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自贡古塘村“第一书记”李立平:公交车成为她的“流动办公室”
  • 自贡古塘村“第一书记”李立平:公交车成为她的“流动办公室”

    时间:2017-06-08 20:51:54  来源:  作者:

    李立平(左一)和村民在一起

      四川新闻网自贡6月8日讯(崔青 王钰铷 记者 徐昭磊)2017年4月底开始,从自贡市区往返于沿滩区瓦市镇古塘村的公交车上出现了一个双肩包女生身影。不同于其他低头族,她总是坐在最后一个靠窗的位子上,静静的望着窗外,她便是瓦市镇古塘村新来的的“第一书记”李立平。在她看来,每天在公交车上往返的3个小时里,倾听村民的谈话,宣传各种政策法规,已经成为她学习的重要渠道,小小的公交车已经成了她的另一个“流动”办公室。

      责任征程,从茫然到决然

      今年4月,自贡市第一中学校教师李立平看到《中共自贡市委组织部关于选派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的通知》时,便带着几分犹豫与茫然报了名。参加完动员会,见过村两委班子,逐渐闷热的天气,耳边嘈杂的汽车声,李立平晕乎乎地坐在公交车上,对于大会小会上所讲的“加强政治引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究竟是什么含义,她似懂非懂,然而这些名词需要自己通过怎样的努力去践行,她有的只是满心的茫然。

      有一天,她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着等待公交车出发。“你们村的第一书记怎么样哦?”“还可以,最近天气这么热,人家都来好几次了,很关心我们家里的情况。”“哎呀,我们那个就不行,问他点问题,啥子都不晓得,就是下来做做样子的,能帮上什么忙?”偶然间,李立平在公交车上几次听到村民谈论着“第一书记”,这样的谈话把李立平从茫茫然拉扯回现实,让她着实难过了一把,原来在群众眼中的第一书记是这样的。“不!绝不是这样!我们每天这么辛苦于市区与农村之间往返着,为村民的琐事奔波着,不是为了做做样子的。”李立平多想告诉那些群众。他们无意间的几句闲聊成了李立平心中的一根刺,说痛不痛,却总是不舒服,于是她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可第一书记,认可第一书记的工作!

      时间转瞬即逝,这一个月里,每天通勤往返于这条熟悉的道路上,李立平每天早晚看着车窗外的水田秧苗儿,鸡鸣狗吠,她渐渐明白了:两年时间,必须有“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发展农村”的决心,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茫然变成决然,用责任与奉献才能铺就自己的“第一书记”之路。

      村官之路,从倾听到思考

      每天早上六点四十,李立平便会准时出门,前往自己的工作地点―瓦市镇古塘村。公交车从城市开往农村,开启这名第一书记一天新的征程。公交车也载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奔向目的地。总是自来熟的村民喜欢在公交车上谈论最近的家长里短,谈论着身边的点滴。李立平也越来越乐于静下心来,当一个听众,听听最近村民们关心的事情,听听最真实的百姓心声。为此,她几次拒绝了同事的“顺风车”,嘴上说着不着急,待会儿要中途办点事,其实是她不愿意错过公交车上最真实的一幕幕……

      哪儿的工程施工拆迁出现矛盾啦;长期干旱担心种下的农作物可能存活不了啦;意外保险自己是什么原因没买啦;自己村严格进行了防治消毒,不用担心H7N9传染啦……听着这些琐碎描述,李立平才明白,很多时候,村民们可能不是非要提出不合理的诉求,只是想要得到更清楚明白的回答,他们不是非要歪曲事实,而是他们真的不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

      然而她也知道,光是靠车上的倾听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她开始思考明白,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弯下腰俯下身,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村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够真正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为大家服好务,才能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效果。从安排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费体检到“全民参保”工作,从秸秆禁烧治理大气污染到H7N9的消毒防控,李立平走村串户,积极参与到村上的每一项工作中,认真听取村组干部及群众的意见,梳理工作脉络,思考工作方法。

      返程则成了她的思考时间,李立平会对自己一天的工作进行回放,思考需要自己做的是什么,能够做的是什么,需要努力去争取的又是什么。她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每一天进行及时总结梳理,回到家,便记录下一天的所作所思所想,形成了自己的第一书记工作档案。

    [1][2]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李立平(左一)下村走访

      奉献之心,从破土到萌芽

      一个月下来,瘦了也黑了的李立平已经俨然成为了古塘村的一员,会在街上被认识的村民叫住“幺妹,上次我问你那个异地搬迁,我符不符合申请标准嘛?”会在入户时被老奶奶招呼“幺妹,又下来了呀,今天不像那天那么冷了哈!”会在公交车上碰见认识自己的村民“幺妹,去我家吃了饭走吧,我家就在前面不远了。”会自己唤住曾玉贤奶奶家的大狼狗“妞妞”,不用害怕被咬;会在和朋友聊天时不自觉的说到“我们村……”

      一个月多下来,有苦也有甜。入户调查让每天的手机运动步数轻松上万,磨破的脚后跟,沉重的肩膀,每天近三个小时的通勤车程、2次倒车折腾让她回到家倒在沙发上就会睡着。

      可同时,村民也对这位“公交车上”的第一书记渐渐熟悉,村民们从一开始的家常寒暄到询问政策,再到请这位“第一书记”帮忙解决问题。村民们乐此不疲,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与村上的“书记”同坐一辆车,还能毫不避讳地咨询各种问题,很是方便。李立平也乐在其中,往返途中的3个小时成了她与群众另一种“亲密接触”的形式,成了她的另一个“流动”办公室。群众的各种问题为她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为了解答群众的各种疑惑,解决各种难题,她利用休息时间恶补农村政策知识,她不再是那个对政策一无所知的“外行”,不再是那个什么也帮不上忙的“弱女子”,不再是那个觉得3小时车程茫然又孤单的“乘客”。

      自贡市区开往古塘村的公交车虽然速度很慢,却目标明确,坚定向前!

      (沿滩区委组织部供图)

    首页 上一页[1][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