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房产新闻 > 真实陈启宗和宁高宁的城 商业人物志之观点印象
  • 真实陈启宗和宁高宁的城 商业人物志之观点印象

    时间:2016-10-24 11:44:26  来源:  作者:

      编者按:中国商业地产兴起之迅速,让人们看到了短短数年间就席卷全国的商业地产热潮。但这兴旺的景象,短短数年后又似乎在快速消融,就像阳光下的冰雪。

      对比一些我们正在学习的对象,中国现代商业地产缺乏的是根基与底蕴,而这些需要时间。

      我们最不应该担心的就是时间,因为我们拥有后发的优势,只要善于学习和融合,那么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加上独有的发展速度,铸就属于自己的现代商业地产典范与成就。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直到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为中国商业地产长远未来而努力,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寻找到一批为中国商业地产起步与发展做出莫大贡献的标志性人物。

      他们的角色各异,成就各有不同,但毫无疑问,他们代表着过去这数十年间中国商业地产领域的一批探索者、领航者。

      今天,我们将看到的是港资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以及央企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真实的陈启宗

      在这个行业,陈启宗算是一个独特或者超然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是非面前拒绝中庸和妥协,还在于他对企业经营和为人处世有着一套自己的哲学。

      活跃在当前政商界的香港企业家中,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大抵是普通话说得最好的一位,以至于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将他归为“另类的香港人”。

      虽然已经非常熟(楼盘)悉,但对于陈启宗先生的定位却仍然有些迟疑――企业家、慈善家、常识评论家、彬彬有礼的公众人物、温厚的长者?

      我们所努力寻找的一个真实的陈启宗,在这不断变换的角色中被模糊了,也许这就是陈启宗。

      佩戴着金色圆框眼镜,胸前的衬衣口袋里总会别着一到两支笔。在大多数的演讲场合,陈启宗会习惯性双手撑着主席台,然后开始自己抑扬顿挫的演讲,情绪高昂时,他还会提高声调。

      陈启宗有一个随身携带录音笔的“小习惯”,在遇到重要事情或者突发奇想的时候,他会悄悄地拿出录音笔“自言自语”,录完之后再默默地放回口袋。

      在这个行业,陈启宗算是一个独特或者超然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是非面前拒绝中庸和妥协,还在于他对企业经营和为人处世有着一套自己的哲学。

      不论在什么场合,你所见到的陈启宗一定是精神矍铄的,即便前一夜他可能只睡了一点点。

      陈启宗从来不否认自己是靠着内地的机遇获得今天的成绩,很多次在回答有关香港和内地的问题时,他都坦率地说,一些香港人放弃内地的商机不把握,扯一些有的没的,是愚蠢至极。

      “钱在内地,有钱你不来赚,你是傻瓜,是笨蛋。”

      恒隆是香港最早的一批地产企业之一,它与太古、新鸿基、长实等商业地产骄子几乎诞生于同一时期。陈启宗接手恒隆集团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当时他所面对的恒隆,已远离昔日的辉煌和声名远扬。

      恒隆曾经与香港地产的黄金二十年擦肩而过,这时摆在陈启宗面前的恒隆,颇有点“百废待兴”的意味,他把内地作为追赶二十年的新赛道。

      1992年,恒隆开始进入上海(楼盘),陈启宗的投资逻辑和大多数港资企业如出一辙: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初入内地的恒隆,一出手便做了两个至今在国内商业地产圈仍属标杆的项目――恒隆广场和港汇恒隆广场,前者位于寸土寸金的南京(楼盘)西路,后者坐落于徐家汇(002561,股吧)商圈中心,这两个项目奠定了恒隆在内地商业地产的江湖地位。

      陈启宗的营商逻辑并不复杂,只选好的,只做对的。在香港之外,恒隆已在上海、天津(楼盘)、沈阳、济南(楼盘)、无锡(楼盘)、大连(楼盘)、昆明(楼盘)及武汉(楼盘)投资超过千亿,发展10个以“恒隆广场”为旗舰的世界级大型商业群项目。

      在内地开枝散叶后,“恒隆广场”也成为所在城市几乎家喻户晓的品牌,是汇聚世界顶尖时尚产品及高消费品牌的代名词,同时也是高回报率商业项目的象征。

      在带领恒隆的同时,陈启宗也活跃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论坛和政商活动上,不时可以听到他对房地产市场以及经济形势“指点江山”。

