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为民,是最动人的旋律——许昌交出亮丽“民生答卷”的背后(上)
  • 为民,是最动人的旋律——许昌交出亮丽“民生答卷”的背后(上)

    时间:2018-12-25 17:33:50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河南日报记者 董学彦 河南报业全媒体 记者 王烜

    缓解大班额、破解就医难、改造老旧小区、整治交通秩序、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年初,许昌市委、市政府着眼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定了“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向全市500万人民立下一份庄严承诺。

    有诺必践,一诺千金。年末岁尾,许昌市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民生实事“桩桩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看得见的民生实事、可触摸的民生温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显示,许昌市城市宜居度全省第一,居民获得感指数全省第一,居民幸福感指数全省第一,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全省第一。

    表与里——从温度到高度

    “我们选择民生实事,遵循了‘群众关注、百姓受益,指标量化、当年完成’的原则,每一件都是与群众生活最直接的民生需求。”许昌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许昌市每年确定的民生实事,在数量上“精”、在分量上“重”、在内容上“具体”,隐含着一条“变与不变”的脉络。

    名称在变。十件民生实事的内容各有侧重,有的是兜保障之“底”,如提高特困群体生活补助标准;有的是救民生之“急”,如实施“公厕革命”让“方便”不再难;有的是筑公共服务之“基”,如新建中小学缓解大班额问题,件件体现了群众的实际需求。

    情怀不变。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帮扶,始终不变;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的理念,始终不变。从2016年“改善困难群体住房条件,解决‘千户万人’住房困难”到2018年“为60周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发放住院护理补贴”,民生实事聚焦的,都是最需要呵护的人。

    变化源自时代的变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水涨船高”。准确把握民生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许昌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的心坎上。

    “办好民生实事,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关系群众利益,关乎百姓幸福。”许昌市委负责人说,民生连着民心,要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担当破瓶颈,以实干解难题,兑现庄严承诺。

    为民的高度决定了惠民的温度。近5年,许昌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达到806亿元,民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70%以上。

    谋与为——从实事到实干

    “这里离家近,医疗环境和大医院差不多,看病方便,价格也便宜。”12月20日,在许昌市半截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7岁的王迎枝老人说,“我过来看个感冒,花12块钱,用了8分钟。有了这个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再也不作难!”

    小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是城市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网格”的基石。如今,许昌市区居民出门15分钟就能找到一家基层医疗单位,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打造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获得央视点赞。

    民生实事要办好,既需资金,更须用心。通过思维创新,许昌市以“有解思维”破解就业难题,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去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15.6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6.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通过制度创新,许昌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城区水系管护交由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企业代管,持久维护水面洁净、水质优良……

    形式虽然多样,核心始终如一: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抓好民生工作,持续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大与小——从大单到大餐

    围绕城市交通建设、农贸市场改造等需要巨资投资的民生实事,许昌市夯实责任,一抓到底。与之同时,他们针对背街小巷道路硬化、无主楼院环境整治、街头公厕管理等“小事”,也立下“责任状”、订下“目标书”,从点滴细节抓好落实。

    一系列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情”,饱含着党和政府的“大温暖”,如同涓涓细流滋润民心,把沉甸甸的“民生大单”变成了暖人心的“民生大餐”,让群众感受到了“大幸福”。

    2018年,许昌市十件民生实事成绩亮眼:实施老旧小区“四改一增”工程,119个老旧庭院美丽“蝶变”,惠及10余万居民;建成了20个食品安全放心超市,让市民“拎起菜篮放心,围着餐桌安心”;69个城市主要路口“电子警察”全面升级,破解了交通“堵局”……

    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许昌不断书写着民生发展的新篇章,也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加幸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