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天津新闻 > 借“众力”与“众智”──涵养闻过则喜的胸怀
  • 借“众力”与“众智”──涵养闻过则喜的胸怀

    时间:2021-03-12 16:43:05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金之平

    天津北方网讯:多年前,语文期刊《咬文嚼字》曾对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作品“挑刺儿”,指出一些语言、历史等方面的错误。铁凝得知后诚恳地表示感谢,她说:“作家尤其需要这样的‘挑毛病’,这能让我们在创作时更多一些对语言文字的珍惜和警觉。”

    这番话不仅表达了闻过则喜的胸怀,也道出了闻过为何而喜。“更多一些对语言文字的珍惜和警觉”,说到底是一种改观、进步。知过改过能有所得,当然值得高兴。

    辩证地看,不足与进步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知不足,才能发现可进步的空间。闻过则喜,首先喜在于此。古人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检身若不及”,能够自己找到不足当然好,但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阅历经验等毕竟有限,即便想自我完善,有时也未必清楚哪里是短板弱项。闻过,则是通过他人来发现问题,借“众力”与“众智”打破“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与其说这是接受批评,不如说是得到点拨,这样的好事,求之不得。

    闻过则喜的另一原因,在于可以提升本领。勇于发现不足的人,总是敢于消除不足,对着问题穷追猛打,寻求解决之道。当年,志愿军战士张桃芳一心想当战斗英雄,没想到打靶训练一直脱靶,被班长批评“空有战斗热情,技术却不行”。于是,张桃芳吊沙袋练臂力、白天黑夜地练瞄准、学着计算提前量,终于苦练成一名狙击手,创下狙杀两百多名敌人的纪录。实践一再证明,解决问题、攻坚克难是一个突破的过程,既能提升专业水平,又能锤炼工作作风,问题越复杂、难度越大,我们所能达到的上限就越高。“闻过”创造了超越自我的机遇、提供了上升的路径,怎能不喜?

    矛盾的双方总是此消彼长的,问题少了一个,成果就多了一点,个人以此有所成长,事物以此向前发展,社会以此能够进步。看到这点,是闻过则喜最深层次的原因。站在哲学层面审视“过”,就不会计较其表面上的“伤害”,而会注重“愈后”的好处。这既决定了我们在问题面前是笑还是怒、处理起问题来是认真还是懈怠,也决定了我们究竟会一直前进,还是原地踏步乃至倒退。

    莎士比亚曾说:“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如果闻过则喜能成为我们乐于追求并达到的境界,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便是你我成长之福、社会发展之福。(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