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提升经济发展优势
  •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提升经济发展优势

    时间:2019-03-12 17:42:38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作者:

    编者按:近年来,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实现了传统内陆地区向开放型经济的快速转型与发展,也初步成为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当前,河南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我们特邀请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李金铠 郑州大学3E中心、河南省特聘教授

    河南对外贸易成绩斐然

    1978年河南省对外贸易总额只有1.18亿美元。40年后的2018年,河南外贸总额高达828.2亿美元,是40年前的46倍。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外贸进出口值均创历史新高,航空运输、中欧班列(郑州)、跨境E贸易、邮政口岸等都实现了快速发展。

    2018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5500亿元,达到5512.7亿元,约折合828.2亿美元,增长5.3%,占全国对外贸易的比重达1.81%,位居全国第十一位、中部6省第一位、中西部19省第二位。

    中欧班列(郑州)在56个国内开行城市中,郑州以开行752列的成绩名列第四,并成为国内唯一实现高频次往返满载、国际集装箱冷链业务常态化开展的班列,是企业眼中的“黄金列车”。跨境电商快速增长,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含快递包裹)1289.2亿元,增长25.8%;其中出口928.2亿元,增长21.7%;进口361亿元,增长37.7%。综合保税区再创佳绩,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全年进出口值达3415.4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封关运行以来“七连增”。

    紧抓政策机遇争取国家战略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实践。但由于地理位置、区域差异、政策导向及国际贸易发展阶段与特点的不同,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表现在:沿海地区先天条件便利,开放时间早,开放程度高,既是我国开放事业的主力军,也成功打造和实现了开放引领、开放发展模式;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开放层次低,外贸不发达,经济发展难以实现开放推动与有效转型。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开放新格局中格外强调要“优化区域布局”。东中西协调发展是未来对外开放的要求和趋势。内陆省份的开放事业正面临着重要的政策机遇和发展窗口。

    河南省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局势,敏锐捕捉并牢牢抓住时代机遇,把握当代国际贸易中陆权重新回归的时代特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实现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围绕“买全球、卖全球”的战略指导思想,河南省积极申请和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格局中发挥着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试验田”作用,并迅速崛起成为内陆开放的“排头兵”。近些年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中原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相继落地与实施,为河南省对外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谋划开放发展上,河南省立足省情,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自身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体量、产业基础、制度红利等多重优势,在积极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清晰了极富河南特色的开放格局和战略谋划——统筹推进“空中、陆上、网上、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建设,实施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专项规划,强化郑州中欧班列国际物流枢纽地位,加快布局EWTO(电子世界贸易组织)核心功能集聚区,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拓展和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口岸等各类开放平台功能,推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和监管法治化,大幅压缩外商投资备案手续办理时间和进出口贸易整体通关时间,不断优化开放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新兴贸易强省的建设与发展。

    全面推进河南开放型经济建设

    以开放的眼光、以开放的思维、以开放的战略统领全省未来的发展,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实施开放战略意味着河南未来的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转变,要求河南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方式、发展的格局都将发生全面而深刻的转变——从经济发展模式看,从“封闭型”经济发展转向“开放型”经济发展;从需求端来看,河南经济的发展将从凭借资源禀赋优势,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逐步转向对外贸易(净出口)拉动;从供给侧来看,河南的技术、资本、人力、管理等要素和资源都将朝着开放经济配置;从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来看,河南势必以全面的开放引领深度的改革,更有效地释放更多的开放与改革的双重红利;从开放引领产业来说,不仅仅“买全球,卖全球”,还要“生产全球,卖向全球”。

    从产业和区域双重视角制定总体规划策略,以航空港和航空经济引领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与重整。新开放格局的关键是产业布局问题。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必须以航空港为抓手,以航空经济和临空产业为核心。航空港是河南发展的重大机遇,航空港不仅是郑州的航空港,而且是全省的航空港,应当以航空经济引领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的重整与构建,面向全省积极布局临空产业。成熟的实践和研究都表明,临空产业具有临空偏好、时间偏好和全球价值链偏好,临空经济发展应注重层次,河南省一方面要积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重点打造临空产业,包括航空产业(包括航空制造业与航空运输服务业)、航空物流业、高新产品制造业、国际商务会展业、康体娱乐休闲业等。

