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今天,我们与新乡一位平凡而纯粹的老党员告别……
  • 今天,我们与新乡一位平凡而纯粹的老党员告别……

    时间:2021-05-02 23:00:4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虎成 代娟 袁楠

    4月27日,在新乡市殡仪馆,一位老党员的遗体告别仪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21年4月23日,有着83年党龄的99岁共产党员申六兴走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自己一向“抠门”的他,把自己的一切都“还”给了党和人民:

    所有积蓄作为党费全部上交,遗体捐给红十字会作医学研究,后事从简不添麻烦……

    “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包括这些钱。缴纳党费支援脱贫攻坚,让群众摆脱贫困,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是我的梦想。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也是我当初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两年前,97岁的他将自己15.2万元的积蓄作为党费交到了新乡市委组织部,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这位待人慷慨、对自己“抠门”的老党员,也让人们看到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践行为民初心的坚定模样。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申六兴再次把5万元党费交给了党组织。

    10多天前,新乡市委研究确定的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推荐对象,申六兴位列其中。

    1922年,申六兴出生于林县姚村镇邢家墁村的一户农民家庭。1938年,他被秘密发展为中共党员,以当教员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长达8年。他积极组织太行山区群众抗日,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目睹了战友倒下去的悲壮情景,深切感受到了群众“为革命不计代价”的恩情,把“永当时代先锋、永为人民造福”的誓言牢牢刻在了心中。1947年,他接受组织派遣,前往新乡县开辟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孟县人民政府县长,新乡地区第二轻工业局副书记、副局长等职务。

    1983年离休后,申六兴享受地专级干部待遇。原本可以在城里享清福的他,却对依然贫困的家乡十分眷恋。他经常骑自行车跑100多公里回家乡接济贫困乡亲。村里人搞养殖,他拿钱资助;学生上学困难,他出钱供;村里修路,他率先捐资……粗略统计,申六兴通过各种方式捐出的工资、养老金有50多万元。2004年,申六兴被中组部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1998年,邢家墁村开始动员村民承包荒山。那时候,这片位于太行山南麓的山坡光秃秃的。周边许多山坡都承包出去了,就这一片山坡因没水源无人问津。

    “那我承包算了。”时年76岁的申六兴主动承包了这片荒山。

    在老伴儿和孩子们的支持下,申六兴把自己的全部资金和精力都放在了这片荒山的开垦上。他独自搬到了自己承包的荒山上,住窝棚,吃干粮,挖山育苗,风餐露宿,开始了十余年的开荒生活。开垦荒山需要大量资金,这些钱都来自申六兴的个人积蓄,他把每个月5000多元的离休金全部投到了开荒种树上。

    申六兴每天吃过早饭就上山开荒,到晚上才回家,一天只吃两顿饭。几年后,在这片原本光秃秃的荒山坡上,申六兴以一己之力种下2600棵栗树、300多棵桃树、杏树、李子树、石榴树、6000多棵花椒树、4000多棵用材树。如果把收获的果子卖掉,每年最少也能卖两万元,多了能卖五六万元,但申六兴从来不卖,全部无偿送给附近村民。

    “周围村民都知道,我开垦荒山、种植果树,原本就不是为了发财。”申六兴说,“我图的就是为乡亲们干点事。”

    2012年,由于年事渐高,申六兴毅然将这块自己耗费14年心血、价值100多万元的林果地捐给了邢家墁村集体。

    “申六兴同志捐赠的不仅是一笔笔物质财富,更是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乡市委书记张国伟说,在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2019年10月28日,中共新乡市委决定,授予申六兴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向申六兴同志学习活动,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开展向申六兴同志学习活动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他们眼中的申六兴

    同事冯海军:一次终生难忘的出车经历

    原新乡地区第二轻工业局工作人员冯海军向记者讲了一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20年前的一天,离休后回到林县老家承包荒山种树的申六兴,为了将开荒用的农具运回去,向单位申请用车。当时作为司机的冯海军记得很清楚,这是申六兴离休以后仅有的一次申请用公车。当时老干部都有用车政策,但申六兴“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从未用过这个“特权”。平时,老人都是骑自行车,这次实在是驮不动这些工具才叫了车。

    临近中午,两人找到一家饭店准备吃饭,申六兴只点了一碗面。冯海军有点吃惊:两人一碗面?这怎么吃啊?申六兴对他说:“这面你吃,我带着干粮,一会儿弄点面汤就行。”

    “申老的年龄赶上我爷爷了,这面我咋能吃得下去?”但最终犟不过老人家,冯海军还是吃了那碗面,“我到现在还记得那碗面的滋味。”

    “申老对我说,小冯你不知道,省下一碗面条的钱,够给好几个学生买作业本了。”冯海军说。

    临走时,申六兴坚持要给他用车费,这让冯海军再次感到吃惊:“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自认为平时对自己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但是和申老一比,我觉得自己十分渺小。他在我面前就是一座山,一座丰碑,一座无法超越的丰碑!”

    儿子申建军:我们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主要是精神财富

    由于腿脚不便,申六兴到哪儿都需要坐轮椅,作为长子的申建军是陪伴父亲时间最长的。说起父亲平时的生活,他感触很多。

    申六兴对乡亲们出手大方,但他对待自己和儿女们却极其“抠门”。来自山区的申六兴,养成了终身节俭、节水的习惯。至今,每次吃完饭,他都要让家人给他再续上一碗热水,涮一下,把水也喝了。他说:“这样既不浪费一粒粮食,又节省了刷碗水。”

    前些年,申六兴每次回邢家墁村小住,都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低矮的土坯房里。为了省钱,他照明用的是一盏8瓦的节能灯;为了省煤球,他上山拾柴做饭。村干部感激他对村里的无私奉献,派人为他送来炉子和煤球,但被他婉言谢绝了。他的小儿子申建良当年因单位效益差下岗后,想让父亲支持一笔钱做生意,却被申六兴拒绝了。申建良最终凭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困境。

    2017年,申六兴让儿子陪他到红十字会去签了一纸协议。他说要在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继续给社会作点贡献。

    “有人问我,沾过父亲什么光没有?我说老实话,这个真的没有!”申建军说,父亲的性格他们姊妹几个是知道的,安排工作、托人走后门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我们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主要是精神财富,一个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再一个就是永不忘记劳动人民的本色。”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