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致富路“跑”上迎门墙
  • 致富路“跑”上迎门墙

    时间:2017-04-10 22:58:22  来源:商丘日报  作者:何小千

    “人家庄的大门一点点,俺庄的大门闪金光,家家都是双向八车道,小车跑上去一溜烟。”12月27日,民权县伯党乡翟庄村村民翟保德神秘地笑着说。

    “吔,老翟这牛皮吹得‘语法不对’呀?!”记者忍不住笑出声来,看着一旁也在咧着嘴笑的翟庄村党支部书记翟恩德说。

    “哎,这事他倒说的一点不假!不信?我领你去看看。”翟恩德似乎有点小得意。

    “必须去看看,看咱家里边能修多宽的路?”刚一进村采访,就碰到这样的趣事,激起了记者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村室外是一条东西路,路边有十来户群众在垒院墙。

    “院墙都扒了,准备统一规划吗?”记者问。“只是其一,主要还是为村里主干道拓宽做准备。现在的路宽是5米,马上就要动工,拓宽到9米。到时,村里所有的入户道路也一块修,家家出门不沾泥。”翟恩德一边走一边介绍村里的情况。

    翟庄村是2012年确定的贫困村,全村人口1790人,有200户贫困户;耕地1890亩,90%以上都是“火旱地”,漏水漏肥,种植以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收入低;2015年以前,村集体经济基本空白,全村人均纯收入2736元,农民收入主要靠打工。

    走到正在垒院墙的村民朱崇峰家门口,朱崇峰对记者说,要想富、先修路,自己家往后退两米,腾出来地用到修路上,这点付出很值得!村民朱海荣以前在义乌搞批发,他说,路修好后,就在附近搞货运,顾家、赚钱两不误。

    困扰翟庄村发展的有两大难题,一是路、二是井。翟庄村只有30眼机井,由于毁坏失修、配套线路短缺,能用的仅有20多眼,一到旱天,群众都是睡在地里排队等井。

    “以前,群众年年要求打井,由于投资大,始终没打成。今年,商丘日报社驻民权县伯党乡翟庄村第一书记秦培林为村里成功申报了20眼机井项目,不用群众出一分钱,半月内就全部打好,大家满意得很。”翟恩德说。

    走到村头,老远就看见一台大型打井机械正在往外喷着泥浆。新打的机井旁边有一块一两亩的绿化树苗圃,种植户朱从利正在剪枝。他说:“以前因为浇地麻烦,大家都不愿种‘吃水多’的,现在大难题解决了,已经有20多户给我打过招呼,想明年春种绿化树,我保底说,让大家一年收入三五万元不成问题。”

    回来路上,记者问:“走这一路,看到的都是繁忙的生产、建设场景,也没见谁家大门有啥不同呀?”翟恩德笑着说:“走,看去。”

    村民金枝家大门虚掩着,翟恩德拍拍门,大声喊:“金枝,开门,记者来看你家的金光大道呢。”大门开时,只见整面迎门墙上气势非凡:两旁鲜花遍布的宽阔大道向远处延伸,一排排路灯光明璀璨,路两侧银行、商铺林立,两个路灯杆上的标志牌,一个写着金光道,一个写着致富路。

    “好!果然充满脱贫新气象。”记者不禁叫好。翟恩德说,村里只要有迎门墙的家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贴着这样的瓷砖壁画。

    朱广君说,“致富路”“金光道”表达的是贫困户脱贫的信心。自从村里来了驻村第一书记,村里面貌大变样,更重要的是,他非常重视产业脱贫,在增强贫困户致富“造血”能力上下了大功夫。不久前,他费尽周折为村里争取到到户增收项目,200户贫困户全部免费领到5只母羊,用于发展肉羊养殖业。

    “下一步,要利用村里的养猪场,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还要壮大村里的手工制鞋小作坊,带动30户贫困户脱贫……”秦培林说。

    拔穷根,走富路。翟庄村的发展前途金光闪闪。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