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湖北科创企业期盼“公共大脑”
  • 湖北科创企业期盼“公共大脑”

    时间:2017-04-14 00:02:01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2016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乌镇指数”显示:湖北人工智能企业影响力居全国第九,武汉人工智能专利影响力居全国第十。而国家发改委公布《2017年“互联网+”重大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湖北却无一入选。

      为何出现如此反差?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彭智勇认为,湖北没有百度、腾讯等业界巨无霸,虽人工智能产业链完整,但都是中小型企业,且人才资金聚集度不高,搏国家重大项目的硬实力不够。“目前来看,学习外地经验,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催化剂。”他说。

      “让机器人抓一个水杯,既需要‘小脑’的运动控制能力,也需要‘大脑’提供感官认知,解决‘大脑’智商问题,是湖北机器人产业的一道坎。”昨日,武汉需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松接受采访时坦言,目前,湖北有100多家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但多数企业“小脑”强、“大脑”弱,缺乏核心的人工智能研发平台和人才。

      据介绍,目前,北京、安徽、深圳、重庆已从政府层面建立了“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帮助科创型企业减少研发时间和成本。这一举措,也带来显著效果。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7年“互联网+”重大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中,22个项目有4个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分别被北京、安徽、深圳、重庆摘取。

      飔拓(武汉泰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成华表示,平台相当于科创企业的“公共大脑”,除了提供大数据存储和云计算硬件资源,还能提供“机器学习算法”等软件资源。有了平台,如企业开发客服机器人,只需录入问答数据,即可完成产品开发,几乎零成本研发,能有效提高企业创新效能。

      武汉极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解决数据储存和机器学习问题,斥资1000多万元自建服务器机房。公司负责人王慧龙认为,科创企业一般70%以上资金用于研发,自建机房投资过大,会让企业运营难以为继。“依赖‘阿里云’或外省平台,对数据安全不利。如果政府构建本地平台支持‘双创’,可助企业轻装前进。”(记者刘天纵、通讯员刘梦军)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