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改革开放40年,国人“游记”变迁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缩影
  • 改革开放40年,国人“游记”变迁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缩影

    时间:2018-03-21 15:35:22  来源:大河网  作者:

    1979年,中国第一所旅游高等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开端。

    1982年初,召开全国涉外厕所会议,国家旅游局投资276万元,在全国主要风景区和游览点修建了93个有现代化设备的厕所。

    1999年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之后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意见》,真正的大众旅游热潮开始了。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设立“中国旅游日”的要求。

    2011年,每年的5月19日成为“中国旅游日”,谐音为“我要游”。

    2012年,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制定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

    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我国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阎嗣昱合成

    旅游大事记

    □大河报 记者段伟朵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40年,旅游业从一颗种子,发展成涉及各个领域的参天大树;从一项“奢侈”的家庭活动,变成了当前最时尚、最主流的解压方式、娱乐习惯;从缓慢、闷热的绿皮车疾驰进入“高铁时代”;从跟团游进入到自助游、自驾游全方面发展的新时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旅游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之一。

      讲述22年前旅游是“找吃”,如今是“逛吃”

    关于旅游的话题,记者做了一个小调查,10名在郑州工作的白领,8名在去年有过出游的经历,超过一半人一年中旅游次数不止一次。攒钱旅游,几乎成为白领、大学生等的“终极目标”,“在路上”成为解压最时尚的方式。

    “现在出去旅游,一路吃得好,玩得好,有手机可以随时拍照和摄影。”“80后”周女士告诉记者,与20多年前的出游相比,现在真是发生了难以置信的变化。1996年的夏天,她跟随父母单位一起前往南京、苏杭等地旅游,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园林、西湖等美景,而是饥饿感。

    “当时的旅游业应该是处于复苏后蓬勃发展的阶段,手里稍微有点钱的人都想出去走走看看,但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完全配套。”周女士回忆,绿皮火车很慢,车上10元钱的盒饭里是大白菜帮子和半颗煮鸡蛋,父母为了省钱只给她买了一份,俩大人啃方便面。在景点附近寻一家合适的餐馆并不容易,总是转到大晚上却饥肠辘辘,找不到适合吃饭的地方。“一碗牛肉面,几乎没肉,我一个孩子都吃不饱。”

    如今,不管是自助游还是跟团游,吃住行都非常方便。到哪里都可以寻觅到地道新鲜的当地美食,也可以在异乡轻松找到家乡美食,旅游完全可以变成“逛吃”。

    分析国人“游记”40年变迁,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缩影

    改革开放40年,国人“游记”的变迁,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旅游业的发展,也是“热词”之一。

    “黄金周”的设立,旅游业快速发展背后推手是“政策”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政策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比如‘黄金周’的设立。”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分析,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黄金周”的设立,让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了度假时间。从那时起,真正的大众旅游热潮开始了。“黄金周”对旅游和消费的拉动呈现逐年火爆的态势,以至于不少景点开始出台“限客令”。

    “高速免费政策,加速带动自驾游的发展。”梁留科说,我国从2012年开始在“黄金周”“小长假”期间实施该政策。

      千里北京朝去暮归,旅游业与交通发展密不可分

    “‘铁公机’的快速发展,搭建了中国特色旅游理论体系。”梁留科介绍,比如从郑州到北京,大约10年前,普通的火车需要七八个小时,随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两座城市的往返时间被不断缩短,如今两个半小时即可抵达,郑州与北京成为“近城”,郑汴洛出现了“同城效应”,高铁网络的覆盖,将传统旅游理论彻底颠覆。游客如今花费在旅途中的时间越来越短,留在景区景点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旅游逐渐告别了“走马观花”,进入“快旅慢游”新时代。

      旅游极速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侧影

    据有关专家介绍,2017年我国国内游客达到50亿人次,与5年前相比,增长了69%,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57万亿,这个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侧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5年来,我国发展新动能迅速壮大。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第三产业共同带动。“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对消费的拉动是显而易见的。”

    该专家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产品、酒店、交通等,同时也拉动了装备工业。

      新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那么,啥叫全域旅游呢?

    有关专家解释: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较晚,但近几年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域旅游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系统总结中国旅游3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分析未来35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所作出的战略选择。

    “未来,景点门票怎么收,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梁留科说,目前我国的景点分3大类:第一类是大自然创造的自然景观,比如九寨沟;第二类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迹,比如龙门石窟、故宫等;第三类是当代的创意,比如清明上河园等。不同种类的景点,是否要收门票、该收多少门票,需要分别对待。

      建议健全旅游服务公共体系建设

    提升民众的满意度及幸福度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梁留科提交了名为《发展优质旅游,提升民众幸福指数》的提案,他建议,健全旅游服务公共体系建设,提升居民与游客的满意度及幸福度。目前,在自助游、自主游、自驾游时代,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健全已成为旅游发展全域优化与优质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也是共享理念下提升目的地居民及游客满意度、幸福度的重要指标。要以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整体思路优化居游环境,以智慧化方式推进目的地景区景点、交通、餐饮、住宿等设施的升级版建设进程,推进厕所革命,实现优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智慧化供给,提升居民及游客的幸福指数。

    此外,要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多元化需求;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的高渗透融合,增强旅游在保障民生中的功能;拓展中国特色旅游理论研究,准确、全面认识优质旅游的社会功能。

      记者手记

    “把民之所望,做改革所向!”昨天,在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铿锵有力,令人振奋。

    全国两会期间,本报重磅推出“致敬40年”系列报道,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各行各业专家学者、普通群众等,从自贸区建设、创业、打工、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及中国发生的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变化、变迁、变革,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

    过去的辉煌印证方向,更暖的春天已经到来,崭新的一页已经展开。我们致敬过去的40年,更期待即将到来的新时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