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洋娃娃郑州入园哇声一片 专家:选择“洋”教育应把握好度
  • 洋娃娃郑州入园哇声一片 专家:选择“洋”教育应把握好度

    时间:2017-12-04 17:54:58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

    对待中外教育方式,家长应学会取舍

    □记者樊雪婧文图

    核心提示|近日,郑州市经开区圣玛丽幼儿园内,来了一对金发碧眼的澳洲混血小姐妹,五岁的姐姐乐丫和两岁的妹妹乐娃,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惹来无数怜爱。

    大河报记者走访发现,相比同龄人,西式教育培养的小姐妹们拥有更为自主的性格和超强的行动能力,引发家长们对于中外教育方式的热议。

    面对中外教育的诸多不同,该如何取舍,如何学习?大河报记者对有关人士进行了走访,为家长们寻找答案。

    故事1

    澳洲妞妞郑州入园,萌萌惹人爱

    上周四下午,记者来到该幼儿园,姐姐乐丫正在教室里做手工。在一张彩色的纸上画眼镜,再用剪刀把眼镜剪下来。原来,前一天,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去眼科医院进行社会实践,乐丫和小伙伴们做的手工正是模仿检查眼睛使用的医用器材。看到别的小朋友剪坏了,乐丫赶紧递上胶棒,用纯正的中文说:“用这个粘起来吧。”

    幼儿园园长刘女士告诉记者,由于父母工作关系,乐丫和乐娃开始了三个月的郑州生活。刚从澳洲抵郑时,乐丫的中文还不太流利,语序经常颠倒,现在已经字正腔圆。

    采访时,姥姥来电话,和乐丫商量晚上是否要去亲戚家。刘女士说:“孩子很有自主意识,有自己的思想。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刚来时很担心孩子不适应国内的幼儿园,幸亏亲戚介绍了这所幼儿园。刘园长有留学经历,融合了中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个性,老师们都真心爱孩子。”乐丫妈妈说,6岁的乐丫很有主见,专注力也很强,在澳洲上幼儿园时经常把没有吃的午餐带回家(记者注:澳洲有些幼儿园需要孩子自带午餐),老师说她“太忙了,常常顾不上吃饭”。

    “别看乐娃只有两岁两个多月,运动能力甚至比国内三四岁的孩子都强,幼儿园里的荡桥她晃晃悠悠就走过去了!”刘女士说,乐娃从会爬开始,妈妈就不限制她,想爬到哪儿、做什么都可以。这也是中外教育方式差别的体现,国内的孩子更多是在长辈的保护下成长,阻碍了孩子自主思考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里,乐丫和乐娃都非常惹人爱。听说她们签证到期后要返回澳洲,小伙伴们亲手制作小礼物送别好朋友。“回去我会跟大家视频的,我爸爸不会说中文,我来给大家当翻译!”乐丫说。

    故事2

    中国妈和英国爸的教育矛盾

    和乐丫、乐娃的情况相似,英国男孩布布跟着爸妈移民中国,也开始了郑州生活。布布的爸爸Chris是英国人,妈妈秦女士是地道的中国人,两个人经常因为孩子的教育方式争吵。

    对布布的教育,爸爸Chris坚持典型的英式教育。“中国学校课程太丰富了,孩子在学校学的知识已经够多了,回家后就应该给他充分的自由时间,让他做喜欢做的事情。”Chris告诉记者,这有助于培养布布的自主探索思维。

    秦女士则认为,她并不否定外国教育方式,但既然回到国内,在国内教育背景下,就应该接受国内的教育方式。“国内的孩子都很勤奋,你在原地踏步就是退步!”秦女士准备为布布报三个周末兴趣班,都被Chris否决了。

    “你不尝试,不去学习,怎么能了解这些兴趣爱好呢?更别提培养了。”秦女士说,只有尝试了多门课程后,布布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

    此外,进校门要戴红领巾、上课时手要放端正、听课时不能讲话、写作业要按照格式……这些规矩都让Chris觉得不可思议。他质疑:“为什么不同的孩子要变得一模一样,强制的规定会不会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

