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蜀派古琴传承人 4年免费教授洞箫、古琴数万人次
  • 蜀派古琴传承人 4年免费教授洞箫、古琴数万人次

    时间:2017-09-28 15:32:19  来源:  作者:

      走进成都市文化馆市民艺术培训学校教室里,古琴泠泠,洞箫缭绕,著名古琴家俞伯荪遗孀、蜀派古琴传承人黄明康正在为学员上一堂古乐课,当天教的是洞箫,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成都晚报记者好不容易才在角落里找到一个空位子,陆续有旁听的学员走进来,最后连过道上都坐了人。作为市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只要愿意来听这堂课,谁都可以来,不拘泥形式,也不局限听课人群。自2013年9月在市民艺术培训学校执起教鞭,4年多来,黄明康共服务学生数万人次。

      教洞箫

      课堂成了“演奏会”现场

      “是自愿参加的,我绝不拒绝。”年逾五十的黄明康笑意盈盈,说话的声音甚是温柔。她的头发已经有些花白,没有染,也没有烫,如瀑布一般倾泻而下,直落至腿间,身穿一件红底绿叶大红牡丹中式布裙,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轻盈,雅致。“今天我从家里带来了几支箫,给大家看一下。”她一边说着话一边把几支箫展示出来。第一支箫,箫管上有精雕细刻的纹饰,“这是凤箫,是工艺品,传说中是皇帝的女儿吹的”;第二支箫,长而细,“这是一支玉屏箫,气孔特别小,气息不容易灌注进去。我吹了一晚上才把它吹响,它的声音悠悠长长的,美极了!”她撮起嘴唇轻轻地吹奏了一段,玉屏箫的声音纤细而明亮,丝丝缕缕地在空中萦绕不绝。教室里一片惊叹之声。

      “这是洞箫,箫管比较粗,气孔也比较大,容易吹响,适合初学者。你们正在学习的就是这个洞箫。”黄明康举起一支洞箫,和她手里的玉屏箫一比,犹如须眉大汉与蛾眉粉黛。接着学员们拿起自己的洞箫开始吹奏。学洞箫的第一步,用黄明康的话说,就是要把洞箫“喊答应”,也就是要把它吹响,之后,洞箫才会渐渐地与人呼应,心与箫通,境与身合。练习本来非常枯燥,学员陈茜告诉记者,黄明康的课却将学习与欣赏相结合,一堂课上,教师表演、嘉宾表演、学员表演,热热闹闹,不亦乐乎。

      这天,黄明康就与她的学生吕思阳一起演出了一段琴箫合奏,吕思阳从9岁起跟从俞伯荪和黄明康学习古琴,又在市民艺术培训学校里跟随黄明康学了一学期洞箫。在这堂课上,黄明康吹箫,吕思阳抚琴,琴声节制而含蓄,箫声宛转而悠扬,琴与箫相应相和。很多从教室外路过的学员都被吸引进了课堂。“洞箫是古琴的良伴”,63岁的学员马里说,他就是因为老伴正在学古琴,才专门学洞箫来搭配她。

      一曲演奏完,黄明康又教大家运气,用十秒钟的时间缓缓吸气,在胸膈下贮存10秒,再用10秒缓缓呼出。呼出的时候,气息凝聚为一股,用黄明康的话说,“就像激光,有穿透力”。练过呼吸之后,黄明康带着学员来到市文化馆的花园里,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间练习古曲。这堂课已经超时了,但老师与学员们都浑然不觉。

      学古琴

      用影视热曲引起市民的兴趣

      市民艺术培训学校面向全民,学员年龄不等,最小的有几岁的小朋友,年龄大的有八十多岁的老人,大部分学员都是初学。三次课下来,终于所有的学员都能将手中的洞箫吹响。2013年9月,黄明康开始在市文化馆的市民艺术培训学校教授古琴、洞箫课,最初只是尝试,因为担心阳春白雪的古琴艺术不易被普通人群接受。果然,“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没上几节课,就有学员对黄明康说,古琴的声音太过沉闷,没有古筝好听。而且学习古琴需要读懂像天书一般难懂的减字谱,难度太高,上课的学员越来越少。

      为了让古琴艺术被更多人接受,让蜀派古琴更好地传承下去,黄明康将热门影视剧的音乐引进课堂,《红楼梦》《越人歌》《北方有佳人》琼瑶剧里的《梅花三弄》……通过这些市民耳熟能详的影视热曲,让大家慢慢熟悉减字谱,最后能自己弹奏、吹奏、演唱。从2013年秋至今,黄明康培训过的学员有花名册记录的有近千人,上过她的课的学员则达到了数万人次之多。

      “我最小的学员不到2岁。”黄明康笑着说,有一次,一位女士带着孩子来上古琴课,姥姥要把孩子带走,孩子却非要留在教室里。放学回家后,孩子妈妈说:“我要弹琴了”,不到2岁的孩子纠正妈妈说:“是抚琴。”这件事让黄明康非常感慨,传统文化需要从小熏陶,而面向全民的市民艺术培训学校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一年春节后,一名学员很高兴地告诉黄明康,春节参加演出挣了200元,黄明康也很高兴,市民艺术培训学校的学员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如果所学的技能能够惠及他们的生活,也是一件美事。

      大部分学员,在市民艺术培训学校学习一门乐器,是为了丰富、美化自己的生活。75岁的蒋仲谋,从2014年开始在市民艺术培训学校学习,吹过笛子、葫芦丝和箫,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愉快。53岁的赵强说,他学习洞箫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61岁的黄朗是跟随女儿一起学习古琴的,她说自己通过学习古琴,更加了解传统文化。如今她每天在家里弹奏两个小时,一整天心情都非常愉悦。

      彭兰是黄明康在市民艺术培训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如今她已经能够用洞箫吹奏《红楼梦》里的各种曲子,她走到哪里都会带着洞箫,拍下照片传到自己的朋友圈里。今年暑假,黄明康还随着市民艺术培训学校将古琴课送到了蒲江的明月村,每周为村民上一节古琴课,很受欢迎。明月村村主任陈奇,还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直播了黄明康的古琴课。

      艺术培训

      “百姓点菜、按需定供”

      5年来

      全市市民艺术培训学校

      免费培训128.8万人次

      成都市文化馆市民艺术培训学校

      免费开展2400余个文化艺术培训班

      培训了9万余名学员

      成都市文化馆馆长王健介绍,市文化馆的市民艺术培训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全民艺术普及,公益艺术培训,市民全免费参与各种文化艺术培训课程,深受老百姓欢迎,已经成为全国品牌,一些青少年更是通过市民艺术学校走上了专业道路。近年来,成都市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需定供公共文化服务,服务效能极大提升。

      在市民艺术培训学校,也实行了“百姓点菜、按需定供”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王健表示,市民艺术培训学校通过调查,评选出了最受老百姓欢迎的20门课,按照学员的需求优化了课程配置。最热门的课程还将制作成慕课在网上播放。从今年8月1日起,市民艺术培训学校实行延时开放,在夜间、周末按照上班族的需求设置了课程。同时,为了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从今年秋季开始,市民艺术培训学校将365天不间断地滚动开班。

      为提升全民艺术普及培训效能,成都市市民艺术培训学校还采取资源整合、分级管理、工作联动方式,以各级文化馆为平台建立市民艺术学校总分校制,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训,打造多元化、全覆盖的市民艺术培训学校公共文化服务培训网络。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下一步,成都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建立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激发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

      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摄影 田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