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我们的新时代丨“科研人员遇到了最好的时代”
  • 我们的新时代丨“科研人员遇到了最好的时代”

    时间:2022-04-22 11:24:2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作者:

    □河南省科学院研究员 宋晓辉

    2010年,我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回到家乡河南,一心想去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但当时的河南,科研环境并不理想,可供选择的科研院所也不多。得益于省科学院的人才引进政策,我成为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

    这一干,就是12年。科研报国的初心和热情虽然从不曾改变,但回忆过去做科研工作时的情景,真是难关重重,最主要的“拦路虎”就是科研基础条件。刚毕业时,我们这些青年科研人员常常为了数万元的经费和仪器设备头疼不已。那时,全国各地的研发投入都不高,河南也不例外。跟我一批来的几位博士,因多年申请不到省级或国家级项目,无法开展深度科研工作,只能转做工程类的项目。

    近年来,科技创新得到的关注和支持不断增加。得益于国家和省里优越的政策以及大量科研投入,经费不再是难题。

    从国家到省里再到院里,越来越多的支持政策出台,科研经费额度也越来越高。除了项目经费,基础保障性经费也逐年增加,比如省科学院每年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每人10万元的基础科研经费,让我们自由探索研究。我们开展科研攻关时,有了更多底气。

    过去10年间,实验条件大幅改善,科研合作机制不断创新,科技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等,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的生态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今日之河南,正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这一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重建重振省科学院正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展望未来,我们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

    下一个10年,我希望重建重振的省科学院能打破科技与产业的传统结合模式,形成全国领先的创新机制,以一种新的科研组织方式,把科研工作和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激发更大的创新活力,助推产业发展。

    我个人的小目标,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创新的平台,有更多科研成果进入市场,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本报记者师喆整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