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 “电诈”传闻不实 “军装”可放心穿
  • “电诈”传闻不实 “军装”可放心穿

    时间:2017-08-01 10:13:00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聂映荣 蒋晓曦

    “军装照”H5互动产品操作界面。长沙晚报记者 余劭 翻拍

    “军装照”H5近日在朋友圈刷屏 上线两天浏览量超1.2亿 网传这是获取个人信息的诈骗产品

    人民日报客户端昨辟谣称确系其产品可放心使用 长沙反电诈中心表示未接到相关诈骗报警

    长沙晚报记者 聂映荣 实习生 蒋晓曦

    “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近两日,一款“军装照”H5互动产品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用户只要进入页面,上传自己的正面头像,就可以合成自己不同时期的军装照。正当大家纷纷晒照时,昨日,部分网友甚至地方公安官微发布消息称,这是一款冒充人民日报客户端并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络诈骗产品,且其服务器位于国外。

    当大家为此担心时,剧情再次反转,人民日报客户端昨日发表声明称,这确实是由人民日报客户端主导开发的产品,不会获取个人隐私信息。昨日,湖南省(长沙)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以下简称“长沙反电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并未接到与此产品相关的诈骗或信息泄露报警。

    现象 “军装照”在微信朋友圈热传

    “扫一扫”二维码,进入这款H5产品页面,点击上传自己的头像,就能看到自己身穿1927年南昌起义至2017年各个时代军装的样子,这样的游戏不可谓不酷。特别是在建军90周年之际,这更加应景。

    前日上午,和大多数微信用户一样,长沙市民张女士的微信朋友圈也被这款产品刷屏了,她的好友们纷纷在朋友圈内晒自己的“军装照”。

    “动动手指就可以过过军装瘾,这确实挺好玩的。”张女士随即也通过扫二维码,进入了该产品页面,上传自己的照片,一口气生成了9张不同年代的军装照,然后发在自己的朋友圈内。

    记者发现,第一次扫二维码进入该产品之前,会冒出一个“确认登录”的页面,页面上方显示“人民日报客户端”字样,中间显示:“网页由该公众号开发,请确认授权以下信息:获取你的公开信息(昵称、头像等)。”用户点击“确认登录”后,进入产品页面,在翻过几张军人照片后,即可上传自己的头像生成“军装照”,整个过程极为简单。

      反转 有警方官微称其是“电诈新手法”

    昨日上午,当“军装照”仍在市民微信朋友圈持续扩散时,一则“警示消息”逐渐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博等网络平台广泛传播。

    昨日上午11时46分,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南京”也发布了以“电诈新手法,小心被境外势力采集信息”为标题的警示消息。该微博消息称,这两天很多人用自己头像穿军装晒微信,扫描二维码,点击确认登录,“实际上就是允许他获取你的部分公开信息,然后你上传自己的个人信息。我们再来查这个网址到底是不是人民日报的。通过IP查询显示在加拿大。通过对域名备案查询,显示是一个北京的公司,名下有大量的域名。好了,到这里,大家应该看明白了吧。一个所谓的北京的公司,在一个IP在加拿大的服务器上,冒充人民日报的客户端,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该警示消息最后提醒称:“朋友圈尽量避免出现本人以及家人的姓名和照片同存的情况;互联网要求提供照片、姓名、年龄、手机号等个人隐私资料的游戏、抽奖、竞赛等活动,请敬而远之,安全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

    这一“警示消息”引发了不少网友的不安,部分网友连忙将自己发在朋友圈里的“军装照”删除,但仍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

    市民李莱也是其中一员,她删除朋友圈中的信息后,担心其他亲友中招,便把上述“警示消息”发到了朋友、亲人、同事微信群中,让大家注意。

      辟谣不会获取用户姓名等隐私

    大家没想到的是,事情出现“警示”反转之后,又出现了“辟谣”反转。昨日下午2时3分,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声明称,《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是为庆祝建军90周年,由人民日报客户端创意出品并主导开发、某P图软件提供图像处理支持的新媒体产品。网页前后端均由人民日报客户端委托长期合作的第三方供应商以及合作公司进行技术开发,服务器地理位置均在国内。

    声明称,该程序只会在经用户同意后,获取用户头像和昵称以及自主上传的照片,不会也无法获得用户的真实姓名、年龄、手机号等个人隐私。目前人民日报客户端正联系警方,对恶意造谣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请大家记住,《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不是网络诈骗。”该声明称,大家可以放心使用,尽情抒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敬、热爱之情。

    昨日下午4时51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称,此款“军装照”H5产品上线两天,页面浏览量已超过1.2亿,目前每分钟在线人数达17万。记者再次查看“平安南京”微博,发现那条“警示消息”已被删除。

      观点“乌龙事件”折射信息保护焦虑

    李莱看到上述辟谣消息后,连称哭笑不得:“半天时间,反转两次,真是虚惊一场。”一方面,她认为“平安南京”作为当地警方官方微博,不论是发布警示消息,还是其他信息,都要注重事实和权威性,以免造成人心惶惶;另一方面,她认为,大家对此事之所以如此紧张、重视,是因为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和信息泄露频发,每一个人都怕自己“中招”。

    网友“藏二表哥”认为,“平安南京”的微博编辑之所以出错,有一部分原因是警方反诈的压力太大,防范宣传的心情迫切。另外,在此“乌龙事件”中,“警示消息”传播得快,折射出大家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焦虑。该网友认为,各类平台搞活动时,一定要说明收集的数据项、用途、存储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地参与,才能保证互联网应用的健康持续发展。

      提醒勿轻易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昨晚9时许,长沙反电诈中心执行副主任赵勇刚告诉记者,近两日来,该中心并未接到任何与“军装照”H5产品有关的诈骗或信息泄露报警。

    “截至目前,在我们办过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利用二维码作案的,往往都是用于扫描支付。”赵勇刚说,部分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将二维码发送受害者,引导受害者扫此二维码,实际上,该二维码就是支付码,受害者扫描之后,钱款即可转出。

    赵勇刚介绍,在他们查过的案件中,还没发现有人利用二维码获取他人信息实施诈骗,“但这并不代表扫二维码就是安全的,随意扫二维码确实存在泄露信息的危险。”

    他说,目前不少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人都是先泄露身份信息,然后再遭受精准诈骗。但当其遭遇诈骗时,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信息是何时通过何种方式泄露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对于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和二维码,不要轻易点击或扫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