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聚力产业创新 助力自创区建设——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综述
  • 聚力产业创新 助力自创区建设——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综述

    时间:2018-09-08 18:30:07  来源:大河网  作者:

    参观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 常世峰摄

    □河南日报记者田宜龙本报通讯员张炜

    经济发展高质量,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今年全国“两院”院士大会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特别强调要“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好创新载体,壮大创新主体,完善创新机制,建设人才强省,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省委要求,洛阳要做好创新发展这篇大文章,打好有洛阳特色的“四张牌”,在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中迈出新步伐,在中原更加出彩中“画”上浓重的一笔。

    2016年8月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发展“院士经济”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36个院士工作站相继落地建设,38名院士及其团队成为洛阳的常客。不求所有,只求所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招才引智、平台搭建、高端谋划、战略咨询,“院士经济”成为洛阳产业创新的一抹靓丽色彩。

    8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省科技厅,洛阳市政府等共同举办的“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成功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保根、陈俊武、曹春晓、陈洪渊、雒建斌、李应红、王建宇,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陈建峰、郭东明、李培根、胡正寰、李鹤林、顾金才、孙传尧、赵振业、屠海令、王海舟、蹇锡高、丁文江、樊会涛、黄庆学、郑裕国、周济、潘复生等20多名院士,以及来自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和专家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了院士洛阳行活动。

    院士、专家们分两组深入到一拖集团、中信重工、中船重工725所、黎明化工研究院等洛阳部分重点企业、科研院所,调研产业发展现状,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召开院士咨询座谈会、院士论坛为洛阳产业创新建言献策,找准症结,开出良方;编制、发放《技术需求手册》,发布洛阳重点企业技术需求,方便院士后续洽谈技术合作……

    一个个务实举措,一次次精准把脉,一场场倾情解答,一项项合作成果意向,“院士智慧”在古都刮起“头脑风暴”,为洛阳产业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深化院地合作,开启洛阳产业创新新篇章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是洛阳发展的必由之路。

    洛阳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坚实,但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2016年以来,洛阳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打好“四张牌”,致力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

    与国内外科研单位、专家深化合作,洛阳有十分迫切的需求,也有比较突出的优势。

    ——机遇多。洛阳处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叠加”。作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给洛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了重大机遇。

    ——基础强。洛阳在产业基础、科研实力、区位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拥有较好的比较优势,特别是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思路明。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系列思路举措,包括发展“院士经济”,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四个通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四链融合”等。

    “实践证明这些思路举措是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洛阳实际的,坚持不懈抓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洛阳市委主要领导表示,在此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时代的洛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加快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

    一场规模空前的“院士洛阳行”,拉开了深化院地合作的序幕,开启了洛阳产业创新的新篇章。

    中国科学院原副秘书长沈保根表示,近年,洛阳大力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着力发挥自创区产业创新引领作用,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展势头良好。中国科学院及广大院士将进一步聚焦洛阳、深化合作,加快探索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更开放的合作模式,形成更灵活的合作机制,为推动洛阳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陈建峰表示,这次“院士洛阳行”活动,为双方深化院地科技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在洛阳转化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下一步,中国工程院将继续发挥国家高端智库作用,紧扣洛阳发展新形势新需求,积极组织更多院士来洛阳开展战略咨询和战略研究,为洛阳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智力、人才支撑。

    深入一线调研,为企业把脉问诊

    这次“院士洛阳行”活动,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冶金、化工四大板块,抓住了洛阳产业转型的重点。

    8月29日,30多名院士、专家不顾旅途劳累,分两组深入洛阳部分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考察企业、科研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可喜成绩,但更多是为企业破瓶颈、解难题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来自新材料、化工和冶金组的院士、专家,走进中船重工725所,建议加快建设钛产业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拉动整个钛产业发展。在洛钼集团,院士、专家围绕钼钨冶炼新工艺等问题与企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并提出宝贵建议。在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建议,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努力做到“军品民用,民品高端”。

    先进装备制造组的院士、专家一行,先后走进中信重工、一拖集团、洛轴等企业。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院士、专家现场了解了以大轮拖装配线和智能机加车间为代表的现代农机生产系统,针对刀具寿命判断及相关数据分析提出一系列中肯意见。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当了解到由该企业负责制造的高铁轴承正在测试时,院士、专家们仔细询问了相关技术参数等细节,鼓励企业加快研发进度,为高铁早日实现完全国产化贡献力量。

    “院士提出的洛阳工业向海洋工程等应用领域拓展的建议,值得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板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未来,中信重工将和各位院士加强联系,争取在有关领域达成合作,促进企业新产业发展壮大。”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民说。

    面对面咨询解答,找到创新发展“金钥匙”

    8月29日至30日,“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分别举行院士咨询座谈会、院士论坛。

    座谈会上,面对洛阳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急切愿望、寻求合作的真挚请求,郭东明、屠海令、黄庆学、胡正寰、赵振业、干勇等两院院士们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一一进行解答,展现出我国科技工作者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勇于奉献、不断创新的可贵品质和高尚精神。

