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出彩河南干中来”驻地记者交流采访系列报道⑨李庄镇人的“新烦恼”
  • “出彩河南干中来”驻地记者交流采访系列报道⑨李庄镇人的“新烦恼”

    时间:2018-09-04 18:34:26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李庄新区一角⑨6袁楠摄

    □河南日报驻漯河记者郭海方 河南日报驻新乡记者李虎成

    一堤之隔两重天!9月1日,记者驱车穿过破败不堪的黄河“大拐弯”滩区旧村,越出黄河大堤,便赫然看到一座占地4平方公里的新城:百余栋已建成和正建设的楼房拔地而起,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学校医院、绿地公园,一应俱全。这就是封丘县李庄镇整体迁建的新址——李庄新区。

    万里黄河一路奔流到封丘县东南角时,突然掉头向北,形成了一个“大拐弯”。千百年来,此地逢汛必涝、十年九灾。2014年11月,我省启动“三山一滩”重大扶贫搬迁工程,李庄镇就是黄河滩区迁建首批试点中规模最大的镇。2016年年底,该镇第一批5个村2053户7634人入住新区,迁建户数和人口占全省试点的43.91%和45.66%。

    迁建后群众生活怎样?走进贯台小区贫困户郭振富的新家,四室两厅两卫150多平方米的房子,地板砖锃明发亮,各种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根本看不出贫困户“惯有”的模样。“政策好,补贴多,俺新房子加上装修费和额外要的储藏室,一共只花了两三万元,差不多算白领了一套房!”郭振富满怀感激。

    不过,郭振富也有“新烦恼”:原来种种地、养养鸡鸭啥的,现在土地流转了,“没事干,闲得慌”,去附近的工厂打工吧,还得参加培训学习新技能,一下子有点转不过弯。

    和男人相比,妇女的适应能力显然更强。在新区扶贫产业园的新星制衣厂,100多名妇女正脚踩缝纫机忙个不停。制衣厂的老板张桂梅老家在李庄镇辛庄村,之前一直在外打拼。听说家乡迁建,她第一时间赶回来,租赁了车间创业发展。在新区,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有3家。

    但张桂梅也有“烦恼”:“订单多,厂子小,车间不够用,就盼着工业园能早点建好搬过去。”

    张桂梅所说的“工业园”,是规划占地1500亩的李庄镇特色园区。园区内,一期项目30栋标准化厂房正在紧张施工,其中14栋标准化厂房将于年底前完工,5家企业已确定入驻。

    眼看群众从“水窝子”搬到新镇区,从破瓦房搬到新楼房,李庄镇党委书记陈明欣慰的同时,最大的“烦恼”是群众的就业问题。好在是,通过提前规划和招商引资,已经有60多家企业有了投资意向,其中10多家已签协议,可安置就业3000余人;全镇还设置了保洁等公益性岗位1000多个;20多个村全部迁出后,“大拐弯”将连片形成10万亩的生态农业区和黄河湿地公园,将是搬迁群众未来最可靠的保障。

    忙碌了一天,夜幕下的李庄新区广场游园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孩子们嬉戏打闹,老人们边健身边闲聊,妇女们跳着广场舞分外开心。昔日的“滩区人”,俨然已是“城里人”。按计划,今年年底,李庄镇第二批5个村将搬入新居,明年则实现整镇搬迁。届时,加上外来人口,李庄镇将有8万人的规模,成为仅次于县城的副中心。

    “乡长一夜之间变成了‘市长’,这对我们乡村干部来说可是个‘新烦恼’。”陈明笑言,现在人都集中到了一起,社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成了新问题。如何转变领导方式、提升治理水平,让新区干净、畅通、平安、有序,让群众养成文明习惯,是镇党委面临的又一新挑战。

    伴随着世纪大迁建的扶贫工程,世代居住在“水窝子”里的滩区人,在“烦恼”的同时,正迎来空前美好的新生活。③9

    记者手记

    李庄镇人的“新烦恼”,毫无疑问是“甜蜜的烦恼”。“甜蜜”何来?首先来自滩区迁建的重大决策。正是通过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政策,李庄镇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走过了原来需要二三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道路,真可谓“一步越千年”。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令人欣喜的是,在做好二、三批搬迁工作的同时,李庄镇积极顺应群众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通盘规划设计,积极发展工业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同时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努力让环境更优美、乡风更文明,呈现出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良好态势。这正是滩区移民搬迁政策的初衷,也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