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 滕派蝴蝶丛中舞 浪高笔下百象生
  • 滕派蝴蝶丛中舞 浪高笔下百象生

    时间:2017-07-28 15:24:48  来源:红网  作者:龚伟 刘丽

    凝神静气作画中的李浪高。

    红网益阳站记者 龚伟 刘丽 报道

    初识滕派蝶画,是在各大媒介上,闻其获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紧接着,滕派蝶画入益阳赫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湖南・益阳首届洞庭生态文化旅游节展会上,一大批行人旅者驻足观赏展出的一幅幅蝴蝶画作。

    一旁宣纸铺展,凝神静气的画家李浪高正执笔描画,一落笔,一勾勒,一只只金粉银蝶跃然纸上。

    此时深入了解蝶画的想法,便在心中渐生,决意去蝶画之家――苞芷园拜访。

    简陋却不失诗情的画室。

    画室主人道情怀

    推门而进,茶香墨语,书画满壁。一时间记者对这个诗情画意的苞芷园的充满好奇。

    移步墙边,细观画作。河边垂柳,美人抚扇,鱼虾戏水,活灵活现,而让人挪不开眼的是一幅名叫《蝶舞兰香》的画作。幽兰花间,三两只金蝶银蝶或相伴飞舞,嬉戏丛中;或翅膀微煽,浅闻花语,姿态万千,神韵独有。

    “这是滕派蝶画,说来历史就长了。源自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他擅作丹青,以真金白银,配以零星花草独创蝶画。”苞芷园主人李浪高清茶浅泡,招呼来客。茶香四溢间,将作画生涯娓娓道来。

    这位隐居画室的潇洒画家,是滕派蝶画现今传承人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第五十五代孙。早在画作闻名前,李浪高就作为名记者,以文学造诣闻名于家乡益阳。

    “好的历史文化还是要传承,而且我觉得我有义务让世人知道这个遗落在民间的瑰宝。”怀着历史使命感和个人信仰李浪高毅然成为了滕派蝶画的首推者。

    李浪高笔下栩栩如生的《蝶舞兰香》。

    金粉银蝶入画来

    蝶画集“雅、素、洒、脱”四大风格于一身,想要取其精华着实不易。

    古有滕王以金银矿粉作蝶画,得“滕王蝶画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的赞誉。今有李浪高执毫沾佛赤、泥银、着檀、沉、芸、降香等,将金粉银蝶引入画中。

    “小时候,我父亲就教我画蝶,还经常带我去乡间捉蝴蝶。”幸得父亲指点,以及儿时在山间田园戏耍的经历,李浪高的蝶画初具韵味。

    而今,为取蝶之神韵,李浪高多次去河边、湖畔,于草丛中、花园里、树枝头寻踪觅影,捕捉蝶姿蝶态。

    归家后,细想回味,铺纸蘸料,三三两两似飞舞、似驻足的花蝶便在画纸上呈现。

    “画蝶要细观加勤练,白天看蝶,晚作画蝶。你看啊,像这种地方要慎重勾描。”李浪高指着墙上的蝶画,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传授作画经验。

    许是少年家传,加之后天钻研,李浪高的蝶画既有先祖遗风又不失自我骨气。随着画作的流传,李浪高的名字逐渐从益阳走向湖南各地,甚至全国。滕派蝶画也随之走进大众视野,得名家、惜画者收藏。他的《蝴蝶兰》《蝶舞兰香》《蝶戏万年青》《金蝶银蝶图》《蝴蝶闹春扇面》众人推崇追捧。

    在益阳赫山区非遗展览馆开馆典礼上,一级作家雷德高就收藏了李浪高当场所作蝶画《蝶舞兰香》。

    家传绝技只为秉承传承人的宗旨,而作为嗜画者,李浪高的画技绝不止蝶画。他的《洞庭春》《小河边》《胭脂湖》《洞庭杨柳图》《枯木逢春》《新苗》《秀峰垂柳图》将南洞庭岸水互依,杨柳风柔,帆昂浪立,田间青苗林立的湖湘原生态之美尽情展现。

    “现在我儿子也在学,而且画得还不错呢!传承是我们的使命。”蝶舞花间,作画喝茶,闲时篆刻的生活,令人称羡。而李浪高也将带着这份使命让子孙延续。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