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央视《还看今朝・四川篇》聚焦绿色 四川践行生态优先
  • 央视《还看今朝・四川篇》聚焦绿色 四川践行生态优先

    时间:2017-09-27 17:05:36  来源:  作者:
    《还看今朝》关注熊猫生活的乐土和天堂--四川(央视直播截图)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26日讯(记者 李春雨 报道)9月26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媒体大型特别节目《还看今朝・四川篇》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大型直播华丽上线。按照四川篇导演、央视四川站站长朱兴建的策划安排,在节目中第四个板块:“让路”,通过镜头呈现出四川瓦屋山美景和烟波浩渺的鲁班水库,向全国观众展现四川积极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谋划推进,鲜明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四川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多样的气候类型,造就了美丽的山水风光,四川是全国三大林区和五大牧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珍贵的生物基因宝库,有5处世界自然遗产。四川环境保护得好不好,不仅关系自身发展,更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全局。

      《还看今朝・四川篇》也将镜头对准了四川美丽的山川河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媒体大型直播节目《还看今朝・四川篇》,分为探路、开路、筑路、让路四大篇章。在压轴的板块:“让路”中,美丽的生态环境让大家眼前一亮。

    央视直播瓦屋山美景(央视直播截图)

      镜头中的四川眉山洪雅县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分美丽,其中有36000多公顷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远眺瓦屋山,山顶方平厚正,形似瓦屋,故而得名。瓦屋山的四周被悬崖峭壁围绕,高差七、八百米,险峻壮观。山脚下是雅女湖,山的巍峨与水的柔美,相映成趣。

      然而,这片美丽的家园,也曾被伤害。这座山,四川省环保督察组挂牌督办,关停30座小水电站、14家矿山企业,所有的违法生产设施全部拆除。

      这座山,当地拿出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生态恢复,如今,被破坏的矿区生态植被294亩全部恢复,森林覆盖率超过96%。

      这座山,现有3500多种植物、890种动物,成为名副其实的动植物博物馆。未来的瓦屋山,将彻底告别水电开发和采矿业,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养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为了做好这次直播报道,央视记者郑波和他的同事们从8月开始就在瓦屋山踩点拍摄山川美景,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们都坚持在山林中奔走,为观众寻找美好的景色。郑波告诉记者:“选择瓦屋山,是因为这里曾经因发展导致环境恶化,而后在政府的指导下改变发展方式,修复生态环境,取得很好的效果,对全国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所以从8月开始,我们几人小队利用前后二十多天的时间,拍下了瓦屋山整治后的景色,呈现给全国观众。”

    陈雅玲讲述自己绿色发展的故事(央视直播截图)

      镜头中,29岁瓦屋山本地村民陈雅玲诉说着小水电站关停后她没有因此停止向前的脚步:“失了工作,不能失了志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我们也可以发展农家乐,将得到更大回报。”

      郑波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在瓦屋山得到了很好的体验。我们将镜头对准当地勤奋的群众,展现出当地村民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毅力,也向全国观众展示,优良的生态环境也可让群众走向富裕路。”

    央视直播鲁班水库美景(央视直播截图)

      镜头中也关注到了四川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在绵阳市三台县烟波浩渺的鲁班水库,把千里之外的岷江水,从川西平原引入川中丘陵,在这里形成2.78亿方的“人造天河”,覆盖63万亩的灌溉区。

      但在过去,这里网箱养殖一度兴盛,富了当地渔民,也差点毁了鲁班水库,水质最坏时降到了劣五类。痛定思痛,这五年,三台县先后拆除3000多口网箱,取缔网箱养殖,变渔区为景区,变库区为湿地。这五年,库区水质从劣五类提升到二类,不仅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增加,还有50万游客慕名而来,让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焕发出绿色新活力。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目前,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已初步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到2016年,四川森林覆盖率达到36.88%,比全国平均值高出近15个百分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四川河流湖泊很多,规模以上河流,也就是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816条,其中跨省河流217条,天然湖泊也有1000多个。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大力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省2/5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取消生态脆弱地区GDP考核,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落实河长制,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扎实抓好问题整改,推动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巴山蜀水在绿色装点下变得更加美丽。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