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天津新闻 > 【津云现场】无人驾驶车在津“越野大战” 记者跟随裁判车“点评”战况
  • 【津云现场】无人驾驶车在津“越野大战” 记者跟随裁判车“点评”战况

    时间:2018-05-16 15:19:22  来源:北方网  作者:张赫洋

    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

      天津北方网讯:5月15日,第二届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无人驾驶组越野场地赛在东丽区举行。上午10时,十余支参赛车队在比赛现场准备就绪。津云新闻记者搭乘裁判车,“尾随”参赛的无人驾驶车进入越野赛场地,体验“未来驾乘”感受。

      两道关最考验参赛车辆

      涉水、弯路、窄路避障、团雾区、沙路……越野场地赛道模拟各种难度路面,考验参赛车辆的“智慧”程度。

      本次比赛,是穆丹第二次作为无人驾驶挑战赛裁判出场,她认为今年的赛道更具挑战性,“本次越野赛道路况复杂,不同于去年的平路行驶。”

      来自长安大学的“前行者”无人驾驶车挑战赛道的过程中,穆丹认真记录着该车过每一关的表现,主要评判标准有两个方面,包括考点和路段。“考点指路面上设置的各种障碍,例如需要车辆上下坡时自动减速,在前面有牲畜的时候及时避让。路段部分考验车辆行驶的平顺性以及速度。”

      在跨越实体障碍物这一关,受到车身前方左右两边隔离墩的影响,“前行者”停下了脚步。参赛队员通过人工干预,车辆得以继续前行。“车辆在避障算法上还有待精确。”参赛队员表示。不只是“前行者”,不少参赛车辆都在这一关吃了亏,扣了分,有的参赛车甚至直接撞上障碍物。

      越野赛场“险象环生”,让车辆“深陷”的另外一关是泥路坡道行驶,多辆参赛车通过这一关时,轮胎原地打转无法完成爬坡。“因为无人驾驶车的‘头脑’程序是经过设定的,爬坡动力有相应的数值,因为参赛车辆多次碾轧,水坑里的泥发生沉降,导致坡度增加,所以很多车不能自行调整到合适的动力,无法完成爬坡。”穆丹表示。

      穆丹认为,无人驾驶车的终极目标是“达到和人力驾驶一样的程度”,但是本次比赛的参赛车辆还未能做到尽善尽美,“无论这场比赛谁是第一名,也不能说表现完美,只能说是综合得分最优。”

      “大脑”由五六岁成长到七八岁

      在无人驾驶领域,“老带新”的传承性非常重要。“去年我们队是第一名。”军事交通学院猛狮车队队长赵凯认为,高校研发无人驾驶车,往往会出现因学生毕业产生的新老交替问题,“今年我们老带新,希望快速培养优秀新队员。”为了备战此次比赛,猛狮车队过去一年经常工作到后半夜。

      “我们希望无人驾驶车日后可以比人力开车更灵活,因为人会疲乏,而无人驾驶车不会。”赵凯说,“相比于去年,我们其实优化了很多算法,比如感知算法、规划算法,让这辆车的‘眼睛’看得更远,‘大脑’由五六岁成长到七八岁。”

      不过,智能车要达到成人的智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是北京联合大学参赛车辆

      一部手机就能控制

      未来,无人驾驶车能否尽快普及,降低成本是关键因素之一。

      猛狮队的参赛车辆各种智能装备加在一起,共耗资200余万元。军事交通学院副教授刘洪泉认为,只有降低成本,才能让智能无人车更加普及。

      目前,国内研发无人驾驶车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三类机构。“这三个方面各有所长,高校和院所人才多创新性强,而企业则更偏向于经济效益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某些技术领域,国外更强一些,但是国内技术近年来也开始突飞猛进增长,无人驾驶汽车通过雷达、前方摄像头感知行人等障碍物,而大脑则是由车辆上安装的一个控制机来控制。

      日后,就如电脑近些年越发小型化轻便一样,控制机会越发聪慧小巧,甚至一部手机就能控制。(津云新闻记者张赫洋)(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