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悠悠桑梓地 深深故乡情
  • 悠悠桑梓地 深深故乡情

    时间:2017-04-10 20:25:06  来源:驻马店日报  作者:何小千

    □ 周柏林

    汝南是我的桑梓之地,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我的生命从那里诞生,从那里延续;我的学业从那里启蒙,从那里攀升。那里是我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那里有我太多的美好憧憬和青春记忆。几十年来,我深深地爱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眷恋着生我养我的那片黄土地。时值长篇历史小说《蔡州往事》出版发行之际,恰是书中故事发生在汝南1200周年。机缘巧合,不忘初心,根在汝南,兑现了五十年前我对家乡父老的一个庄严承诺。于此同时,我还要衷心地感谢汝南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本书的关爱、扶持与认可,感谢汝南县委宣传部、县文联领导及所有为本书出版发行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文友与亲朋。

    1963年秋,我以优异成绩从农村考取被誉为信阳专区“小宝塔”的汝南二中。汝南二中创办于清朝末年,人才辈出。我走出母校的校门已经五十多年了,有时我在想,能在这座百年名校就读,真是天赐的福分。所以,今天创作这部长篇历史小说《蔡州往事》,应该说与我的母校——汝南二中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渊源。

    从我看懂小人书,啃动大部头的那个时候起,我就做着一个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文学梦。我是汝南二中老三届的六六届毕业生,虽然经历了那段特定时期的不寻常岁月,但在“文革”爆发前就已经学完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完成了初中阶段的三年制学业。我在班里基本上不偏科,但语文是最好的,尤其是作文。每星期五下午的作文点评,语文老师总会拿我的作文当堂朗读,逐段点评,并把用红笔批改的评语反复地念给大家。有时还会把我的作文用毛笔放大贴在教室里当范文。那时候就有人说看我的作文就像看小说一样,有故事、有情节。

    1964年冬的一天,学校包场现代戏《社长的女儿》,要求看后都要写观后感。因为我的观后感得到了老师的好评,所以有几个同学鼓动我往《中国少年习作》杂志投稿。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年龄段,对我来说投稿就是天方夜谭。可是,最终经不住同学的鼓动和老师的鼓励,终于鼓起勇气,掏8分钱的邮票,以平信的方式寄给了这家杂志社。稿子寄出很长一段时间,既不见发表也不见退稿,那才叫“泥牛入海无消息”呢!大概快到1965年的元旦节了,传达室的谭老师通知我去取汇款单,稿费2元4角。就是这2元4角钱的稿费,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几个第一次:第一次看到我的名字由手写变成铅字,第一次看到刊物上署我大名的文章,第一次领取稿费,第一次刻制个人印章。当时领稿费需要加盖本人私章,所以又掏1角5分钱刻了一枚带印油小合子的木头章。这枚私章和印油小盒子至今我还珍藏着。可惜的是,那份与书本大小差不多的杂志,像宝贝一样保留到十年后的1975年,也葬身于“75·

    8”的洪水之中。

    从读了《李愬雪夜袭蔡州》之后,我就做着一个令人陶醉、令人崇拜、令人向往的作家梦。记得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题为《李愬雪夜袭蔡州》的文言文。当我了解到唐朝时期的蔡州就是现在的汝南时,一种别样的故乡情怀油然而生。因而对故乡汝南倍感亲切、倍感崇敬。同时,我又对平定蔡州,收复淮西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自己的家乡也特感兴趣、特感自豪。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想着长大以后,一定要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把那段载入史册的辉煌历史再现出来,献给生我养我的家乡人民!

    我是汝南县金铺镇人,家就住在镇政府所在地金铺集。我每次周六回家,周日返程,都必须经过城北门和沿途的天中山、鹅鸭池。每次看到史书上记载的这些地方,我都会有一种历史穿越,时空转换的感觉。脑际中立马就会闪现出我所想象的历史画面。

    我在汝南二中求学期间,学校图书馆是我最爱的去处。尽管那时的图书种类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但就当时而言,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仍然居全县之首。我的知识除了师长们的言传身教,图书馆也是我最崇拜的良师益友。因此,后来我在大学读书期间,还一直保持着爱去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习惯。

    文革结束后,一批有影响、受欢迎的历史剧、传统剧,如雨后春笋绽放在盎然生机的文艺百花园里。当时,我的心也开始在涌动,萌发了再现平定蔡州,收复淮西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念头。

    我学过戏,唱过戏,从小就是个小戏迷。金铺是个戏剧之乡。那时候,从汝南县豫剧团到信阳专区豫剧团,很多名演员都是金铺的,包括信阳专区豫剧团团长谢青云。所以,在我的记忆里,我们金铺集上就有两个业余剧团。一个是集南头的河南梆子剧团,一个是集北头的四股弦剧团。一到农闲,特别是逢年过节,两台戏就对着唱起来。我的家住在集南头,很小就跟着集南头的豫剧团学戏。所以,我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

    我小时候爱看武打戏、热闹戏。诸如《回荆州》、《反徐州》、《破洪州》、《战冀州》、《打登州》和《下陈州》等。后来我经常想,先辈们编写了那么多反映这州那州的戏剧,我何不创作一部新编历史剧《平蔡州》呢?再说,用戏剧形式反映发生在家乡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同样可以宣传汝南历史,传承汝南文化。经过一个时期的准备、筹划、研究,凭借一点点肤浅的戏剧知识,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终于写出了新编历史剧《平蔡州》。这个剧本除序幕和尾声外,全剧共分为9场。可是,由于本子写得平平,加之种种原因,终未能搬上舞台修成正果。

    时隔十年的1989年,我萌发了由剧本改写小说的念头。十年前写剧本失败了,十年后改写小说谈何容易?不过,小说的人物活动空间广阔,时空变幻灵活,比较容易构建一个精彩纷呈的江湖。所以,我用了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长达三十万字的历史小说。然而,又苦于囊中羞涩出版再次搁浅。值得欣喜的是1993年《驿城晚报》开辟专栏,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连载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时至今日,我还是要感谢当年《驿城晚报》社的总编辑林国喜和编辑胡智慧等同志。

    中国文化体制的改革,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搁置了三十余年的长篇历史小说《平蔡州》,在夫人的建议和协作下,再度激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欲望,增强了再整理,再加工的决心和信心。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我和夫人是大学同学,都是读中文的。她有较强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水平,写过不少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我们经过一个时期的查阅资料,调整方案,重新制定了创作提纲,联手合作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为了增加作品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我们把家乡的历史典故、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农谚俚语、名胜古迹、民间艺术、地方特产等文化元素,统统揉进了这部小说里,不仅丰富了作品内容,也为古城汝南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同时,为了使这部历史小说更趋于地方特色,更能显现出地方文化气息,我们便把这部小说的名字重新更名为《蔡州往事》。③3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