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种下“致富果” 奔上小康路
  • 种下“致富果” 奔上小康路

    时间:2019-11-02 17:53:36  来源:  作者:

    原标题:种下“致富果”奔上小康路

    金秋十月,草果飘香。怒江两岸茂密丛林里、山涧箐沟旁,一片片红彤彤的草果成熟了。漫山遍野中,飘散着草果清香的同时,不时传来果农采收草果的欢笑声和歌谣,幸福了这个秋收的季节。

    连日来,在云南能投怒江大峡谷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满载草果的大小货车频繁驶入,称重、卸货、质检,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堆积如山的袋装草果成了该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

    “现在正是草果收获鼎盛时期,每天都有几十吨鲜草果运送到这里。”云南能投怒江大峡谷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质检员李飞向记者介绍,自9月20日发布鲜草果采购信息以来,截至10月24日,共收购了340多吨草果。

    “我家种了40多亩草果,预计今年能采收7000斤左右,以目前价格来计算,大概有3万多元的收入。”在云南能投怒江大峡谷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余成忠拉着一车草果,排队等候给草果称重。

    “以前日子过得不好。种植草果之后,房子也重新修建起来了,有了存款,,还购买了一辆车并结了婚,生活越来越好了,希望未来的日子越过越好。”自从种植草果后,余成忠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怒江低势河谷气候适宜草果生长,发展草果产业具有很大的优势。近年来,中共怒江州委、州政府举全州之力决战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草果为核心的绿色香料产业,用百万亩“草果长廊”构筑绿色脱贫之路。截至2018年底,全州草果种植面积已由原来的零星种植不足万亩发展到连片规模种植108.21万亩,产值5.3亿元,一个新的绿色产业在怒江峡谷遍地开花、结果,正成为百姓奔小康的“致富果”。

    从福贡县匹河怒族乡到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底乡,怒江两岸,那些隐在密林中,在风中摇曳生姿、绿意盎然的片片草果地,组成一条绿色长廊。

    福贡县石月亮乡群众居住在峡谷陡坡上,近年来,该乡利用植被茂密、雨量充沛的优势,把草果作为精准帮扶的一大举措优先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石月亮乡许多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10月25日,一大早,石月亮乡米俄洛村村民四机开像往常一样,背着背篓来到离家不远的草果地里采摘草果,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当天,天空虽然下起了小雨,却丝毫不影响四机开采收草果的心情,脸上时不时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由于气候原因,江边一带的草果成熟得早,9月中下旬就可以采收,种在山上的草果成熟得晚些。在江边种起的草果快要卖完了,山上的草果正准备采收。”四机开说,以前种植玉米、水稻,一家靠种地、养鸡猪,年收入也只不过2000多元,吃不饱,还要靠政府救济,谈及过去,四机开不堪回首。

    “2010年县农业局发放了第一批草果苗,家里的20多亩林地种上了草果。2014年开始挂果,收入7000多元。现在一共种了50多亩草果,挂果以来,每年亩产不低于800斤,共收入20多万元,还建盖了一栋两层楼房,买了一辆摩托车。”四机开说。

    “现在草果是家里的支柱产业,加之山上的草果都是种在陡峭的林地里,除了种草果外,也没有其它更适合种植的庄稼,只要以后好好管理,相信今后日子会越来越好。”四机开对种植草果充满了信心。

    目前,石月亮乡草果种植面积已达7.5万亩,挂果面积达3.5万亩,产值达2000万元左右。小小草果,产生了大作用,成为山区群众的“金果银果”。

    “现在我们全乡老百姓,江西这片区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草果,平均每户种植面积10亩左右,对于家庭收入来说是支柱产业,百分之七八十收入都是以草果为主。”石月亮乡副乡长邓利才表示,下一步乡党委政府根据乡里的实际情况,将对全乡的草果提质增效补种补植,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脱贫的目的。(杨雪辉 杨梦魂 施华 和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