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综合财经 > 从“80后”到“90后”:纷扰与争议中的代际接力
  • 从“80后”到“90后”:纷扰与争议中的代际接力

    时间:2017-12-26 15:41:40  来源:  作者:
    (原标题:从“80后”到“90后”:纷扰与争议中的代际接力)

    南都评论记者张天潘

    最近一段时间,“90后”突然之间成为关注焦点,似乎大有接力油腻中年人被社会集体黑化的架势:“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了”“第一批90后已经开始养生了”等等,让很多90后不禁感叹:我们招你惹你了!当然,这必然又会牵涉一个老话题,以一个年代来标签化一个群体,是否合适?当年自我标榜“非主流”的90后群体,是否真的有某些共性能够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某些话题中涉及到并且引起90后群体共鸣的“佛系”状态,是怎么来的?他们是如何从非主流修炼成佛系的?这些问题,其实都值得深究。

    以年纪刻画群体特征有其合理性

    90后群体简单地说,就是指出生在1990年到2000年之间的一代人,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生长在媒介发达,电脑、手机等成为生活必需品的环境中,而且由于信息时代的包围,他们面临着更加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同时,社会环境更加开放,社会经济给他们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物质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与之前出生、成长的几代人比,90后是属于真正的“优生优育”的一代,是纯种的互联网原住民。

    以出生年代为“断代”划分,最早是前卫作家陈卫在1996年提出的“七十年代以后”这个概念,而后简称“70后”得到广泛通用,但也仅限于文学领域。后来被复制和发扬光大到“80后”,此时已经超越了范围的限制,成为一个指向性宏大的代名词。到“90后”这里,虽然指向性更强,但却逐渐被赋予了一些贬义,贴上了不谙世事、没有耐性、自我中心、随意散漫等标签。

    这样的以“ 后”为划分法的模式,其实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先说不合理的。80后、90后这样大而空的概括,容易把观察对象标签化和表象化,因为游走人们视线中的毕竟是少数,而更多的出生于90年代那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尤其是来自广大农村地区的青少年,社会的分化和差异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剪刀式的放大,代际累加的社会分化更加令人担忧,他们连撒娇和堕落的资本都没有,有的甚至连电脑、网络是何物都不知,更何况其他丰富多彩的未曾接触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起跑线,很容易让他们成为失声的一群、新“沉默的大多数”,被显示器给“屏蔽”了,这无疑是灾难性的。

    当然,从合理的一面看,虽然现在很多人反感这种年龄划分,的确,因为这样容易陷入一种标签化以及一概而论的片面性,但是,固执地认为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不能群分的绝对相对主义思维也是不可取的。肯定与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存在与独特性,这自然是好的,但是过犹不及,最后反而导致把每一个个体虚无化,与初衷背道而驰。至少在做一个群体画像刻画的时候,也的确是找不到更好的可以替代的词汇。

    不可否认,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着强烈的时代印记,因此这样的划分有其合理性。作为一个概念上的群体划分,有着较为便利的指向性,而且这种划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更方便地把群体的讨论拉入公共视野,台湾和香港也流行这种称谓,只是形式与叫法上有些略异,台湾以七年级八年级来称呼80后、90后,香港是以第四代统称出生于七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的一群人(也可以说是婴儿潮的后代)。欧美一直有“千禧一代”的说法,日本则以“宽松世代”来描述,可见这种群体性的描述是世界通行的做法。

    一直被污名化的90后

    十几年前,第一批90后在还未成年即将成年的时候,对于90后,大家都在他们脑门子上贴上了两个名词:“非主流”“脑残一代”,火星文和杀马特造型是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在QQ空间等网络平台上,他们擅长把所有的生活细节都展示出来,比如穿着睡衣、自残、亲热、暴力等各个时刻,很多不符合逻辑或者匪夷所思的行为都用撅嘴、45度仰视自拍的方式,坦然地放在世人面前,在表现出种种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被80后贬斥称为“脑残”之后,他们很坦然地做了个顺水人情,就地取材打出了自己的口号:“脑残无罪,脑残光荣,脑残有理,脑残万岁”。由此,90后也有了“垮掉的一代”的荣誉称号。

    80后和90后的冲突,在十年前是很频繁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在2010年6月9日,也就是当年高考结束的那天,一场名称上耸人听闻的争吵爆发:“69圣战”。这个争吵的背景是,为了获得韩国偶像团体SuperJunior(简称SJ)当晚的演出入场券,2010年5月30日,以90后为主的数千歌迷拥挤在上海世博演艺中心取票区域,一度造成混乱引发踩踏,园区方面不得不出动大量武警维护现场秩序。现场一片混乱,网上,“SJ粉丝辱骂并殴打武警”的版本流传最广,说有粉丝在混乱中对志愿者、武警大吐口水,甚至发生肢体冲突。SJ粉丝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事件在媒体和网络上曝光后,引发了大量80后网友的极度反感,随后以“魔兽世界吧”为发源地,在天涯、猫扑等各大网站出现了网友有组织地反对SJ及其粉丝的活动,引爆反哈韩网民同SJ粉丝的大混战,此事被称为“69圣战”,他们的口号是:“脑残不死,圣战不休”

    现在再来看这样的争论,其实可以发现,这本质上是一种话语权力的争夺,尤其是互联网空间话语权。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场域”这个概念,用来描述由一些特定法则所界定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相对独立性,是不同场域相互区别的标志,表现为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逻辑和规则,而场域内的行动者依照这些逻辑和规则来争夺和维护有利于自己的位置和空间。他认为在这“场域”中,权力与权利(包括话语权、选择权)的争夺,是一个最活跃的社会实践过程。因此,我们以这个视角来看80后、90后的争议以及80后与90后之间的纷争,都体现着这样一种权利与权力的争夺。最后在争夺的过程中,完成一个社会的交替与新陈代谢,90后以一个必须被正视的姿态浮出水面,接过80后的接力棒,成为互联网世界流行词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各个时代多有年纪的歧视,尤其是长盛不衰的“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叹,但社会却总是翻天覆地地进步着。“垮掉的一代”其实最后被证明并没有垮掉。当初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80后,正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曾经被称为“脑残的一代”的90后,也已经会用他们的聪慧来宣告最初的误解。