    对此,秦女士却觉得丈夫小题大做,“我就是这样成长的,性格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说法

    中外教育各有千秋应取舍而非对错

    对于中外教育方式的探讨,早已是家长们的热议话题。对此,河南某高校教育学专业刘教授坦言,当下全球化进程加快,西式教育越来越多被中国家长接触,有不少家长选择全盘接受,导致水土不服;也有家长全盘否定,认为“崇洋媚外”。

    他认为:“中外教育各有千秋,是各国经过不断探索而确立的教育体制,每种体制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弊端,都处于不断发展当中。”

    刘教授以西方教育举例说明,在学习方向上,西方基础教育倾向于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什么想什么,学生拥有更多主动权;国内基础教育倾向于为学生制定学习框架,按部就班进行学习。在培养内容上,西方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程的阶段考核更为多样化;国内基础教育注重“基础教育”,学习基础知识,打好基本功,课程考核方式往往以书面考核为主。

    “管中窥豹,因为社会环境不同,中外教育方式差别非常大。”刘教授说,对待中外教育方式,家长们更多的应学会取长补短,而不是争论对错。

    建议

    回归孩子本身,给予尊重和自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宋珂珂表示,在以往心理咨询案例中,不少儿童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孤僻、自闭等,是由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所引发。所以,对于中外教育方式的选择,关注点不应在哪种方式好,而应该是回归孩子本身,给孩子更多尊重和自由。

    “现代生活节奏快,家长忙于工作,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宋珂珂说,当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就开始后悔,称以前总认为孩子还小,需要听从父母安排,所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应该完全支配他,想当然地为他选择一条路,安排他的生活。”宋珂珂说,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选择,在一次一次选择中,他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意识和认知。如果家长总是替他做选择,结果有两个,一是孩子缺失自主性,习惯于家长的安排,从而丧失应有的判断能力;二是产生逆反心理,专门和父母作对。

    她建议,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需要站在尊重的立场上,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有了外国教育的方式,家长们有了更多选择,为何不和孩子一起去挑选呢?听听孩子的心声,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支招

    五个度,教你把握好“洋”教育

    对待“洋”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该如何进行选择和取舍?刘教授表示,家长们应根据孩子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情况进行选择。为此,他还提供了五个标准。

    “目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型人才很受欢迎,所以,基础教育也应该由以往的避短式教育向扬长式教育倾斜,在孩子的长处和爱好上下工夫,相信会有更好的结果。”刘教授表示,除了扬长,还应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作为出发点,而不是家长的期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乐于学才能学得好,当孩子在某方面取得成功,带来的自信和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成功和成长的观念要转变。“不少家长往往以孩子成功作为培养目标,其实过程导向的努力往往比结果导向的努力更能带来收获。”刘教授说。

    第四,家长应学会关注未来,将关注点放在明天,而非眼下。“某次考试的成绩只能反映一段时间的努力,相比这些,更应该关注孩子未来的走向。”

    最后,刘教授表示,孩子成长时,更需要家长“放手”,而不是“填鸭”。

    政策

    未来,郑州娃享受更多国际化教育

    其实,不只是家庭教育开始接轨国际化,郑州基础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也一直在向前推进。

    2016年,郑州市教育局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国际合作中心、加拿大蒙特利尔英语教育局签订合作意向书。2016年10月,郑州市二七区教体局与美国圣地亚哥市湖滨区教育局、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签订友好合作协议,该区9所小学也分别与国外友好学校签订合作协议。

    此外,郑州市还将通过十七大工程助力教育国际化,通过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合作,建设“有未来的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工程”。

    文件显示,郑州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和学校既要研究开发国际理解校本课程,又要引进世界优秀课程,结合实际吸收借鉴,促进中外课程融合。

    2017年,将确立一所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示范基地。走出去,开展国际交流;引进来,引入世界优秀课程。开展移动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到美国、澳大利亚中学,观摩体验国外教育。继续开展暑期国际交流活动,使更多的郑州学生有机会到国外交流学习。

    此外,郑州还将打造具有郑州特色的国际交流品牌活动,带动全市各个学校经常性、制度化地开展国际交流和社团活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