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汝州:转型提质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汝州:转型提质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时间:2017-12-06 17:40:28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张建新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张宏怡

    日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中,汝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成功摘得这项有着“中国城市环境奥斯卡”之称的大奖。

    随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深入推进,汝州的生态在改善、“颜值”在提升。对于汝州市民马飞来说,自己生活了50多年的老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美不胜收:“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从“半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对于身边的变化,众多像马飞一样的市民看在眼中、喜在心里。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汝州市市长陈天富说:“近年来,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一目标,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启动实施‘1573’全域发展战略,确立了‘三片区三小镇三重点镇七园区’的城市布局,以打造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田园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旅游城市为总揽,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为重点,突出规划牵动、项目带动、融资推动,朝着‘汝瓷文化名城、山水宜居绿城、豫西南区域性副中心城市’这一发展定位阔步前行。”

    按照一个汝州、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提质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在汝州渐次展开。

    老城为重

    打造多功能生态宜居城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重在提质,难在老城。汝州市把工作重点放在老城区,大力实施供水、供气、供暖,改路、改水、棚户区改造,环境净化、生态绿化、地下管线优化,智慧信息网、精细管理网、便民服务网等“三供三改三化三网”工程,改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提质,让环境更加优美。曲曲折折的荷塘,起起伏伏的绿坡,郁郁葱葱的灌木,装饰一新的运动场馆……汝河国家湿地公园核心景区汝河森林公园,如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休闲娱乐,成为汝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按照“以水润城、以绿荫城”的理念,汝州大力实施治水蓄水和环城水系景观带工程,实现了河湖渠库互联互通,形成了近50公里的循环型水系网络;实施植绿补绿工程,让森林进城、鲜花围城,完成植树造林12万亩,新建63个公园游园,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3平方米,实现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双提升”。

    提质,让生活更加便利。围绕打造5到10分钟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圈,汝州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将老城区9家企业搬迁到产业集聚区,5家高中和职业院校搬迁至科教园区,腾出土地1680亩,并结合违法建设整治用地、行政事业单位原办公用地、小片空地,合理规划为学校、公厕、垃圾中转站、绿地、公共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目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8所,新增优质教育学位2650个;新建公厕50座、垃圾中转站9座;新规划建设50个停车场、增加车位1.5万个,极大满足了群众的生活需求。

    提质,让城市更加智能。今年9月,汝州“智慧消防”系统建设正式启动,该系统的建立填补了汝州市乃至全省没有标准化“智慧消防”远程数据化监控中心的空白。围绕智慧汝州建设,汝州建立了智慧政务、智慧环保等“智慧+N”城市管理运营平台,聘请公安部规划设计团队编制智慧交通顶层设计方案,目前,数字化城管中心、智慧环保已投入运行,为百姓织就一张智能化便民服务网。

    产业为基

    打造融合发展宜业城

    产业是立城之基、兴城之本。立足资源型城市实际,汝州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以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城融合。

    依托产业集聚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按照“园中园”的模式,汝州规划建设了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智能终端、汽车装备、装配式建筑、新能源等产业园。其中机绣纺织、汽车装备、智能终端等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52%,吸纳就业2.1万人。

    依托中心城区,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汝州把第三产业作为发展城市经济、吸引人口集聚的根本动力,在老城区,围绕商务中心区建设,发展集商贸、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复合业态;在新城区,围绕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建设,吸引阿里巴巴、五洲国际等大型企业集团入驻,推动商贸物流、电子商务、高端地产等产业蓬勃发展。

    依托特色小镇,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汝州围绕汝瓷、温泉、风穴寺等自然、人文资源,规划建设汝瓷小镇、温泉小镇、森林小镇三个特色小镇;采取PPP模式,与央企省企合作,推进棚户区改造、田园综合体及相关产业项目建设,辐射带动8个乡镇3.1万名群众就近就地城镇化,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集聚转移人口、增加居民收入“三赢”。其中汝瓷小镇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汝州被评为“全国推广PPP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

    文化为魂

    打造文明治理魅力城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汝州历史源远流长,是五大名瓷之首汝瓷的原产地。该市梳理千年历史文化资源“家底”,使历史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水乳交融。

    在承载着千年记忆和浓浓乡愁的中大街改造提升工程中,汝州尊重历史,不大拆大建,确定了20处历史建筑,坚持“修旧如旧、复古如古”。同时,保护和复原了望嵩楼、法行寺塔等文化地标,启动张公巷瓷窑遗址考古发掘,保护性开发16个国家级和省级古村落、古山寨,留住城市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

    汝州还把背街小巷整治作为文明治理的重要内容,选取200条背街小巷作为首批试点,在实施“三有三化”工程(有文化墙、有宣传牌匾、有健身设施,硬化、美化、绿化)的同时,融入广成子、许由等历史名人典故,以及汝瓷、曲剧等文化元素。目前,全市高标准建成文化墙2.6万米、文化雕塑200余处,城市人文精神得到了极大地彰显。

    在汝河湿地公园的“好人园”里,宋兆普、闫素云等模范人物的宣传栏与芳草廊道交相辉映。“把好人‘请’进公园,在游玩的同时,也受到了好人文化的熏陶。”经常来此散步的市民怯现法说。汝州持续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系列创建活动,和道德模范、乡贤人物、历史文化名人等系列评选活动,将其“请”进26个好人园、18个乡贤园、20个名人园,并种植了3万棵以他们名字命名的荣誉树,通过榜样的引领,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共建共享文明的良好氛围。

    百城建设提质,城市魅力绽放:

    ——全市生产总值增速从2014年的7.1%上升到2016年的9.5%,今年前三季度达10.3%,位居十个省直管县(市)之首。在全省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排名中,从2014年的106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8位。国家发改委对汝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持续协调发展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先后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市、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市、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等20余项国家级、省级试点和示范。

    曾经百姓期盼的天蓝水净岸绿花红路畅景美的惬意画卷,正通过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在汝州慢慢变为现实,敢为人先的汝州正后来居上、蓄势崛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