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 衡阳珠晖区:一对残疾夫妻的“脱贫经”
  • 衡阳珠晖区:一对残疾夫妻的“脱贫经”

    时间:2017-12-23 09:31:20  来源:红网  作者:唐兰荣

    李同球正在给猪圈里的小猪喂食。

    红网衡阳分站通讯员 唐兰荣报道

    田野里,芹菜、白菜长势喜人;鱼塘里,草鱼、鲤鱼鲜活肥美;猪圈里,只只猪仔毛色光亮;房屋前,地坪、院落宽敞干净,处处蓬勃发展的农家新气象。

    在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街道金松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周国衡的指引下,记者便看到了李同球的家――这一排“身着”白色靓丽瓷砖的两层楼房是李同球兄弟三人合伙新修的,楼下相邻两间是李同球、贺梅菊夫妻俩的。从贫困户到脱贫户,聋哑残疾的他们不单单只靠政府帮扶,还用勤奋的双手埋头苦干,走出了幸福之路。

    一心苦干让他们摆脱了贫困

    12月19日上午,东阳渡街道金松村排塘组村民李同球正踉踉跄跄地提着一大桶饲料给猪圈里小猪去喂食。见到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周国衡领着记者前来,李同球只是羞涩地同我们打着手势一个劲地微笑着。记者这才意识到,原来他是聋哑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天生就是既聋又哑。”李同球舅舅罗为新介绍说“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妻,可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夫妻俩均是聋哑人,今年50多岁。以前住着一间土坯房,靠着几亩地种稻谷,养育两个儿子,过着紧巴巴的苦日子。李同球一家的生活出现转机是在2014年,这一年,珠晖区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李同球夫妻被列入村里的贫困户。为了让这个家庭尽快摆脱贫困,珠晖区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在政策上鼓励低收入农民劳动脱贫、就业脱贫、创业脱贫。因李同球夫妻均是聋哑人,又要照顾小孩,于是,扶贫工作队给李同球开出了在村里发展养猪、养鱼的“金方子”,并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提供支持。虽然师傅领进了门,但修行还得靠个人。有了养猪、养鱼两大产业脱贫项目,这对聋哑夫妻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

    “村里面也很照顾他,一个水面积达6亩的鱼塘直接交给他去养鱼。”罗为新当着记者的面为李同球一家一年的收入算了一笔账,“一年出栏生猪达五六十头,纯利达两万块;干塘卖鱼纯利达三万块。”

    由于小孩渐渐长大了,夫妻俩又筹划在自己房子一侧加盖了一个间房。“他虽然不能说话,又听不到别人讲话,但人很聪明。”李同球的舅舅说,为了节约开支,夫妻俩硬是没请人,不仅自己平整场地,还自己砌墙、贴瓷砖。

    勤俭节约、埋头苦干,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李同球夫妻俩一点也不为过,也正是这种劲头,让他们于2015年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生活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一句鼓励让他们干劲更大了

    与村里很多住楼房的村民相比,李同球夫妻俩虽然还住在并不算宽敞的两间房子里,但崭新的彩电、沙发、冰箱等家具摆设得干净整洁,再也没有破旧不堪的样子。家里更是打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地板上,还是茶几、桌面上均打扫得一尘不染。“现在扶贫政策这么好,只要自己肯吃苦,继续养好猪养好鱼,日子就会越来越好!”每次驻村扶贫工作的队员见到李同球时总是这样打着手势鼓励他。

    话虽这样说,可养猪养鱼是个费力活,拌饲料、清猪圈……从早到晚难有空闲,好不容易等猪仔长大了,还得联系买家。由于是聋哑人,卖猪卖鱼还要自己的舅舅去帮忙。为了能早日脱贫,夫妻俩每天披星戴月,清早五六点钟就得起床忙活,除了喂猪养鱼,还要匆匆下到地里,忙到天黑才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夫妻俩从未请过帮手,全靠两人一起打拼。

    放弃“等靠要”的思想,比他人更勤奋、更努力,如今,随着大儿子开始参加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正逐渐变得越来越好。12月19日,湖南省扶贫办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工作组成员、湖南商学院教授姜向阳在金松村入村走访时,这对“特殊夫妻”的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脱贫故事,让他感动不已:“他们夫妻俩都是聋哑人,却用自己的双手将家庭建立的这么美好,让我非常感动。我相信,我们健全人如果都有他们这样一种精神,有他们这样一种行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更加早日的到来。”

    采访结束时,丈夫李同球又提着水管准备去冲洗猪圈,妻子贺梅菊便拿起扫把清扫院子,小儿子在房间里写作业,记者目睹他们的幸福生活,就像村头那条新修的道路,虽刚刚开始,却越走越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