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吃面”后,你准备好成“公”了吗?
  • “吃面”后,你准备好成“公”了吗?

    时间:2021-05-02 22:50:11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

    这两天,

    如果身边朋友兴奋地对你说“终于吃面了”,

    不要问他吃的是烩面、卤面还是炝锅面,

    他只是在用“公考大军”习惯的“行话”告诉你,

    他通过了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的笔试,

    进入到了面试环节……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婵/文 蔡迅翔、王铮/摄

    4月30日,备受瞩目的省考笔试成绩放榜。“过去一年我刷过20套书,听过100多节网课,练了一万多道题,参加了十次模考。”得知自己通过了笔试,考生小郭难掩激动的心情,但她还丝毫不敢放松,仍要准备接下来的面试。

    考公人大概都是如此,嘴上说着佛系,心里却憋着一口气。郑州某高校,一个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班内,考公比例高达80%,不少毕业生参加完“国考”,再战“省考”,还惦记着事业单位、军队文职等公职系统的人才招录考试。

    在国家宏观政策力保就业的大环境之下,“公考热”再度兴起,人们对公务员这份职业的想象,又多了哪些期许?

    图清闲?你可能打错了算盘!

    在公考报名阶段,有不少考生在各大公考论坛咨询“哪些岗位事少钱多”?事实上,公务员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政府机关更不是“养老的地方”。一旦成为公务员,就身负繁重的工作任务。

    某乡镇基层公务员赵楠的一天,从早上六点半起床,一边洗漱一边打卡学习强国,到晚上十点半合上电脑,提交一份改了无数遍的材料,这可能还是比较“安稳”的一天。

    赵楠长期在乡镇任职,主要工作是信访接待、扶贫救助、拆违治乱、环境整治,干的就是和群众打交道的活儿。遇上对政策不理解的、沟通时情绪激动的,他和颜悦色去解释和安抚。

    外界总觉得公务员工作轻松,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其实,“不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事不过夜马上办”“认真认真再认真”……这不是“鸡汤”,而是机关工作日常。

    “公务员不是清闲去处,唯有热爱和坚守才能走远。”采访中,不少入行早的前辈提醒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成功考上公务员只是第一步,必须紧紧跟上这支队伍的“行军速度”,因为公务员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鞭策人快马奋蹄、不断提升效率和能力的练兵场。

    谋高薪?一定是找错了地方!

    公务员的收入、福利等待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福利多”“待遇好”等固有观念,带给大家诸多遐想空间,以至于“羡慕嫉妒恨”。

    其实,公务员收入与其职务职级和所服务地区的财力水平密切相关,很难用一句话概括与评价。从记者接触到的各级公务员情况看,公务员收入应该基本相当于当地中等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是一级主任科员,每月到手工资7000-8000元左右,与同龄、同条件的人相比应该处于中等水平。”在郑州某省直单位工作的柳春生告诉记者。

    柳春生2014年通过统一考试加入公务员行列。在他的印象中,这七年来除了因为职级调高而增加的几百块钱外,其他收入没有变动。

    他身边也有同事偶尔因为工资问题吐槽,但没有人选择跳槽。他自己也对眼前生活感到满意。“自古想戴官帽就别想鼓腰包,当干部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虽然日子过得很平淡,但干净的钱花起来心里踏实,而且细水长流,未来可期。”一位前年上岸的前辈想对新人们说,大部分公务员还得面对“骑自行车还是开车出门”的纠结,就像所有正在奋斗的年轻人一样,努力为生活打拼着。

    铁饭碗?只是一种选择!

    《胡润百富》创刊人胡润先生最近在采访中提到,中国教育界首富十年前是教英语的,现在变成了教公务员考试的,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为什么公考需求节节攀升?华图教育资深教师宋倩告诉记者,“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以前很多孩子被家长逼着考公,现在大多是自己主动来学习,以非常积极的心态备考。”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考被很多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内的求职者,视为公平竞争的重要机会——只要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都可以不必考虑人脉关系“试一试”。

    “从中,我们更应该看到社会对就业公平的诉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认为,要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才能给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元的就业选择,“当市场和社会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公务员就变得不那么有魅力了!”

    许多人对于公务员职业回报有着过高期待。宋倩通过与一波又一波考公学生们交流发现:许多年轻人报考公务员未必是寻求安逸,也未必是兴趣爱好,更多考虑的是社会保障和社会认可度。

    在这个意义上,对“公务员热”的关注,其背后就是社会价值的导向。当正值干事创业最好年华的青年们,不再动辄把“安全感”放在嘴边、想着在“铁饭碗”里寻求安稳,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活力奔涌。

    短评

    新公人,请把“公”字记心间

    □刘婵

    公人,旧时泛指国家机关或公共团体中办理公事的人员。随着2021年省考笔试成绩发布、面试即将开启,又有一批“新公人”将迈上各自工作岗位,揭开人生新的一页。

    如果把公人理解为“公家的人”,那就失之偏颇了。纵观那些被社会广泛赞誉的“最美公务员”,最鲜明的特征是他们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练就功夫不放松、服务群众不懈怠。

    公,在一个“公心”。公心归根到底是对党、对人民、对干部的责任心,公务员面对大大小小的事务,很多都直接面对群众,正确处理公私关系、行为处事秉持公心,体现的不仅是胸怀与境界,更是态度与作为。

    公,在一个“公信”。对人对事端平一碗水,才能守正纠偏、赢得公信。信任是一种情感活动,也是一种理性选择。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才能赢得最大范围、最深程度的信任。

    公,在一个“公平”。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公务员的职责可以神圣,但不能神秘。哪里任务险重、哪里群众需要,哪里就应该有公务员坚强有力开展工作的身影,时刻践行初心和使命。

    一个人走上公职岗位不容易,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更不容易。公务员,也只是一份职业而已,与各行各业无异。不过,选择这份职业,所承担的使命就更重了一些,责任就更大了一分。让我们的社会运行更加平稳有序,经济发展更加前景光明,人民生活更加和谐安宁,需要“新公人”们在恪尽职守时,更多一分公心、守一种公信、维系一方公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