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大河网·深读365】大学生入学必备物品背后:不断变化的消费观念
  • 【大河网·深读365】大学生入学必备物品背后:不断变化的消费观念

    时间:2017-08-29 17:55:15  来源:大河网  作者:何心悦

    编者按:近期正值大学新生集中入学阶段,关于大学生入学必备物品的话题一时间占据热搜榜前列。对于大学期间的物质消费,网友总有不少想要回忆、要表达的,同当今的大学生相对比不免感慨万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这些大学必需品的每一次升级,甚至会有质的飞跃。30多年来的必备品变迁,折射出的是不同时代特色的消费观念。

    近期,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报道频出。如有媒体对北京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发现近三成在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1600元, 社交开支仅次于吃穿;一些学生为了满足消费,罔顾风险选择校园贷……那么,不同时代的必备物品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消费观在做主导?大学生应该秉持怎样的消费观呢?开学必备的,仅仅是那些价格不菲的有形物品吗?

    变化中的入学行囊

    不同时代的入学必备物品变化有多大?就让下面的图片告诉你吧!

    70年代版

    【大河网·深读365】30多年来入学必备物品变化折射消费观变迁 【大河网·深读365】30多年来入学必备物品变化折射消费观变迁

    80年代版

    【大河网·深读365】30多年来入学必备物品变化折射消费观变迁【大河网·深读365】30多年来入学必备物品变化折射消费观变迁

    90年代版

    【大河网·深读365】30多年来入学必备物品变化折射消费观变迁【大河网·深读365】30多年来入学必备物品变化折射消费观变迁

    21世纪前十年

    【大河网·深读365】30多年来入学必备物品变化折射消费观变迁【大河网·深读365】30多年来入学必备物品变化折射消费观变迁

    现在

    【大河网·深读365】30多年来入学必备物品变化折射消费观变迁【大河网·深读365】30多年来入学必备物品变化折射消费观变迁

    消费观念对比


    就大学生生活消费而言,虽然很大程度上受到时代、地域、家庭、个人因素的影响,这种对比并不具备太强的可比性,但是从这个视角,能让我们看到社会大环境的快速变迁。

    “50后”:一天4角伙食费,要向全村借钱

    “我们当时上大学,虽然不交学费,但是伙食费还是要交的,每人一天4角钱,一个月就是12块。”出生在1950年的张来成,是72级武汉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他说,对班里很多农村孩子来说,每月12元可是个大数目,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助学金或者是打工挣钱的机会,很多同学都是向全村人借钱才能上完大学。

    “60后”:有零花钱,有爱美之心

    她清楚地记得,除了伙食费,每星期回家,母亲会给她5元零花钱,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这么多。生活费除了花在伙食上,李琳也表示,同学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开始增强。“换季的时候,女同学的爱美之心也会显现,忍不住给自己买几件漂亮衣服。放假的时候,大家会约着去看场电影,女同学还会花钱去拍艺术照,”李琳说。

    “70后”:BP机必有,旅行是最大梦想

    1977年出生的郑蕾,1995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从西安来到北京。郑蕾回忆,刚开始读大学的时候,用BP机的人还很少,到毕业时,基本上就是学生们的必备品了,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当然最向往的还是假期去旅游,上大学了,终于有了一点自由,不用爸妈带着出去了。”她表示。

    “80后”:手机、电脑是标配

    黄卓鹏于2006年考入暨南大学。他说:“那时候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数码产品什么的都是必备行李。当时最贵的应该是我要求父母给买的电脑了。MP4基本上也算是大家的标配,等我毕业的时候智能手机已经算是比较流行的了。”在他看来,90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与物价水平不无关系,但他始终认为,消费要理性,并且最值得投资的还是自己。

    “95后”:没怎么花,一两千就没了

    王畅:我一个月1000到1500元(省着花就1000元,有时候能花1500元),其中500元是在学校餐厅吃饭,100元电话费,200元~400元网购衣服或者护肤品,200元花在逛街聚餐,有时还要购买一些学习资料。一个月1000元生活费根本无法谈恋爱,这是我的心声啊!