    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加强研究,认真谋划,构建河南省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积极构建河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产业体系建设,重点考虑产业选择和发展思路,重点产业方向和领域。二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资本体系建设:积极吸引国际直接投资,逐步拓宽资本利用的领域和范围,加快区域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三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贸易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贸易商品结构,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改变河南省对外贸易过分倚重单一产业、单一企业、单一地区的局面。四是积极构建河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空间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其他经济区域的联动发展,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五是构建河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政策体系,包括开放型经济下的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六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河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与国际惯例接轨,推进决策过程的开放化,营造健康、便利的市场环境。

    建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离岸金融中心

    □刘霞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融入世界经济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离岸金融市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我国从1989年开始相继在深圳、上海、天津等建设离岸金融业务试验区,对沿海地区经济开放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郑州市可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一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为核心,开办离岸金融业务,进一步建立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为外资企业、非居民提供更加灵活、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推动郑州航空港建成国际化内陆自由港,带动中原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扩大开放促发展。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立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预计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将有80家落户郑州,由此产生的跨国公司离岸金融需求巨大。此外,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有利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投融资和进出口贸易活动,加快通路、通航、通商目标的实现,加速与周边区域经济融合、互利互通,也有助于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货币资金便利。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满足设立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的条件

    第一,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对外开放度不断增强。2017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生产总值700.1亿元,年均增长19.4%。外贸进出口总额498.1亿美元,年均增长12.2%。实际利用外资量平稳增长,国际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开放活力强劲。

    第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国内通达、陆空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郑州处于陇海、京广发展轴交会处,以航空、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以交通枢纽为节点,形成了“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五纵六横”干线公路网、“米”字形高铁网,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交通网络。覆盖亚欧美澳的货运航线网络、“郑欧班列”与海铁联运体系形成了分拨方式最多、分拨区域最广的中部物流大枢纽,使郑州日益成为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内外贸易、原料采购和配送、出口加工等提供货运中转和集散便利。人口、资金、技术、资源、产业加速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集聚,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第三,金融业集聚效应显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形成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投资管理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保理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提供银行、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

    第四,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政策叠加效应显著。财税、口岸建设及通关便利化、金融等优惠政策为港区先行先试经济金融开放改革措施提供了大力支持。2015年7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中国内陆首个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增加了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战略投资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集聚的磁力,为离岸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仍面临的问题

    发展模式选择问题。国际离岸金融中心有内外一体型、内外分离型、渗透型和避税型四种模式。天津滨海新区采取渐进式,由分离型向渗透型过渡,上海采取有限渗透型。郑州航空港区应采取何种形式?

    税收优惠问题。离岸金融业务的国际经验表明,税收优惠是促进离岸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从现实来看,有关离岸金融业务的税率设置、税前扣除等尚不明确。如何制定与郑州航空港区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监管问题。离岸金融业务会产生洗钱、资产转移、逃税、扰乱在岸市场金融秩序等风险和冲击。如何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又能控制风险?

    郑州建设离岸金融发展中心的建议

    一是采取内外分离型向渗透型转变的发展模式。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外汇仍需管制,在岸市场难以与离岸金融市场实施同样的制度法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可借鉴滨海新区初期内外分离,离岸和在岸市场单独运作、单独核算、单独监管,既可保障金融秩序有序进行,又可降低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冲击。在离岸业务选择上也采取渐进式,由零售业务逐渐向批发业务过渡。当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基本成熟后,离岸、在岸市场可相互渗透,账户资金可正常流动,离岸金融业务也可向综合型金融服务转变。但这一过渡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更需要对渗透渠道、渗透方向、渗透规模等进行有效管理。

    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适合港区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税收优惠办法及细则。

    三是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离岸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吸引离岸公司和投资者。因此,有关部门应与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协商制订相关法规制度指导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既有利于资本自由流动,又可减少对在岸市场的冲击。

