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 献血能保证安全吗?所有采血环节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材
  • 献血能保证安全吗?所有采血环节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材

    时间:2017-06-12 21:29:29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大学生群体一直是无偿献血的积极参与者。图为中南大学国防生集体献血。长沙晚报记者 彭放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彭放

    通讯员 董恩

    “献血会不会传染疾病?对身体会不会有影响?”毕业季,大四学生孙宇轩(化名)想在长沙献一份热血,留下自己的“青春痕迹”。可在踏上献血车前,他犹豫了。

    在“世界献血者日”(6月14日)来临之际,记者在省会长沙一些大学校园开展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一些误解。连日来,记者通过一线体验和采访专家为献血者答疑解惑。

    调查

    从未献血者

    三成对安全性存疑虑

    在记者的调查中,大约10%的大学生参加过无偿献血。从未献过血的大学生中,除了身体原因、观望心理外,有超过30%的受访者表示,对献血的安全性心存疑虑。

    受访学生表示,疑虑主要来自于网络传闻、影视作品和长辈说教。在网上有时会流传出“献血传播疾病”的传闻,一些影视作品对观众造成误解,有的长辈也会灌输一些固有的观念,让人半信半疑。

    大学生小胡告诉记者,前几年,他看过一部由郭富城主演的电影《最爱》,郭富城饰演的赵得意因卖血感染了艾滋病。“如果无偿献血和卖血只是无偿和有偿的区别,会不会也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隐患?”小胡表示疑惑。

    还有一部分受访者的疑虑来自于对传染病传播知识的一知半解。大学生小陈说,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所以他一直不敢献血。

    答疑

    所有采血环节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材,确保安全

    艾滋病是如何经血液传播的?长沙市第一医院艾滋病专科副主任医师李瑛介绍,HIV(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血液、精液、乳汁、眼泪等处。在纹身、修脚、刮胡子时,如果器具消毒不彻底,又造成了皮肤破损,就可能传染艾滋病等病毒。通过非法途径买卖血液或输血,也会大大增加感染艾滋病毒的几率。比如影片《最爱》的主人公通过非法卖血感染了艾滋病,从影片中采血的镜头可以看出,多人共用一个针头,采血人员把从多人身上采集到的同型血液装在一个盆里,提取血浆后,又将血液回输到卖血者体内。

    无偿献血点的采血工作是怎样操作的?是否可能传染疾病?记者在河西的大学城天马公寓献血点看到,从献血前采集血样使用的针头,到采血使用的器材,都是一次性无菌器材。“一人一针一袋,在有效期内使用,保证献血者的绝对安全。”采血护士孙龙凤告诉记者,采血完成后,护士对采血袋现场热合封口并剪掉采血针头,所有使用过的耗材按规定收集存放,集中销毁。献血点每天严格消毒,保证采血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长沙地区的献血车、献血屋都属于长沙血液中心,长沙血液中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机构。献血者在任何一处献血点献血,都绝不会感染疾病。”长沙血液中心主任王双林表示,自1998年10月1日我国实施《献血法》,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以来,全国无一人因无偿献血感染艾滋病等疾病。

    提醒

    借献血筛查艾滋病将承担法律责任

    “无偿献血不仅不会感染疾病,还是安全血液的唯一来源,这也是号召大家自愿无偿献血的根本原因。”王双林表示,自愿无偿献血者由于不受利益驱动,血液合格率高、质量好,有利于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是安全输血的保障。

    无偿献血如何保障受血者的安全?记者在献血点看到,每一位献血者都要求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填写《健康征询表》建立信息档案。采血护士先采集血样,进行乙肝表面抗原、血型、血色素和转氨酶等初步筛查,各项指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才能捐献。

    采集的血液回到长沙血液中心后进入待检库,经过核对后,一袋袋血液被发往成分科,进行血液成分分离;同时,每袋血的血液标本被发往检验科进行酶免检测。每份血样由两名工作人员分别用两种不同的仪器和试剂进行检测,共有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ABO血型、RHD抗原筛查、转氨酶等7个项目。

    “核酸检测是血液检测的第三道关卡。”王双林介绍,医学上,人体感染病毒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窗口期。比如艾滋病的窗口期大约20天,若供血者刚感染艾滋病,20天内在血液中检测不到抗体,这袋血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让受血者感染。长沙实现核酸检测全覆盖后,对艾滋病毒检出可以提前到10天,乙肝、丙肝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分别由原来的50天、72天缩短到25天、59天。

    “虽然核酸检测是目前最先进的血液检测手段,却不能完全避免窗口期。”王双林提醒,有过高危行为的市民不得借献血筛查艾滋病,验证自己是否已感染。否则,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将承担法律责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