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巴中市巴州区为脱贫注入新引擎
  • 【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巴中市巴州区为脱贫注入新引擎

    时间:2017-09-28 15:28:10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巴中9月27日讯(杜渊 钟云川 记者 余开洋)“我养了几十年的牛,头一次听说牛草要那么喂,难怪我一天割草割不赢,还不长肉,原来大部分草料都是浪费了的。”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茅垭村村民感叹不已。

      今年来,为实现真扶贫、快扶贫、高效扶贫,巴州区教科体局成教中心对全区23个乡镇100多个村做好技能培训,从生产上扶技,经营上扶智,发展上扶业,致富上扶能,为脱贫注入新引擎,达到治贫治本的目的。

      生产上扶技。结合季节时令,成教中心组织农技讲师精心备课,因地制宜面向全区贫困村、产业特色村,尤其是连片扶贫开发区,开展巡回示范授课,重点解决重点村最急需的技术难题。

      “这儿最适合种万寿菊,而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我给村民们讲解了种植技术,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区农业局退休高级农林师朱君章老师说,“只要群众满意,讲多少次我都愿意。”

      “吴老师讲得就是好,我听懂,特别是按照他说的去整,丹参种不好就怪了。”鼎山镇连通村的罗家国兴致勃勃地说。

      发展上扶业。“我最急需脆红李的种植技术,我家里种了好几亩,不懂技术,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北门村村民黄丽娅着急地说。“丑柑到底适合我们这里种不?”大罗镇董家梁村村民带着疑问向专家请教。

      根据各地特色设置“个性化”培训课程,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田间现场示范等方式,及时准确掌握村民的技术需求。采用“菜单式”施教,变“教什么学什么”为“缺什么学什么”,让培训“个性化”服务更加凸显。

      梓潼庙乡奎星楼村是巴州区典型的贫困村,村民以养殖小家禽为主。针对村里养殖种类多、饲养管理不到位等实际,讲师团专家有针对性地从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授课,群众很快掌握了养殖技术。乡政府又及时与巴州区天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姻,大力实施“小鸡换大鸡”领养模式,积极发展生态土鸡养殖。

      经营上扶智。有了技术,有产业,还要会经营。“农民朋友往往是埋头苦干,却不往前看,所以经济效益始终提不起来,有时候跟着别人走,一窝蜂上,裁了跟斗,吃了大亏,又万念俱灰,什么都不敢干了。”羊凤乡党委书记王君成告诉记者。

      “我们有天然地域优势,以前也鼓励村民发展种养殖业,但是不懂经营,不善管理,加之产品低端,信息闭塞,销路不畅,即使有收成,却卖不到好价钱。”鼎山镇北门村的蒋太芹对培训老师道苦水。

      “温氏养殖集团值得大家借鉴参与,他对产品质量风险、疫情风险和价格风险都有保障,这些后顾之忧都给大家解决了,他能确保大家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区经作站董成俊老师在养殖场授课时不仅讲技术,还讲经营之道,他强调过去农民朋友往往丰产却不丰收。

      致富上扶能。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传统思维已经固化,用典型成功案例引导尤其重要;其次扶抵御风险之能,通过农业合作社、企业订单、农业保险等多种方式,化解农民的后顾之忧;三是扶农业品牌之能,此轮培训重点围绕巴药种植,积极宣传,做强做大巴药品牌;四是扶把握市场之能,引导农民认知市场,分析市场,把控市场,实现利润取大化。五是扶掌握电商之能,在全区组织一批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又对电脑比较熟悉的进行电商专业知识培训,及时把农村生态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沉下身子贴着帮,精准发力助脱贫。通过讲解技能技术,传送科技信息,倾力脱贫攻坚,巴州区教科体局成教中心多措并举让贫困农民群众看到了脱贫摘帽的曙光,精准实施扶技扶业扶智扶能,催生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致富本领,过上好日子,走上致富路。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