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一朵“杜鹃花”傲然绽放 她和团队创造多项装备制造世界纪录
  • 一朵“杜鹃花”傲然绽放 她和团队创造多项装备制造世界纪录

    时间:2018-06-12 18:27:40  来源:大河网  作者:

    当时总书记对我们说,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希望我们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让中国品牌叫响世界。

    王杜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河南日报记者尹江勇

    站在几层楼高、百余米长的盾构机前,王杜娟显得格外娇小。

    但在同行和同事们眼中,她却是一朵怒放在盾构设计领域的“杜鹃花”。17年来,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杜娟主持设计的盾构机约700台,应用于国内30多个城市,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施工难题,打破了只有发达国家才可设计生产盾构机的神话。

    王杜娟2001年7月毕业后,进入中铁隧道股份新乡机械制造公司工作,并开始关注隧道施工的核心装备——盾构机。长期以来,国内盾构机市场完全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制造周期长,关键技术也受制于人。

    “当时我们还只能跟着国外企业生产配套构件。有一个构件是按照外方企业图纸合作生产的,我们发现了其中很多错误。但因为我们不是设计方,所以只能请对方设计人员来改。相关费用得我们出,一天1万元。”王杜娟说,最后是外方设计师过来15天,修改了中方找出的几千个错误,生产才得以继续进行。

    “这样的经历太痛苦了,所以我们就决心自己来设计。”王杜娟说。2002年10月,中铁隧道集团盾构机研发项目组正式成立,王杜娟成为项目组18位成员之一。

    盾构机是集机、电、液、气、传感于一体的大型自动化掘进设备,零部件多达2万余个,单单一个控制系统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当时一没技术二缺指导,每个关键点都是一根硬骨头,都需要具有哪怕磕掉牙齿也要啃下来的勇气。”王杜娟回忆说。

    2006年年初,公司启动了第一台盾构样机的制造。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王杜娟和同事们终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拥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土压平衡盾构机,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台样机被用于天津地铁项目中。业主单位起初以为是台进口盾构机,便将它用在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地表以上是渤海大楼、张学良故居、“瓷房子”等组成的历史文化街区。“到施工验收时,他们发现在各个施工标段中,这台盾构机的成绩最优,不但掘进速度快、地表沉降控制得也很好。这时我们才松了一口气,告诉业主这是国产的第一台样机。”王杜娟笑着说。

    这台功勋盾构机被命名为“中铁一号”,王杜娟也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特等奖。

    2009年12月,中铁隧道装备制造公司成立,为王杜娟搭建了一个实现更大梦想的平台。两年间,王杜娟主持完成了重庆轨道交通9台硬岩盾构机、成都地铁17台盾构机、深圳地铁5台盾构机的设计任务;2012年,顺利完成马来西亚2台盾构机设计,实现了“中国中铁盾构机”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梦想。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亲自登上中铁装备总装车间85米长盾构机装配平台,并走进控制室察看。“当时总书记对我们说,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希望我们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让中国品牌叫响世界。”王杜娟说。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近年来,王杜娟和她的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先后设计制造了世界最大直径矩形顶管、世界最小直径硬岩TBM、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首台联络通道专用盾构机、15米级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等一大批具有开创性、奠基性和战略性意义的新产品,不断引领行业发展。

    “当初设计第一台样机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会有今天,就是一帮年轻人憋着一股劲想做成一件事儿。”王杜娟说,“再苦再难,只要你咬紧牙,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总会迈过难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