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央视《还看今朝・四川篇》聚焦军民融合 揭秘C919机头制造车间
  • 央视《还看今朝・四川篇》聚焦军民融合 揭秘C919机头制造车间

    时间:2017-09-26 15:51:23  来源:  作者:

    制造车间全景图

    C919制造流程图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26日讯(记者 周子铭 摄影报道)9月26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媒体大型特别节目《还看今朝・四川篇》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大型直播华丽上线,作为首个登场的直播点位,成飞民机C919国产大飞机机头制造车间自然吸引了不少观众和网友的视线。四川新闻网记者有幸在车间现场见证了直播全过程,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机头能够一次成型,机头上的十多万个铆钉均需成飞民机的工作人员手工安装,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可见一斑。

    工作人员正在对蒙皮进行维护

      机头蒙皮为保证平滑 凹凸范围控制在千分之三毫米

      C919国产大飞机在今年5月试飞成功,让中国人民为之振奋。而C919最重要的机头部分,正是在成都组装。今天在央视直播现场,正在组装当中的机头正进行到第五个阶段,也就是机头上半部分的总装阶段,目前整个机头部分的轮廓已经非常清晰,制作流程一共有九个阶段,预计在今年底将会完成所有工序,随后被发包运往上海进行总装。

      飞机的机头相当于它的大脑,是最精细的部分,那么它在制造过程中会有哪些难度呢?在现场,央视记者以机头的蒙皮举例,蒙皮相当于飞机机头部分的皮肤,对于飞机机头的感应原件能否起到最佳状态有极大作用。蒙皮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绝对平滑,蒙皮的凹凸必须控制在千分之三毫米的范围内,相当于头发丝的1/25,体现了工人师傅精益求精的精神。

      而当蒙皮制造出来后,则会安装到机头上,C919飞机的机头上有十万多个铆钉,都是工人师傅手工一个一个装上去的,也需要绝对平滑,需要一名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级技师来进行操作,才能保证万无一失,一次成型。这些细微之处体现了大国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制造态度,是成飞民机工作人员用实干和创新拼搏出来,让四川的航空产业基础更加扎实。

    [1][2][3][4]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央视记者陈凯在直播现场

      提前半个月准备直播 见证四川人民智慧严谨一面

      此次《还看今朝・四川篇》省内有7个点位进行直播,为何选择成飞民机的C919机头制造车间作为首个直播点?在直播结束后,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到了央视直播记者陈凯。

      “很多人想到四川,想到成都,第一反应这是一个休闲城市,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四川也有C919这样的国之重器的生产线。而在生产车间内,能感受到C919在生产过程中,每位员工的精益求精,这也代表着四川人民智慧严谨的一面,所以我们将这里作为第一个登场直播的点位。”陈凯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为了这场直播,央视记者提前半个月来这里进行准备,为的就是呈现C919机头部分如何在生产线上的诞生,见证整个成飞的高超制造工艺和匠人精神。

    翼龙无人机

      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除了C919机头之外,央视《还看今朝・四川篇》还把镜头对准了更多“四川造”,比如翼龙无人机。翼龙无人机是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一种中低空、军民两用、长航时多用途无人机,而这款跻身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品,全身上下60%多的设备来自民营企业。这也正是四川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首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已经组装到第五阶段的C919机头部分(正面)

    已经组装到第五阶段的C919机头部分(侧面)

      四川军民融合主营业务收入达2870亿 位居全国前列

      “十二五”期间,四川参与承担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应用、大飞机等一批高精尖领域的国防科研任务和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点火工程”、航空发动机、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等一批重大专项相继落户四川。与央属军工集团共建核动力、核燃料、航空整机、信息安全等10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已布局项目40个、完成投资407亿元。

      四川牢固树立发展地方经济与服务国防建设一盘棋思想,以全面创新改革为统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力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实现国防工业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加速转化。2016年,军民融合主营业务收入达287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四川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合作机制加快建立。率先与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科技委、12大央属军工集团、中物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连续两年举办高层次、大规模军民融合专题推进会,签约军民融合重大项目200余个,联手推动航空发动机研发中心、大数据服务公司、通信技术研究院、核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增能力和重大项目在四川布局,协议总投资超过1600亿元。

      四川双向互通的“军转民”“民参军”体系不断完善。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取得积极进展,15家军民融合企业成功重组改制,全省军民融合上市企业达30家。“民参军”机制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3家军工单位完成“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联合审查试点,新增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民口企业153家,全省从事国防科研、生产、维修和服务的单位已超过500家。

      四川军民互动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初步构建。建成大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涵盖100余位专家、15个重点实验室、300余家企业和2000多台精密仪器。创建全国唯一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建设16家省级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建立四川省军转民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转化平台近50个,促进40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首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已经组装到第五阶段的C919机头部分(背面)

    已经组装到第五阶段的C919机头部分(内部)

    首页 上一页[1][2][3][4]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