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伊吾“拓荒人”
  • 伊吾“拓荒人”

    时间:2017-04-10 23:17:12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何小千

    ——记周口市房地产交易处副处长、援疆干部王红强

    记者 徐启峰

    新疆,我来了!

    2014年3月,市房地产交易管理处副处长王红强作为周口援疆干部,与河南省197名援疆干部一道开赴新疆。周口市对口支援哈密市伊吾县,他被分配到伊吾县住建局,任副局长。

    临行前,市援疆指挥部向周口援疆干部介绍了伊吾县情:“县域很大,县城很小,人口稀少……”

    王红强觉得相对冷清的生活算不了什么,甚至对这种生活还有些向往。当援疆任务下来时,他报了名,想在美丽而又神秘的新疆历练一番。

    汽车翻越天山,走过茫茫戈壁,天空湛蓝,白云朵朵,远处的冰川亘年不化,眼前的草原还未透出新绿,上百公里之间,难见一户人家。

    到达伊吾当天,周口援疆指挥部立即召开会议,援疆干部领队、伊吾县委副书记丁永华强调了三件事: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他告诫大家,援疆3年,不是混履历,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负组织厚望,努力干出成绩,实现人生价值。铿锵有力的话语,让王红强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新疆干出个样子!

    外地干部进入新疆,首先要克服生理和心理两大难题。伊吾县城纬度较高,海拔也高,达1700多米,气候寒冷干燥,供暖期一般为当年11月至第二年5月。像许多援疆干部一样,王红强不太适应这种干燥的气候,经常流鼻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才稍有好转。

    生理关好过,心理关难过。远离家乡,生活单调,白天工作忙还好些,到了下班,王红强他们就只有围着县城散步,从住处走到伊吾河,听着哗哗的流水声,谈论工作、生活、家乡……环城一周七八公里,是他们最主要的消遣方式。周末或节假日,为了排遣寂寞,援疆干部们会聚在一起打球、爬山,甚至开车跑到戈壁滩捡石头。2014年的中秋节,援疆干部在远离家乡3000公里的伊吾县度过,酒斟上,遥望家乡,举座泪下。王红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是我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业务“拓荒人”

    伊吾县地广人稀,房地产业极不发达,主要是公租房,纯粹的民生工程。在伊吾县,公租房业务起步较晚,管理粗放,“人治”明显。王红强经过深入调查,决定从建章立制做起,做“业务拓荒人”。

    公租房怎么建、怎么租、租给谁、怎么退出,以前在伊吾县都没有固定的标准,管理比较随意。结合伊吾县实际,王红强借鉴内地经验,以县政府名义制订、发布了《伊吾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伊吾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实施办法》,使房屋租赁、补贴发放,在申请、分配、准入、退出各个环节都有了标准,做到了有章可循。在日常工作中,王红强强调,制度制定出来就要遵守,要严格按章办事。他的努力渐渐收到效果,伊吾县公租房业务逐步走向正轨。

    2014年底,伊吾县公开分配公租房140多套,规模空前。在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王红强和同事加班加点,累了就在办公室里躺一躺,夜深了索性不回去,在办公室将就一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12月,伊吾县以邀请代表监督、公开两次摇号的方式将公租房公开分配到群众手中。在分配活动中,王红强和同事们边做边改,进一步完善了公租房分配申请制度、公租房分配审核流程等相关制度,整个分配活动流程公开、透明,没有引发任何争议,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公租房租出去出现质量问题怎么办?以前这是无人注意的问题,但是确实出现了群众找政府反映房屋质量的事情。要是商品房就比较好办,住建部门提前征收维修基金就行了,但公租房的维修基金找谁要?针对这种情况,王红强牵头起草了《伊吾县房屋维修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从制度上解决了维修基金的来源问题。

    此外,在房产交易、房屋登记、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王红强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起草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工作少为人知,看似平淡无奇,却有力促进了伊吾县房产业务的健康发展。

    2016年,王红强和同事们一起又做了一项打基础的工作:建设房地产信息化系统。这项工作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二是房地产信息登记系统。这两个系统对全县房产逐一进行电子存档,逐步告别纸质档案,便于搜索、统计,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这项工作是长期性的,可能到我援疆结束也不会结束,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为后继者铺好路。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伊吾县房地产市场会越来越规范。”王红强充满自信地说。

    爱上这片热土

    “新疆是一个富饶而神秘的地方,我从初来乍到时的新奇、惴惴不安,逐渐变成了热爱、着迷。”援疆两年多来,王红强对伊吾这片土地产生了越来越深的感情。

    “援疆干部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应做民族团结的促进者。”这是周口援疆干部临行前,市委领导对他们说的一句话。经过两年多的援疆工作,王红强深深地体会到了少数民族的善良、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都深深地吸引着、打动着他。2014年9月,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王红强结识了维吾尔族小姑娘阿曼古丽·克然木。她家5口人,以放牧为生,王红强与她结为帮扶对子,以捐助学习用品、助学金等方式,解决她在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并激励她在生活上、学习上树立信心,立志成才。

    每年的6月中上旬,下马崖乡都要举办一次延续百年的习俗活动——“清泉节”。顾名思义,就是疏通清理地下泉眼。这些泉眼是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之源,由于天气的缘故,经常有泉眼被砂石泥土堵住。“清泉节”期间,干部群众、军警战士、全体援疆队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挖泥清淤,就连小孩子也站在水渠里用手挖黑色的淤泥。王红强连续参加了3次“清泉节”,让他感动的是,活动中没有什么人喊口号,也没有什么组织程序,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自然,大家都很投入,真是一幅完美的民族和谐相处大画面!

    每逢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王红强都主动去慰问,表达祝福。而在汉族的中秋节、春节期间,他身边的少数民族兄弟也会致以温暖的祝福,让他大为感动。

    援疆3年,让王红强失去了很多。他的父母年老多病,妻子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从薪水丰厚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辞职,当了全职太太。远离亲人长期在外,对人是种煎熬,特别是过节的时候、家人生病的时候,夜色静静无声,屋内冷冷清清,他睡觉时常梦见年迈的父母和操劳的妻子。

    但王红强认为自己并不亏。他说:“如果不来新疆工作,我的眼界不会像现在这样开阔,性格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稳当。有时候我躺在床上回想自己的这几年,觉得以前的我太‘浮’,不沉稳,援疆几年的锻炼,让我有种淬火重生的感觉。”

    在王红强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足以阐释他援疆3年的心路历程——

    吃下的是泥土,升华的是精神。选择援疆,让我的生命得到了一次华丽的转身。涤荡灵魂的援疆之行,让我获益终生。三年援疆路,一世边疆情。能与勤劳智慧的伊吾人民共同建设大美新疆,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用满腔的热情、火热的忠心、扎实的工作、十足的干劲儿,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留下踏踏实实的足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