      2007年,在博鳌(楼盘)房地产论坛上“拥抱熊市”的言论,也让外界看到了陈启宗和恒隆的另一面。

      陈启宗亲身经历多次楼市沉浮,这使得他总结出了顺应经济周期运作的经验。陈启宗称,熊市是一个珍贵机遇,每家公司都应善加利用。可惜,大部分商人不以为然。人人对牛市趋之若鹜,但懂得欣赏熊市的人却少之又少。

      陈启宗对于“好”和“对”追求并不仅仅体现在经商方面,他还热衷于慈善和社会活动。2014年,陈启宗兄弟通过家族基金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捐款3.5亿美元(约21.5亿人民币),刷新了该校378年校史上的捐赠纪录。

      财富对于陈启宗而言只是一个数字,数值的多与寡并不是最重要的。精神富足独立、做自己爱做的事,陈启宗在港商中是特立的存在,但他并不孤独。

      宁高宁和他的三座城

      每到一个平台,宁高宁都留下了一段商业传奇,“万象城”、“大悦城”、“览秀城”衔接起了宁高宁职场生涯中三段不同的履历。

      身着深蓝色西装,笑容可掬的宁高宁出现在了长沙(楼盘)金茂览秀城的开业盛典上。

      “览梅溪丽影,秀城市缤纷”,这样的宣传口号颇为契合宁高宁为金茂商业取名“览秀城”的初衷。

      他并不常出现在媒体面前,但这丝毫不影响宁高宁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国企放牛娃”、“红色摩根”诸如这样的称呼已经伴随他走过了十余年。

      从华润、中粮到中化,对宁高宁来说,改变是的平台,不变的是初心。

      1986年,美国学成归来的宁高宁加入华润集团,从此开始了传奇般的职场生涯。在自己的角色定位中,宁高宁戏谑地称自己是“国企放牛娃”。

      他是一个精通资本和商业逻辑的管理者,超凡的胆识加上熟练的资本运作手法,造就了华润和中粮这两座商业帝国。

      每到一个平台,宁高宁都留下了一段商业传奇,“万象城”、“大悦城”、“览秀城”拼接起了宁高宁职场生涯中三段不同的履历。这“三座城”,也成为了这位商业巨匠身份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部分。

      宁高宁的商业哲学中,第一个一定是经典。2004年,当占地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深圳(楼盘)华润万象城问世时,外界不无震撼,这个仿照东京银座的商业综合体时至今日依然是国内Shopping Mall的范本。

      宁高宁喜欢看书,写文章,他一直强调“喜欢读书的人,坏不到哪儿去”。熟悉宁高宁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爱好是逛书店、看书,家有两万多册藏书。

      当了商人之后,这个嗜好一直没丢,而且一直在写,万象城、大悦城到览秀城的命名背后,正是他在阅读中沉淀下来的智慧。

      万象取义“宇宙内外一切事物或景象”,毫无疑问,宁高宁希望传递出一种这里业态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意思;“大悦城”源自宁高宁夜读《论语》时,读到“近者悦,远者来”时,忽然有了灵感,释义为“创造喜悦和欢乐,使周围的人感到愉快,并吸引远道而来的客人”;览秀城的由来则启发于杜甫《望岳》中的诗句“造化钟神秀”和“一览众山小”。

      在商人和文人之间,宁高宁有过犹疑。1979年考大学时,宁高宁的理想是当作家,所以第一志愿报的是中文系。在山东大学当教授的舅舅知道后,跟他说靠写字不一定能吃上饭,于是他转学经济,从而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位商界奇才。

      他是很多人眼中的老师,包括任志强。在离任中粮的消息出来后,任志强在微博上第一时间转文并评论说“宁总,我的老师”。

      宁高宁给任志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资本运作能力优秀”,他并不否认是宁高宁真正带他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如果没有宁高宁,可能就没有华远和万科的现在。

      挥别留有遗憾的中粮奔向中化,宁高宁留下了《如果》和不尽的牵挂,但我们不妨将这看成了是他在攀向新的高度。

      也许有一天,他会赋诗又一首:“如果我白发苍苍,我仍要回到中化。仍要和大家相聚,欢声笑语,慷慨激昂……多好啊,和我们年轻时一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