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 挺进“万亿俱乐部”的“长沙底气”
  • 挺进“万亿俱乐部”的“长沙底气”

    时间:2017-12-06 09:19:1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敏坚

      【开栏的话】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发展标注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宣示,正转化为三湘大地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火热实践。从今天起,湖南日报推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行进三湘》专栏,带您一起聆听新时代的湖南声音。

    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近日,我省统计部门传出好消息:2017年前三季度,长沙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478亿元,名义增速保持在11%以上。按此增速推算,今年底,长沙的GDP有望突破万亿大关,即将成为中部第二个、中西部第四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挺进“万亿元俱乐部”,长沙的底气从何而来?后劲从何而生?12月4日至5日,记者跟随“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主题采访团一道,深入长沙的政府机关、工业园区、企业车间,寻找答案。

    向实体经济发放“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

    12月5日,在三一重工的泵车总装车间内,穿梭的叉车、轰鸣的机床、忙碌的工人、满负荷开工的生产线,无不传递出一种积极的发展信号。

    中联重科发布的前三季度业绩报告也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8.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亿元,经营质量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显著提高。

    不仅仅是工程机械产业,长沙的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服饰等产业都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储备产能得到了有效释放,产销两旺。

    企业业绩的增长,既是企业坚持创新驱动,蓄势的集中释放,也离不开长沙政策“红利”的有力刺激。为了重振实体经济,铸就长沙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高度,今年6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围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5个方面,用30条具体措施,剑指“脱虚向实”、激发产业活力,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

    “‘工业30条’出台,为三一送来了‘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是企业发展‘及时雨’。”三一重工总裁办主任陈静算了一笔账:失业保险缴费率下调,基础设施配套费统一降至20元/平方米……“一降一免”之间,三一重工少则直接减免费用几十万元,多则减少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技改成本上千万元。

    目前,“工业30条”的首批74个配套细则(方案)已出台,进入“施工程序”,助力企业生存状况大幅好转。目前,全市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同比下降69.4%,产品销售率同比提高1.3%;实现利润总额增长29.4%,增速较上月提升6.6%,扭转去年负增长局面。

    据统计,1-10月,长沙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865.5亿元,同比增长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在南京、杭州、郑州等同体量的省会城市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增速均排名第一;全市新增上市企业10家,其中工业企业占8家。

    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将未来与长沙“连结”

    最近几个月,“80后”、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国的“朋友圈”很忙:不少在海外留学的同学纷纷向他打听长沙的“人才新政22条”。

    作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张世国成为长沙首批“四青”(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人才奖励补贴对象,一次性领到了20万元的奖励补贴。

    “长沙开放包容的姿态和求贤若渴的诚意,是我们青年人创新创业的最好舞台。我的亲身经历,就是向朋友们推销人才新政的‘活广告’。”张世国笑着说。

    长沙的蓬勃崛起,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的支撑。今年8月下旬,长沙推出“人才新政22条”,计划通过5年时间,投入100亿元,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及本科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新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在重视“顶天立地”的高端人才的同时,长沙也充分注重技能人才的引进,将重点围绕先进制造领域,培育引进15万名技能人才、3万名高技能人才等一批“长沙工匠”;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可获得2000元、5000元奖励,高级技师在长首次购房的,给予3万元购房补贴。

    人才新政落地百余日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选择将自己的未来与长沙紧紧“连结”在一起。数据显示,截至11月中旬,全市人才服务窗口共接待政策咨询7.73万人次,受理各类业务办理1.43万人次。其中,公安窗口办理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2.18万人次,人才服务窗口受理高校毕业生租房和生活补贴1.36万人次。

    同时,来长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极大提高。如:落户长沙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是之前4年的总和;申报租房和生活补贴的高校毕业生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45%,为近几年平均占比的3倍。

    把科技创新作为长沙转型升级发展第一动力

    “最近,我们通过对自主研发的硬岩掘进机进行技术和集成创新,在新疆的某引水工程中实现一个月挖掘隧道1280米,打破了国外1100米的‘月进尺’纪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铁建重工掘进机事业部总工程师彭正阳言语中透露着自豪。

    这家2007年才成立,2009年落户长沙的企业,在曾是国外设备“一统天下”的国内盾构机应用领域杀出一条“血路”――自主研发的盾构机连续四年占据国产市场的“半壁江山”,先后销售400台套;实现国内首次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盾构机……铁建重工填补了30多项国内和世界掘进机及地下施工装备产品领域的空白。

    铁建重工的创新活力,是“长沙创造”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今年8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及4项相关配套措施,瞄准扶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平台建设、深化科技金融结合4个关键点发力。

    与此同时,从今年起,长沙连续3年从在长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中向科技型企业派遣科研人员100名,开发100个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来推动一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应用,提升长沙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从而推进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的背后,项目资金扶持这只“无形的手”也在发挥引导作用。据透露,到2020年,长沙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要达到30亿元,同时逐步将财政资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让创新主体在技术路线、攻关方向上拥有更多自主权。

    如今,在政策措施的激励带动下,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新型耐3000℃烧蚀陶瓷涂层等一批“长沙创造”产品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长沙转型升级发展的第一动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