    其实说到“垮掉的一代”,在中国最早应该是给80后的形容词。80后从刚刚踏入社会视野起就饱受争议,有“自私”、“自我中心”、“小皇帝”等指责;90后也好不到哪里去,“脑残”、“颓废”、“物欲主义”等等,争议纷纭,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现象,甚至被当作社会问题。但大体上,这些批评和指责的路数都是一样的。

    “垮掉的一代”这个名词来自美国,“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二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集合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杰克・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而正是他们,对二战之后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放大到这个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引领的思潮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是重叠的,或者说是阿尔文・托夫勒所谓的以电脑为标志的第三次浪潮,三者均发轫于二战后初期,此后人类登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时代的巨浪是谁也无法抵挡的,美国的“垮掉的一代”,也从亚文化逐渐开始取代或者说新陈代谢的一个过程,也正是他们造成了一个信息时代的来临,这是多么伟大的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引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发动的,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这群垮掉的一代搞起来的。

    不过90后的污名与误解,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过来人对于新生力量的关注和期望。两代人之间或多代人之间,差异是绝对的,不管从行为举止还是思维方式,这是时代在每代人身上刻下的烙印,本质上,这些代际间的对象是不具备可比性的,正如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不分优劣。一代又一代人的特征,构成独特的阶段历史,如果一代代人过着一样的生活,一模一样的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行为方式,一模一样的思维理念,历史从何进步?个个都是听话的好孩子,历史只是一篇又一篇的抄袭论文,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剧。

    更何况,90后出生在改革开放最活跃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可能会更现实,而且更少的传统性,而在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所说的个人现代化上程度更高。因此,市场经济的那些东西,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脉络中了。同时,在思想与思维上,他们也更活跃更开放,是一种更健全更完善的人格发育。如今,80后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90后遍布职场,成为来势凶猛的生力军,在互联网+时代如鱼得水。

    90佛系与80后的蛋蛋忧伤

    和如今的“佛系”有点类似,十年前的时候,在同样年纪的80后,也遭遇着类似的社会情绪,那时候的关键词是“寂寞”“怀旧”,用那时候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蛋蛋的忧伤”、“内牛满面”。

    时间回到2009年,那是北京奥运会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一年,也是房价再次飞涨的起点,较为容易地跻身有房中产的末班车开出来了。然后,新浪微博运营,也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真正到来。这一年,最早一批80后马上迎来而立之年,其实可以作为80后整个年龄段群体的命运转折点。那一年有无数案例为80后覆盖上“蛋蛋的忧伤”,奠定这个群体“丧”的底色。

    2009年7月16日,“魔兽世界吧”有人发布了一个帖子,标题是“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内容也仅仅有“RT”两个字。不知为何,这个帖子突然火了起来,随后短短五六个小时内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网友们不断跟帖,不断盖楼,一时间“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迅速成了网络流行语。尽管后来这个帖子被证明是一次可恶的商业炒作,贾君鹏实际上是假的君鹏,但却依然无法掩盖这句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让人欲罢不能的短帖背后的时代特征,它点燃一种怀旧症候,还顺带牵出庞大的怀旧症候群。

    到了2009年底,一则穿越帖制造了继“贾君鹏”之后的怀旧高潮,“我要回到1997年了,真舍不得你们。”这寥寥十余字的帖子,引来众多网友热捧。数万人回帖,而回帖人基本都是80后:“告诉97年的我,你未来的老公就在楼上的理科班,这样你们就不会等了10年才在一起。”“流失的是金子般的时光,度过的却是垃圾般的寂寞”,有网友表示,“抱着开玩笑的心情进来,最后却是哭着回帖。”

    还有一句话,来自2010年春节期间生猛蹿红的台湾电影《艋》的台词,迅速成为当时最红的网络流行语,成了不少80后网友QQ和MSN的签名:“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

    抛开电影情节,单单分析这句引发广泛共鸣的台词,可以发现很多极具现实意义的内涵,它深刻触碰到大陆前几批80后的内心深处,揭示出他们已经被现实征服,开启了未老先衰模式。先回到这句台词,风,代表着动,呼风唤雨的豪迈,而草,则代表渺小柔弱,这个转变,这个时代下,一起裸露出了一个无处安放的青春和青春之下的无力感,完整地体现了从动物(风)到静物(草)的过程。这和林语堂的判断一致:25岁到30岁这几年便是一个有公共精神的人渐渐“学乖”的过程。这个学乖的极端表现,就是“遍体鳞伤”之后,彻底退回到“两耳不闻窗外事”,消极地自我封闭,人未老心先衰地“从外向型的动物凶猛退化到内向型的静物寂寞”,然后时不时“内牛满面”。

    从2009年到如今的2017年,同样的年纪上,90后也遭遇到80后步入职场步入社会之后的困惑、迷茫、不适应、焦虑等等,然后都随着年纪的增长,宣告青春的终结,第一批90后马上就要奔三了,中年人专用保温杯可以提前放入购物车了,所以自然而然地就从非主流升级到佛系了,否则如何与桃核佛珠手串相配呢?

    这也正是时代发展的有趣之处,再过十年,我们可能讨论的就是现在还是愣头少年的00后即将步入中年的时刻,也将会有同样的社会争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