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大火 一点不奇怪!
  •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大火 一点不奇怪!

    时间:2017-04-14 00:05:27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

      《人民的名义》剧照

      反腐大剧暌违荧屏十多年,《人民的名义》重磅回归,带来的热度可想而知。但没想到的是,它竟然这么火!收视率罕见地破三,好评度持续走高,社交平台被一波又一波的表情包刷屏,这样全民观剧、街谈巷议的盛况,真是多年都没出现过了。

      面对这般火爆,从观众到主创,或许都有那么一点意外,但却一点都不奇怪。近日剧中的“好官”“贪官”们纷纷现身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从他们的答案中,就能找出热播的理由。

      贪污巨款权力斗争尺度这么大

      “最早我不太想看,因为估计也就是点到为止”,记者身边不少“路人”观众,都在看过第一集后被圈粉,“没想到尺度这么大,把贪官和官场生态描写得太生动了”。

      事实上,能以这样的尺度播出,编剧周梅森也是万万没想到。他在受访时表示,“过去我的电视剧送上去,总要脱层皮,改800处都便宜你,改3个月到半年是正常的,免不了还要争吵、干架。这次送到总局,很快就审完了。总局让专家们提意见,变成了表彰会和研讨会”。

      很多在老百姓看来很敏感的事情,都在剧情里有所呈现,包括贪污巨款、暴力拆迁、权力斗争以及结党营私。“现实比我们有想象力,有时比电视剧还魔幻”,周梅森早前透露,曾犹豫要不要把在豪宅藏2亿多现金这出戏拍出来,“后来觉得不把这个魔幻的现实拍出来,观众没有那种切身的体会”。

      “达康书记”才是流量担当

      在各种“没想到”里,最最没想到的,应该就是最先火起来的,竟然是饰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的吴刚吧。用其剧照制作的表情包火爆网络,“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等,都成了流行语。连编剧周梅森在看过样片后都直言要写篇《论吴刚的表演艺术》的文章。

      对于走红,吴刚也没想到,他将观众的肯定视为“最大的褒奖”。作为北京人艺的台柱子,在接到李达康这个人物时,吴刚其实也挺怵,“因为平时没机会接触这个级别的官员”。于是他上网搜罗了各种领导开会、下基层的新闻视频找感觉,还提前3天进组,和造型师商量如何让这位“另类官员”看起来不太一样。对于这位雷厉风行、脾气火爆的市委书记,吴刚的理解是要接地气,“首先要觉得这个人物他是人,是人他就会有七情六欲,他也得吃饭,他饿了之后也得狂吃,急的时候也骂人,其实人都是这样”。

      反贪工作竟然如此复杂

      虽然抓捕贪官的新闻屡见报端,但大多数人对于反贪工作却不甚了解。这次《人民的名义》就把刑侦、抓捕的一面展示出来,包括如何监视、调查和收网。

      有意思的是,剧中饰演汉东省京州市纪委书记张树立的于诚群,生活中是一名有着26年工作经历的检察官。于诚群介绍,贪污受贿人员,自己主动暴露的,千分之一不到。所有的线索,都需要反贪局一步步去搜集。日常查处案件的流程是在接到举报后,先分析线索,等证据固定之后,再进行突破。

      剧中侯亮平、陆亦可们加班成常态,于诚群表示,在反贪局工作确实很辛苦,“这种辛苦在于不确定性。常常是8点半还在开会,9点就出差了。我一般都在办公室备一套洗漱用品,随时准备出发”。

      老戏骨告诉我们戏该这样拍

      老戏骨们在剧中展示了教科书般的演技,这与他们的付出成正比。吴刚在受访时称,剧中大量的开会戏份和大段的台词是一大难点,想出彩很难,而他的办法,就是“傻背”,将剧本烂熟于心,对每一个场景都做到心里有数。吴刚说,他和张丰毅、张志坚等几位老搭档在一起,大家聊的也全是剧本,“我们在底下真的是天天一到现场就开始拿剧本对词,一起商量怎么做到既是开会的语调,又是生活当中的感觉”。

      饰演高小琴的胡静也说,《人民的名义》和一群男人拍戏,除了聊戏没有其他的,大家都是在讨论怎么能够把台词说得清楚。“这部戏大家都挺较劲儿的,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的角色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比如和她对戏颇多的许亚军,一直到开机前的几秒钟,都还在重复着他的台词,“断句啊,中英文的分配啊,特别认真”。

      人物没有非黑即白脸谱化

      剧中人物,除了陆毅饰演的侯亮平一看就是正义的化身,其他人物几乎都坑坑洼洼沾着泥泞,让人很难一眼就猜到结局。比如李达康太看重GDP,一开头还被怀疑成内奸,在“一一六”事件中的态度转变也很微妙。检察长季昌明看起来很中庸,但关键时刻又立场鲜明。市公安局长赵东来也介于亦正亦邪之间,连“平安北京”都忍不住在微博上吐槽,说剧中的警察从人物设定到所作所为,看起来没一个正面的。

      其实全剧的正反立场很鲜明,但又不以正反派为界脸谱化塑造人物,而是尽可能地还原了现实,那就是反腐绝不仅仅是抓贪官一件事,那些流于日常的官场习气也是贪腐滋生的肥沃土壤。

      “接地气”“话题度”带来传播爆点

      凭借接地气的姿态和过硬的品质,《人民的名义》完成了最初的口碑营造后,没想到第二轮传播高峰,竟是以“达康书记”为首的“汉东天团”,在网络上强势圈粉。

      这种严肃性与娱乐性带来的“反差萌”,让一部“主旋律”正剧将各年龄段观众一网打尽。除了网友们的自发宣传、二度创作,其实这部剧从内容制作到后期分发都在努力向年轻观众招手。看剧时,不少观众的直观感受就是网络生态的融入,比如大风厂事件里网络直播情节的加入,弹幕、删帖、“跪求大咖转发”,甚至包括领导们感叹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问题等。在宣发上,团队也力图在互联网上打造更为年轻态的运营,比如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就是积极践行者之一,在官方微博上找年轻观众爱看的话题,还自制萌画风的长图来配合宣传,不少表情包就出自他们之手。

      记者耿愿

    (编辑:刘晓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