    小远(男):一个月在校吃饭需花费700元以上,加之电话费、购买日常用品、聚餐、谈恋爱等总计要花费2000元以上。

    相关调查数据

    今年,一份由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名为“大学生消费理财观”的网络问卷调查引发大众关注。调查显示,除去学费等费用外,大学生们的每月平均消费金额为1212元,且近四成的学生身边都有人有过网贷的经历,不少学生还通过打工、兼职等方式为自己的消费“买单”

    大学生消费调查出炉,月均消费1212元,你是多少呢?

    钱都到哪儿去了?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男生在社交及娱乐方面的花费比较大,而女生则偏爱形象消费及美食。同时,这份调查指出94%学生的费用来源于父母,仅少部分来自于自己打工兼职。所以,大学生们在花钱购物时考虑最多的因素则是看价格和质量,比较注意理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调查出炉,月均消费1212元,你是多少呢?

    大学生都理财吗?

    有4成的大学生生活费能够满足每个月的生活需求,并剩余部分生活费。有结余的大学生的理财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是购买理财产品,极少数同学会选择购买股票这类比较高风险高利润的投资方式,不过大多数同学包括作者自己会选择在银行定期存款这类比较保险稳健的理财方式。

    大学生消费调查出炉,月均消费1212元,你是多少呢?

    大学生要这样理财

    小编将下面理财箴言,送给想成为“理财达人”的大学生们。

    1.详细记录每一笔开支

    对成年人来说,这是一项必修课。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是“手机控”,如今手机理财的应用软件满天飞,“手机党”们只需要随手翻翻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轻松搞定收支记录。

    2.不要贪小失大

    现在年轻人获得资金的途径比他们的父母更多,但付出的代价也更大。很多大学生办信用卡只是为了拿免费赠品,但是到最后却控制不住自己刷卡的手。或者因为信用卡提供各种优惠活动,而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消费。因此切莫贪图小便宜。

    3.认真了解助学贷款细则

    本来,助学贷款的初衷在于帮助更多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这本是一项善举,却在实施的过程中渐渐走样。步入校园之前,“准大学生”们应该认真研究有意申请的助学贷款的各项规定,比如这项贷款何时开始偿还,每月还多少,要多久还清,等等。只有把诸多细节了解清楚,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助学贷款。

    4.尝试做兼职工作

    不是每个学生都只会死读书,找一份兼职锻炼一下也很重要。在校期间做一做兼职,对自己提高理财能力大有裨益,至少不会让入不敷出,还能让自己早日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

    5.有偿还能力再办信用卡

    关于大学生是否应该用信用卡,大家莫衷一是,各执一词。一方面,信用卡用户作为借方,可以降低被欺诈的风险,而且刷信用卡返积分也是一笔小小的收入。但如果不对信用卡支出进行把关,就会引发其他问题:人们对昂贵没有了概念,对于高消费浑然不觉。

    如果学生和家长对信用卡不放心,借记卡也是不错的选择,至少借记卡再怎么刷也不会让学生陷入债务危机。

    债务最小化

    所谓“无债一身轻”,欠债总是越少越好,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才是王道。手里留点闲钱,有了突发事件心里才有底。

    总结

    不论是曾经的收音机,还是如今的“苹果三件套”,只要是能够给大学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的东西,都可以列在必备清单上。但这些物质上的“必需”,却远不及一颗对于大学生活有所准备的心。不论身处何种时代,不要忘了对知识的渴望和面对未知生活勇气等无形的必需品,才是入学行囊中最不可替代的。

    (综合自央视新闻、中国青年网、今日头条、麦克思研究院、腾讯视频等)

    《深读365》栏目简介

    “大河网·深读365专栏”是大河网在2015年9月重磅推出的全新栏目,第三十四届河南新闻奖一等奖栏目。《深读365》以互联网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原创或整合媒体相关深度报道,以全新的视角给予热点新闻深层解读。该栏目自开设以来,已经发出500多篇包括民生、教育、法律、金融、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新闻,以往只在传统媒体发表的深度解读新闻突破文字报道壁垒,补充互联网的各种表现元素,给网友带来全新感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