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房产新闻 > 呼唤人性化导向的住建规范
  • 呼唤人性化导向的住建规范

    时间:2016-09-30 02:35:00  来源:  作者:
    “大城市、居不易”。过去10年,京沪深房价翻了数倍,2014年“9・30”以来的两年,基本翻了一倍。目前,深圳(楼盘)购房门槛(业内俗称“上车盘”)已到了300万。也就是说,老百姓(603883,股吧)买房至少要拿出100万首付款。高房价背景下,深圳出现了6平方米超小户型住房,单价高达15万。据悉,该超小户型住房项目位于深圳房价最贵、公共配套最好的区域――南山区华侨城片区,周围商品住房价格已攀升至每平方米15万元左右了。如果算上赠送的6平方米厨卫面积,实际使用面积大概有12平方米,单价折算下来约7.5万元。据代理销售的中介介绍,该项目附带优质的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的学位,且在地铁站边上。难怪,尽管被戏称为“蜗居”、“蚁房”,仍被疯抢。

      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首先,该超小户型所在项目在售房屋169套,而6平方米超小户型房屋仅11套,并且是从每层楼两边犄角旮旯里挤出来的,居住舒适性很差;其次,所在项目并不是商品住宅而是商务公寓,无法附带学位;再次,该项目侵占公共空间,涉嫌违法改建销售,与规划验收不符,也不符合建筑规范关于采光、通风、消防、防灾和视觉卫生等要求;最后,疯抢这11套房屋的多数是投资客。在地方管理部门称此前从未批准过类似超小户型住宅项目,在今后规划审批中,将依法依规严格审查,确保住宅户型设计符合国家和省市的建筑设计规定及规范之后,“鸽笼房”事件戛然而止。

      据笔者实地调研,深圳“鸽笼房”事件出现并被放大,始作俑者是中介机构,其打着“刚需”轻松“上车”的旗号来营销楼盘。

      违法要打击、建筑须规范。开发商侵占公共空间,涉嫌违法改建销售;中介机构涉嫌虚假宣传,误导购房者;出于居住安全和基本居住舒适度的考虑,地方政府坚持基本的建筑规范等,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超小户型住房面世所引出的基本住房诉求,“刚需”和工薪阶层希望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扎根”等背后的问题,政府不能不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京沪深等城市的建筑规范如何更好地满足住房诉求和人居导向,是个不容再搁置的大问题。

      建筑规范当然应有对居住舒适和安全的考虑,问题是这个民生的大帽子如今已被教条化了,那就不免背离了市场的需求。当前我国超大城市的人口流动、住房发展局面,远远超出了政府规划层面当年的设想。在城市化的“下半场”,人口持续向现代服务业集中、公共服务优质的京沪深等超大城市迁徙。而基于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公共空间需求膨胀、解决“城市病”等方面的考虑,全国“一竿子插到底”、不分南北和城市级别的建筑规范,则刚性而冰冷,灵活和人性化缺失。同时,在新型建筑材料,现代空间技术、建筑和规划设计理念下,已有了更多灵活手段来满足通风、采光、视觉卫生等基本居住规范、舒适度标准。即便无法直接获得,但采用新型材料,空间上的有效规划和腾挪、基于人居需求的灵活设计,足以让人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获得同样的居住安全和舒适度。我国香港地区的一些新住宅设计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2014年7月,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在香港推出了历史上面积最小(18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岚山”,一面世即售罄。

      事实上,在香港,30平方米住宅已算是大户型了。在上海(楼盘)或深圳中心区,若拥有60平方米的住房,也算是居住条件很好的了。笔者相信,人口继续向京沪深涌入,这种观念会更强化。如同拥挤和污染一样,享受超大城市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优质教育医疗,就得忍受超大城市的“城市病”,包括居住超小型。更何况,超小型居住是工薪阶层“扎根”大城市,获得资产溢价,并靠自身努力改善居住的第一步和最重要一步。

      在我国香港地区,有两类超小户型住宅,“房”和“蚊房”,前者是给无房并流落街头的穷人居住的,位于香港市中心,租金水平不到同区域商品房的十分之一;后者是给中产阶层准备的,价格也低很多。但是,内地房屋供应和设计基本被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景观追求所俘虏,人性化居住诉求被忽视了。近年来,由于房价上涨,豪宅和大户型住宅更受市场欢迎,于是豪宅和大户型大行其道。2015年,片面强调市场和去行政化,“90/70”户型限制政策也被一股脑丢弃。于是,大家看到,在京沪深等特大城市,住宅户型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动不动就是“某某一号”、“某某庭院”,商品住宅全面豪宅化,这是完全脱离国情的。

      照理说,在京沪深的房价两年翻了一倍后,“刚需”和工薪阶层买房越来越困难,住房规划和建设导向,理该多增加中小户型、低总价住宅,建筑规范相应也要因形势而与时俱进。无奈,事实是中小户型、低总价住宅被唯利是图的市场全面挤出。试想,满眼都是100平方米的住宅,哪怕房价下跌一半,“刚需”能买得起吗?因此,违法要打击、建筑有规范,但住房建设和规范的导向,该转向人性化的居住诉求了。

      (作者系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