机会。成功配型,与其说是他拯救了受捐者的生命,不如说是受捐者点亮了他的人生,让他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汪川川的话不多,却很感动人。因为他成功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用自己的爱心点亮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之光,创造了生命的奇迹,3月21日,汪川川和其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代表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被评为“感动漯河2016年度人物”。

    汪川川从小家境不好,求学时得到过许多来自社会和学校好心人的帮助,尤其是读大学时每年都要靠学校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这些帮助他铭记心中,并尽己所能回报社会。他说,如果有机会将会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践行检察人的责任和担当。

    06

    平凡岗位展现不平凡的精神

    2016年4月,汪川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临颍县人民检察院,被分派到案件管理办公室工作。案件管理就是案件从受理到结案,全程的流程监控、案件的质量评查和分析研判以及文书的公开和审核、报表的及时统计等工作。

    虽然入职仅一年时间,但今年32岁的他却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这些经历让他在统一业务系统应用、法律文书上传、律师接待等方面表现突出。

    “作为案管人员,不仅要熟悉业务,而且要把案件办理中的各项业务流程烂熟于心,更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一眼看出案件办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要有扎实的业务素质和作风,这样才能在监督别人的时候更有底气。”汪川川说。一次,他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发现总体涉案数额异常,经认真排查,终于找到填录错误的案件,那个案件涉案金额仅有几千元钱,但由于承办人的粗心没有注意到后面的单位是万元,错写为几千万元。他及时发现并纠正了承办部门在填录过程中的错误信息,避免了因涉案数额填录不对而导致统计数据的不准确,也避免了法律文书对外输出的错误。

    刚到案管部门时,因为不是法律科班出身,法律知识欠缺是他工作的短板,为补齐这一短板,每天他都抱着一大堆资料狂“啃”:不断学习各种案件的办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学习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经过连续两个月的挑灯夜读,他初步胜任了案管工作,工作起来逐渐有了底气。

    “川哥社会经验丰富,虽然不是法律科班出身,但他懂得东西多,而且他一直都在不断学习,我们经常会坐在一起讨论,我喜欢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去年新招录到临颍县人民检察院的干警李汶航,提到汪川川时,眼里充满了崇拜。

    “笨鸟先飞,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检察人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法律知识薄弱仍是我的一大弱项,学习是绝对不能中断的。”汪川川说。汪川川办公桌上放着一沓厚厚的司法考试复习资料,因为经常翻阅,它们显得很破旧。他说,“既然来了检察院,就必须得把法律知识学好、吃透,通过司法考试是第一关,这也是对自己、对工作负责。”

    与其他同事相比,汪川川仍是一名检察新人,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的主管领导临颍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曹政宇对他评价却很高:汪川川为人很低调,我们是看了电视才知道他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他工作非常踏实、认真,把工作交给他我们很放心,而且他工作学习起来有股狠劲儿,是做检察工作的好苗子。

    临颍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旭东说,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汪川川不图名、不图利,情系人民、身系人民的精神,很好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汪川川同志,平凡而又普通,但是他却有着最为质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乐善好施、不求回报、不图名利,成就闪光的人生,树立道德的标杆,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检察人员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他,没有豪言壮语,不求丰功伟绩,有的只是用心坚守着内心的执着,也坚守着诸多的希望。他,竭尽所能,将助人为乐化为一种难得的坚毅品质和人生习惯,用责任去做好所从事的工作,用爱心去善待所遇到的人,用行动去维护更多人的利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