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心系学子 爱洒边疆
  • 心系学子 爱洒边疆

    时间:2017-04-10 20:58:20  来源:南阳日报  作者:何小千

    刘书明和哈密四中的学生在一起(资料图片)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特派记者

    赵怀成 孟新生 刘娜

    微瘦、中等个子、浓密的短发里泛着灰白色泽,说话声音不大,但不管是介绍自己分管的工作,还是跟记者交谈,刘书明总是面带微笑。说起援疆,刘书明讲的中心词只有一个:收获。收获了友谊、提升了境界、增进了团结、开阔了视野……事实上,刘书明还收获了荣誉,多次被评为优秀援疆干部、民族团结工作先进工作者。

    援疆之前,刘书明是南阳市二十二中的副校长,到哈密后,任哈密四中副校长,负责办公室、共青团、工会等工作,同时协助业务校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研工作。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但刘书明始终牢记援疆使命,认真履行援疆职责,全力以赴,真情奉献,在哈密杏坛谱写下爱的篇章。

    迎难而上 主动融入

    事实上,援疆远不是刘书明说的那样轻松。初到哈密,援疆干部们首先面对的是对气候环境的不适应。刘书明介绍说,哈密有“五高”——高温、高寒、高碱、高蒸发量、高紫外线,给他们带来的身体反应是嘴唇干裂、流鼻血、便秘,感冒也成了家常便饭。“五高”之外,哈密与南阳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差,且昼长夜短,令他常常失眠。“现在终于适应了,却又快离开了!”刘书明不无遗憾地说。

    气候的不适应并没有影响刘书明在工作上的快速融入。刘书明说,参与教育援疆工作是政治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必须迎难而上,迅速克服困难。为此,他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哈密的历史文化,与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广泛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顺利地转换了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认真履职 促进交流

    “这是白河、这是独玉、这是武侯祠……这是石佛寺,有不少新疆人来这里做玉石生意。”在哈密四中,刘书明是南阳形象的宣传员。朋友圈里的南阳元素成了同事们争相点赞的大美风景。主抓内初班学生生活管理工作的副校长阿迪里无限向往,不止一次萌生要到南阳看看的念头。

    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推动豫哈两地教育教学工作交流互动,也是援疆工作的一部分。针对南阳、哈密两地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上的不同,刘书明一方面坚持参与听课活动,汲取当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成熟方法,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先后联系郑州外国语中学、郑州八中等多所河南名校强校,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展“同课异构”讲课活动,让哈密四中教师受益匪浅。他们利用这种授课模式,查找不足,取长补短,快速提升教学能力,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

    倾情奉献 增进团结

    援疆三年,刘书明早已把哈密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刘校长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生活朴素,无论是少数民族老师还是汉族老师都喜欢他。”哈密四中副校长玉里也提·阿不拉说。

    哈密四中是新疆自治区的一所重点中学,在校生3600多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三分之一。学校设有22个区内初中班(简称内初班),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和贫困牧区,以少数民族品学兼优学生为主。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学校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

    刘书明非常关心内初班孩子的成长,一开始就把内初班学生的教育管理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内初班的孩子吃住全在学校,有的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有的不习惯课堂上的全汉语教学,所以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刘书明经常深入宿舍、课堂、操场、餐厅,与学生谈心交流,关注他们的思想情绪变化,给他们讲内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讲述外面世界的精彩,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感恩教育。三年援疆,刘书明一直悉心开展的《如何做好内初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课题研究也将完成。

    作为校班子成员之一,刘书明还要带领学校值周组进行学校维稳值班。今年6月的一天中午放学时间,正在校门口值班的刘书明看到一位眉慈目善的维吾尔族老人手持钢管向学校走来,他紧走几步迎上去,询问老人有什么事。原来,这位老人就居住在学校附近,他看到两名学生出校门后不久就扭打在了一起,其中一名学生顺手抄起一根钢管往另一名学生身上打。老人一个箭步冲上去,夺下钢管,及时制止了两名学生的不理智行为。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刘书明被这位维吾尔族老人的义举深深感动,那一刻,他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确定参与援疆的时候,感觉三年很长,如今,归期在望,刘书明觉得三年很短。回望在援疆路上留下的串串脚印,刘书明感慨,有了这段特殊的工作和经历,人生更有意义。③3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