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大河网·深读365】“地铁扫码”超3成人受骗 二维码诈骗各种套路大解密
  • 【大河网·深读365】“地铁扫码”超3成人受骗 二维码诈骗各种套路大解密

    时间:2017-09-01 18:31:57  来源:大河网综合  作者:张馨予

    编者按:扫二维码如今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菜市场买菜、在商场购物、在饭店就餐、外出乘坐出租车……可以说,二维码已经覆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电子支付时代,二维码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方便快捷同行的,是无处不在的扫二维码骗局。

    数据:74.7%受访者曾遭遇“地铁扫码” 超3成人因此受骗

    近日有调查数据显示,在2002名受访者中,74.7%的受访者曾在地铁上被请求扫码,超3成人因扫码被骗。很多人在乘坐地铁时都曾遇到拿着二维码牌子,请别人扫码的人,“他们大多是微商或推销App产品。”做培训工作的秦勤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地铁,曾多次遭遇“地铁扫码”。她表示,起初自己会出于好奇扫一扫,“但次数多了之后,逐渐没了耐心,也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所以会直接拒绝。”

    很多人对“地铁扫码”本身并不反感,但是有的人遭到拒绝后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纠缠不放,反复纠缠中,有人便会“妥协”去扫二维码。在谈及安全时,多人表示:现在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很多私密信息,随意在外面‘扫码’,很容易就会被不法分子盗取个人信息。

    “扫码”骗局无处不在

    综合媒体报道,除了“地铁扫码”被骗,还有这五种。

    1、商家二维码遭替换

    广东佛山发现一起数十家店铺的收银柜台均被张贴虚假二维码案件。犯罪嫌疑人更换商家收款二维码,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的虚假二维码,获取消费者的手机信息和密码,进行网络盗刷。

    2、是共享单车扫付陷阱

    有些共享单车二维码区域被另外相同大小的二维码覆盖,用微信扫一扫的时候会跳到支付页面,不注意的话会被不法分子转走钱。

    3、是二维码拍照截图风险

    有些不法分子通过拍照、截图等方式获取用户付款二维码,盗刷用户银行卡。如浙江台州微商赵女士在网络交易过程中,不法分子以自己支付宝余额不足为借口,提出让赵女士将付款码发给自己扫码付款。收到付款码截图后,不法分子随即进行复制,盗刷了赵女士的银行账户。

    4、是伪造执法罚单诱骗扫码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用户的心理制造二维码执法罚单,如北京张女士发现自己停放在路边的汽车上贴有“扫二维码交罚款”的“违章罚单”,她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出现“向某交通支队转账200元”的界面。

    5、办理信用卡险些中招

    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曲女士在商厦展台上看到某家银行办信用卡送豪礼的展板,在扫描二维码填写个人资料时却发现这家银行要求输入原有的储蓄卡号、身份证号、办卡预留电话以及详细地址,在扫描二维码后打开的并不是原有的银行的APP,曲女士对此产生了怀疑,在详细问了对方是哪个支行,工号是什么后,这些工作人员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曲女士当即离开,后来到上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时得知银行近期并没有做活动,也许是一些人利用二维码诈骗。

    骗局频发凸显监管漏洞

    如何追回?

    乘坐出租车扫码支付打车费被骗的贾女士说,她曾对这笔钱转账进行了举报,但是时至今日已有半年时间,网络平台仍没有给任何反馈。

    而张先生则是在共享单车“扫码”上,掉进了陷阱,“网上转账是实时到账,没有追回机制,所以只能认栽。一般共享单车都有两个二维码,自那次被骗以后,我都是从客户端进行扫码,再三确认后才会转账。”

    中国二维码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张也平指出,二维码存在法律合规性风险。因为二维码是近几年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创新型支付方式,法律法规本来就存在滞后性,加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法律监管未到位。同时,二维码支付还存在安全性风险。二维码技术门槛较低,编译发布相对简单,容易植入钓鱼网站或木马病毒等,此前被篡改支付的案例已发生过多起。

    如何监管?

    利用二维码诈骗背后,固然有消费者忽视风险防范的因素,但关键还是监管缺失。目前,我国对二维码的监管还存在法律空白,又没有相关的管理机构提供认证。由于二维码是一种用肉眼无法识别的信息技术,要让消费者对其作出准确判断,避免上当受骗,显然过于苛求。

    对二维码的有效监管,首先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监管办法,比如可借鉴《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及时出台二维码监管办法,将二维码的使用和监管纳入法治轨道。如此,对二维码的有效监管才不至于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

    同时,二维码扫码中的诸多诈骗陷阱,还在于目前的二维码信息不能追溯源头,客观上为不法分子利用二维码设计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有鉴于此,切实建立二维码基础信息系统,将所有二维码数据统一存放在中心数据库,以此形成完善的责任追溯机制以及预警系统。

    只有形成完善的责任追溯机制,消费者上当受骗后,才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需要强调的是,在消费者通过责任追溯平台维权时,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当“甩手掌柜”,让消费者单打独斗维权,还应协作配合为消费者提供信息审核、查询、投诉等维权服务。

    (大河网综合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大河报等)

    《深读365》栏目简介

     “大河网·深读365专栏”是大河网在2015年9月重磅推出的全新栏目,第三十四届河南新闻奖一等奖栏目。《深读365》以互联网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原创或整合媒体相关深度报道,以全新的视角给予热点新闻深层解读。该栏目自开设以来,已经发出500多篇包括民生、教育、法律、金融、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新闻,以往只在传统媒体发表的深度解读新闻突破文字报道壁垒,补充互联网的各种表现元素,给网友带来全新感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