    院士洛阳行,企业收获颇多。

    通过大力拓展企业与院士合作,中国一拖现已与雒建斌院士团队开展农机刀具强化项目合作,目前已将旋耕刀等刀具性价比提高一倍以上。同时,双方在农机专用检测平台开发、土壤检测等方面也已形成合作研发意向。

    “在高铁轴承和航空精密轴承的研发方面,院士、专家们在材料应用、技术工艺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受益良多。”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文峰说,目前,洛轴正在组建团队与院士们对接,加快以高铁轴承等为代表的高端轴承研发和生产。

    “院士们认为,要想办法吸引国内外具有高新技术优势的单位来洛阳建立相应的研究院,并和本地现有产业结合,提升产业创新水平。这一建议对于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十分重要。”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任慧宏说。

    “同院士、专家们的直接接触,使我们受益良多。多位院士强调在创新工作中引进高端团队的重要性,极大鼓舞了基地团队扎根洛阳、矢志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清华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常务副主任马明星说。

    在此次活动中,多位院士提出地方政府应在支持创新中做好顶层设计,出台好的政策,做好产业聚焦,在若干环节实现“又精又专”。

    洛阳市科技局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洛阳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并谋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专项,构建了“1+3+N”政策体系,方向正确、成效显著。下一步,科技部门将结合有关院士的意见建议,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细分领域,依托国家、省重大创新平台,打通“四个通道”,促进“四链融合”,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建成3—5个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引领带动洛阳产业转型发展。

    务实合作,《技术需求手册》受院士热捧

    “这本《技术需求手册》很实用,未来我需要进行对接,该和谁联系?”在8月29日下午举办的“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院士咨询座谈会上,大连理工大学的蹇锡高院士高高举起一本蓝色小册子,认真问道。

    “这里有洛阳有关部门的电话和邮箱,随时联系即可。”旁人的提示,让蹇锡高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将手册收进包中。

    洛阳市科技局负责同志介绍,受到院士热捧的这本40多页的蓝色小册子,是专门为方便院士后续洽谈技术合作而设计。内容分为洛阳市重点产业概况、重点企业技术需求、市情三部分。其中,重点企业技术需求详细列举了洛阳重点企业与院士合作意向表、洛阳重大科技需求汇总表、院士合作站技术合作需求表等。

    记者看到,在《技术需求手册》上,中国一拖集团发布了“拖拉机驾驶室内饰材料吸声特性研究”技术需求,推进拖拉机驾驶室吸声降噪;为了实现材料升级优化,中航光电发布了“防霉菌橡胶材料”技术需求;围绕时下热门的大数据产业,河南省科融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大数据挖掘技术”技术需求……

    走企业、看创新、谈合作……院士们在仔细聆听企业讲解的同时,时不时翻阅《技术需求手册》,寻找企业技术需求和自己团队研究方向的契合点。

    手册中,信息语言简洁、条目清晰,让院士们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洛阳产业创新“卡脖子”问题,并在咨询会上积极回应——

    “我们团队从事轧制高新技术研究,在洛阳本地轴承、矿山机械等领域具有相当大的应用潜力。”北京科技大学的胡正寰院士说,河南科技大学魏世忠教授团队研究耐磨材料,与我们团队的新型工艺结合紧密,希望将来在洛阳能够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工厂,进一步助推当地制造业升级。

    “我们的科研成果可以大大提升无人机续航能力,洛阳如果有发展无人机产业需要,我们愿意提供技术支持。”上海交通大学的丁文江院士说。

    “手册里有防霉菌橡胶材料等技术需求,我们的研究正好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愿意为洛阳企业提供服务。”北京化工大学的陈建峰院士说。

    一本蓝色小册子,密切了院士与企业的技术对接,延伸了院地合作空间。

    科技引领产业创新,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借力省兽用药品开发院士工作站,普莱柯成功研制猪蓝耳病灭活疫苗,为企业带来了近10亿元的销售收入;基于省大容量锂电池院士工作站,中航锂电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研任务,顺利实现产值翻番;依托省大气与海洋探测装备院士工作站,凯盾洛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拉曼激光气象雷达等行业精品,向着海洋探测智能装备的“蓝海”市场挺进……

    近年来,结合地方产业发展,洛阳市多种形式引入院士及其团队,针对企业技术需求和发展方向,与本地研发人员联合开展丰富多样的科研活动,破解产业技术难题、加速成果应用转化、抢滩战略新兴高地,刮起了技术创新更高效、成果转化更通畅、转型升级更有力的产业新风。

    如何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洛阳市正谋划实施科技引领产业创新行动,即以培育企业增长、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影响力为目标,以创新主体、创新平台为抓手,以市场化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引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载体,实施创新主体增量提质工程、创新平台扩量提效工程、创新项目补链强链工程、创新载体产业集聚工程、产业联盟聚力创新工程等十大工程,着力打通“四个通道”,促进“四链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设国内一流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为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同时,落实好洛阳市“1+4”人才政策,围绕传统产业“引才”“育才”,持续实施“河洛英才计划”“河洛工匠计划”等,精心育才、大力聚才、科学用才,形成“引来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撑起一片产业”的发展态势。

    金凤翔集,入洛发展。“两院”院士聚集,为洛阳产业创新夯实了基础,让千年古都焕发新生、绚丽绽放,在中原更加出彩中“画”上浓重的一笔。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