    四是坚持引进和自主培养双渠道储备离岸金融人才。通过提供丰厚的待遇招募专业的管理团队,吸引海内外优秀离岸业务人才,同时选拔有潜力的本土金融人才学习提升。(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新形势下河南如何提升开放水平

    □张婷玉

    作为内陆省份,近些年河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1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5512.7亿元,同比增长5.3%,再创历史新高,稳居中部第一。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外贸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外贸发展方式问题:加工贸易比重高,过度依赖外资企业。加工贸易是我省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一般贸易虽增速加快,但规模偏小。2018年,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1856.1亿元,增长16.3%,占同期我省外贸总值33.7%,加工贸易进出口3563.5亿元,增长1.8%,占64.6%。但加工贸易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弱,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外商投资企业是我省外贸发展主体,国内企业参与不足。2018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3562.4亿元,占比64.6%;民营企业增速较快,占同期我省外贸总值的27.2%,国有企业贡献度低,仅占8.1%。过度依赖外资企业存在一些隐患,一方面,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条件下,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容易转向其他国家寻找机会;另一方面,在美国301调查背景下,也容易增加外资企业与我省的知识产权纠纷。

    外贸地区结构问题:省内各地区实力悬殊,贸易伙伴过于集中。从省内各地区情况来看,长期以来,河南外贸发展呈现郑州市“一城独大”的格局,2018年,郑州市外贸总额占全省的74.5%。相较而言,河南其他各地外贸发展水平则存在较大差距,开放型经济体量较小。省内各地区外贸发展的极度不均,从整体上制约了河南省外贸规模和增速。从贸易地理格局来看,我省进出口额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国家,美国仍保持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8年占同期我省外贸总值的25.1%。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将加大出口风险,一旦进口国对我国进行贸易制裁,将对我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出口产品结构问题: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富士康落户郑州航空港,带来产业集聚效应,以手机为代表的机电产品成为我省出口主力。但总体来看,河南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缺乏品牌和技术优势,产品出口结构单一。2018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在豫企业进出口3389.1亿元,占河南省比重达61.5%。过度依赖富士康的单一出口模式导致我省外贸风险集中,抗压能力弱,尤其是富士康承接的主要业务是苹果手机,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风险。

    外贸发展源动力问题:研发投入过低,创新驱动不足。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省创新驱动不足,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河南研发投入水平较低。2017年,河南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29%。同期,全国投入强度达2.13%。二是河南省劳动力质量偏低,专业人才短缺,在人才引进方面也不占优势。

    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升河南对外发展水平?笔者的思考建议如下: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拓展河南外贸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建设为河南开拓贸易空间提供了历史契机。一方面,河南要借助优越的平台优势,全方位拓展贸易发展空间:以郑欧班列为纽带串联省内中心城市贸易资源,对接“海上丝绸之路”;以郑州航空港为载体,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航线,打造“空中丝绸之路”;以跨境电商试验区为桥梁,在沿线国家增设海外仓,搭建“网上丝绸之路”。另一方面,河南各地区应积极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寻找外贸发展共振点,为河南优势产业拓展境外发展空间。

    以开放平台为抓手,促进河南外贸提质增速。随着河南对外开放战略平台和政策红利的释放,身居内陆的河南迎来了外贸发展的“黄金时代”。河南应把握时代命脉,充分挖掘平台潜力,助推河南外贸提质增速。一是要深耕河南自贸试验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全面完善河南对外贸易服务体系。二是要以跨境电商壮大河南新兴业态,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链,推动外贸方式优化。三是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指示,以航空港为依托,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临空指向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以创新驱动为突破,激活河南外贸发展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曾提出河南要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其中一张牌就是“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只有强化创新驱动,才能为河南外贸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一是要充分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等创新驱动平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制度。二是紧密依托省内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培育高端人才,利用政策优势,重点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三是促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更多的国企、民企加入外贸行业,激发创新活力。

    以培育新型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升河南外贸发展水平。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为中国未来外贸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河南外贸发展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扭转当前依靠传统竞争优势的战略,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新型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