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 乘上“幸福号快车”――邵阳“辉煌这5年”民生事业发展纪实
  • 乘上“幸福号快车”――邵阳“辉煌这5年”民生事业发展纪实

    时间:2017-11-07 15:30: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乘上“幸福号快车”

    ――邵阳“辉煌这5年”民生事业发展纪实

    邵阳市区新建的西苑公园一角。 尹建国 摄

    戴勤 肖祖华 周玉意 何荣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桂花大桥、雪峰大桥建成通车,市文化艺术中心惊艳亮相;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群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居有所安……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舒展开830万邵阳儿女的笑颜,群众喜乘“幸福号快车”,向全面小康进发。

    5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民心工程在百姓的心坎里如花般绽放――水更甜了,路更宽了,屋更暖了,出行更便捷了,“给力”的“民生套餐”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让幸福更有“质感”。

    给力民生项目

    绘出百姓美好生活画卷

    10月25日晚,家住邵阳经开区阳光馨苑小区的陈春红带着孙子来到小区内的儿童娱乐场玩耍。看着孙子纯真灿烂的笑脸,她的心情无比舒畅。

    阳光馨苑是公共租赁住房。去年,陈春红的儿子、儿媳在公司的帮助下,在这里租到了一套约60平方米的房子。为照顾年幼的孙子,前不久,陈春红特意从新宁老家来到这里。说起阳光馨苑,她表示很满意:“绿化环境不错,基础设施也很好。真没想到公租房也搞得这么好!”

    住房是最基础的民生需求。2013年以来,邵阳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改房为主体的“三房一改”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保障性住房体系。2013年至2015年,该市共建设公租房项目313个,共计3.5万套、201万平方米,人均住房保障面积也从10平方米增加到13平方米。

    “不但要建好保障性住房,更要让群众在保障房里住得放心、舒心、开心。”该市房产局负责人介绍,邵阳把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作为住房保障工作的生命线,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让住房保障切实为民惠民。到2016年,全市累计发放租赁补贴17万户、1.8亿元。

    2013年,邵阳启动棚户区改造行动五年计划(2013―2017年)。通过5年努力,该市共改造城市棚户区270个,改造面积1205.5万平方米,14.75万户居民受益。

    市民的出行离不开顺畅的公共交通。近几年,该市公共交通事业亮点频现,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重点发展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目前,共计投入327辆新能源公交车,淘汰老旧公交车110辆,优化升级14条公交线路,并计划今年年底前再投入200辆新能源车,实现市城区主要线路新能源公交的全覆盖。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邵阳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集中开展城市提质改造。对小街小巷、农贸市场、公共厕所、老旧小区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将14个小游园点缀在城市楼宇之间,城市花岛、花墙、花桥、花带等绿化景观大量增加;新投入的蔡锷广场、时代公园、西苑公园、紫薇博览园、爱莲文化广场等公园绿地,让市民的幸福指数连年上涨。

    “现在搬进了新家,睡觉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10月底,暖阳高照,邵东县灵官殿镇白鹿村69岁的五保老人罗正东,坐在连片修建的新居门口和邻居拉家常。一年前,他还独自住在山腰一间土坯危房里。每逢雨夜不敢躺下睡,怕雨水把房子冲垮了。

    在广大农村,该市以精准扶贫统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着力民生工程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到2016年底,该市仅用两年时间,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0857户农村贫困户D级危房户、无房户住进了新房。

    5年来,邵阳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农网改造,已接近尾声的农网改造让百万群众用上了优质电,农村安全饮水明年可实现全覆盖。聚焦农村公路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网络,建成农村公路3287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88万公里,行政村通畅率100%。

    加快推进“全面改薄”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师周转房、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等教育项目。截至2016年底,该市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资17亿元,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220所,超过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0%;建成乡镇公办幼儿园146所,达乡镇总数的87%。

    同时,坚持民生至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全市共有5县3区成功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完成20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成功打造一批旅游名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古镇;深入实施农村“一村一辅警”战略,为所有行政村配备了警务室和辅警,筑牢了农村平安基石。

    着力民生保障

    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感谢党和政府出台这样好的政策,让我也领上了‘工资’。”每每提起养老金,邵阳县白仓镇沙河村80多岁的莫爱秀感激不已。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莫爱秀,如今每个月不仅能领到60多元的养老金,每年还能领到将近3000元的低保金,她安享晚年又多了一份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邵阳市始终秉承“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理念,密集出台一项项新政策、新机制,直指“民生”。每年邵阳民生支出总额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70%以上。2016年邵阳民生支出总额达363.1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75.6%,让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管理水平,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5年来,邵阳累计保障城乡低保2859.48万人次,发放低保金42.49亿元。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分别由2013年的300元、116元提高到2017年的420元、252元。

    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农村敬老院建设以年均10所的速度增加,该市167个乡镇实现了敬老院全覆盖,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由2013年的2400元/人・年提高到目前的3936元/人・年。

    社区养老新招迭出。今年5月份,双清区五井塘社区通过政府采购打造了邵阳第一家爱心厨艺坊,每逢周末厨艺坊全面开放,社区的居民可到厨艺坊拉家常、秀厨艺。“以前自己在家整天看电视看得头嗡嗡响,走路走得直打颤,实在没意思。现在每天在这里有玩有乐有了奔头,周末还可以集体秀一下厨艺,整个人精神比以前强多了。”在双清区龙须塘社区,新建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成为老年人的乐园。居民李大爷几乎天天来,空巢的孤独也随之烟消云散。

    “现在看病方便了,办医保手续效率也高了!”10月12日,邵东县城乡居民医保中心,来自该县大禾塘街道曲丝村的唐先生,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下,顺利地办好了医保手续。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牵挂的重大民生问题。

    2015年,武冈市启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村村都有一个标准化的卫生室,让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创造全国新医改中的“武冈模式”。

    两年来,邵阳市大力推广“武冈模式”,对全市197家建制乡镇卫生院,以及3092个行政村卫生室推进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形成城区居民15分钟、农村居民30分钟可到达的就医圈。

    建立了县、乡定点医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和大病救助制度,对重大疾病实行重点救治救助政策。5年来,累计救助贫困患者358万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6亿元,共发放临时困难救助金1.83亿元,救助困难对象36万户。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五位一体”医疗救助体系,基本医疗报销从住院拓展到门诊,参保患者因小病看普通门诊可按政策享受医保报销,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经费保障也更加得力。该市结算年度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6万元提高到10万元,职工大病互助最高支付限额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同时,该市还将大病特药纳入大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首次纳入的16种特药整体降价近40%,最高降幅达53%。

    2017年,该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约53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近659万人,全民医保架构已经形成,参保热情持续高涨。

    助力文化发展

    群众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今年9月28日,邵阳市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规划展示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新装亮相的四馆,设在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内,场馆分区合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给人以全新体验,为市民送上了一份“文化大礼包”。这是继市博物馆、非遗展览馆开馆之后,邵阳市又增添了一道赏心悦目、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风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愈发强烈。5年来,邵阳市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该市已建成13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4个大型体育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美术馆、2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5542家。新建成投入使用的市文化艺术中心更成为了湘中湘西南的文化地标。

    隆回县六都寨镇张家铺村的张安兵,能吹能唱能演能导,热爱文艺。在他的带动下和村支两委的支持下,该村组建了30余人的铜管乐队“和乐团”。经过3年精心打造,和乐团逐渐闻名,受邀登上了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央视一套《欢乐中国人》等舞台。

    像张家铺村铜管乐队“和乐团”这样的文艺小团体,邵阳城乡目前有千余个。广大群众在充分享受文化娱乐的同时,也自发组织活动、自编自演节目已蔚然成风。

    5年来,邵阳市“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绥宁四八姑娘节、“宝庆群艺汇”等群众文艺活动品牌渐成规模,极大地活跃和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百姓生活幸福指数。一批“草根”演员迅速走红“宝庆群艺汇”的舞台,成为一颗颗耀眼的“民星”。邵阳县黄亭市镇政府干部张泉以吹、拉、弹、唱的绝技亮相“宝庆群艺汇”舞台,并通过选拔参加央视《群英汇》湖南专场的节目录制。

    一座座现代化场馆,激发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热情;一个个农家书屋,让村民闻着书香脱贫致富奔小康;一场场文体活动,让群众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文化民生”,成为邵阳百姓幸福天平上的重要“砝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