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天津新闻 > 李鹏:新型城镇化理论及实践
  • 李鹏:新型城镇化理论及实践

    时间:2017-07-22 20:15:53  来源:天津北方网  作者:

    2017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李鹏

      天津北方网讯:7月21日,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联合举办的2017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李鹏进行主题演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很高兴这是第三次参加城镇化的论坛,每次收获都很大。下午开始的这一段主要是由我们这些参与课题的研究人员给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介绍一些我们研究的新成果。

      今天上午,领导和中建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掀起了高潮。我希望下午的发言也能够给今天下午的嘉宾带来新的高潮,让大家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我想讲的问题是新型城镇化中如何坚持和实现以人为核心这个命题。今天上午几位专家实际上也谈到了,我就想重点谈一下我们怎么去关注人。到这个时候,下午论坛大家头脑有点松驰,我先从一些我的调研和我看到的一些城市的情况谈几个问题。

      上午讲产城融合,“产”,大家很容易理解,产是产业。那“城”指的是什么?如果没有人的话,有产业吗?没有,也没有城。如果细想一下,产城融合实际上是产业和人的紧密结合,工作的结合,生活的结合。所以,“城”的核心就是来提供人生产、生活。现在的城镇跟过去比就是摆脱了农村对自然的过度依赖,我们进入现代城市以后,有一种更高层次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说白一点,中央在2014新型城镇化里讲“以人为核心”,大家也深刻理解它的背后很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城镇化阶段性的一个转型,中国过去的城镇化见物不见人,由于见物不见人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因此,现在要重视人和产业结合来促进城市的发展,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这个结合问题上,它怎么能够推动一个城市的发展?另外,如果结合不好,怎么会阻碍一个地方的发展呢?我们想举一些例子来看,从我看到的一些情况来举例。

      最近,中国和印度关系有点紧张,十多年前我去西藏,最高走到6700米的海拔高度,我们也到了一个边防站上,名字我记得,“扎西岗边防连”,是属于西藏阿里地区镇下面的边防连。印度人老耍小聪明,比如说中印之间有界河,原来划定了。原来我们看印度士兵老往河岸里面投石子,后来发现吃亏了,我们界定这个界河的时候是以中间线为界,中间线那边是印度,中间线这边是中国,投进去石子以后,中间线无形中往这边靠,通过这些小动作得到一寸的土地。

      最近又有一个电影叫《冈仁波齐》,讲西藏和内地发展是相对滞后的,但是西藏地区和不丹、尼泊尔相比,我们发展非常快,一个是他们经济上发展越来越依赖中国的西藏。另外文化信仰上他们要到中国西藏阿里朝拜神山,还有转神福。所以这就给内地务工人员到西藏发展提供了机会,四川人就在西藏打工,阿里所在就是(西川)河镇。当时去的时候人口1万人,现在人口大概有两万人,看似人很多,但是这个城市建设并不好。很遗憾,他没有充分体现藏族的特点,盖了很多简易的住房,是内地的那种形式,内地的民族文化特色提供并不充足,所以内地人挣完钱以后就走了。

      除了挣钱以外,这个小镇没有足够的吸引人,流动性很强。所以现在特色小镇,很多发展当中集中了这一个规律和问题。

      我在厦门生活过几年,毕业以后去了中央党校,最近厦门市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就,鼓浪屿申遗成功。90年代的时候,鼓浪屿是衰败的,虽有名气,但是旅游并不是很火热。近些年来,随着旅游的火热,同时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过去那些封存下来的老房子被很多人租用过去以后,改造成各种各样的民宿、民居,这个改造的成功之处就是它不仅宜看、也宜居,这样就把自然、人文、历史、文化充分结合起来。所以它等于是充分考虑了人的多元化需求以后,经过这种岛上的现代化设施以及内容的改造提升,使它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另外一个,作为厦门市来讲,它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是失败的,到现在为止,厦门60%-70%靠房地产。可是厦门有一个地方到现在为止稍微有所改变,过去是独一无二的南方之墙。厦门市依托厦门大学到现在没有发展起真正有竞争力的高科技现代产业园区。无论是它的生物、武装,还是现代的海洋,还是它的物理、化学都没有发展起来。可是大家知道深圳,它过去只有一个所谓不知名的深圳大学,后来经过当地政府不断的推动,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创新性产业中国引领性的城市。

      为什么从没有变有了?今天我们是看到了各种产业,但是实际上那个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建设的重点都围绕着怎么吸引各种各样的人才来做,厦门市尽管有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人才资源、知识条件,但是它的产业定位、它的城市发展没有真正考虑怎么把这些人才的能力激发出来,转化成知识、产业,进而转化成财富,所以导致厦门市到现在为止它的主要经济支柱是房地产业。这是一个例子。

      还有一个,大家经常去上海,中建方程在上海也有很好的项目。第一个大家知道,上海服务业水平比北京高很多,上海的服务业水平非常符合当人们富裕起来的小确幸,生活很舒适,这个小确幸内在背后就是我的服务业、我的产业、我的商业对比着人们各种细化的需求,这是对于人的需求。盯准了人,人觉得舒适,幸福感强,所以在这个城市你才愿意待下去。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再有一个,几年前我们去它的金桥开发区,当时开发区管委会在发展过程当中也按照全国统一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区的建设模式搞了很多产业项目、房地产等等。但是他留了一手,他在这个开发区中间最好的那块湿地,大概有不到1000亩,留为政府的公用用地,在这个公用用地上建的是高档公寓和别墅,留给谁用?留给他引进500强的时候这些500强的高管用。还不能卖给高管,卖给你就成为私产了,政府就没有配置的能力和配置权限了,我只以很低的价格租用给这些高管。

      因为它是一个高端的生活区,所以设施很健全,又是低廉的价格。所以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当500强企业进来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很充分的吸引力或者说竞争条件。这个条件实际上既提前考虑了产业,又考虑了引领产业、支持产业发展的这些人。

      北京也有很多方程的项目,去年的时候我们去看亦庄开发区,亦庄开发区是工业开发区,现在都没有地,新项目没有地(其实有地),但是为了引导工业产业机构实现转型,他把前几年未开发的或者是低端产业没有形成发展空间的,他把这个地想办法回收以后并没有就地拍卖再卖给新的企业进驻,而是把这个地转化成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或者是公租房。这个房子针对谁的?他不搞商业房地产开发,他针对在亦庄开发区那些就业、打工的外来人口,无论是一般性的工人,还是工人中的这些管理人员,还是外来的在企业里的中层干部,因为他没有户口,也没有实力在北京买房子,但是对亦庄很多企业来讲,是支撑性的人才,所以他们把土地回收以后,改造以后提供给各种各样在这里的外地人口的租住房,根据你的能力、根据你的经济条件、根据你的需求。

      这几个情况我们想说明,我们讲产城融合都是强调培育产业,可是现在大家看到,每一个产业背后的发展靠谁来支撑?靠不同层次、各种层次的人在支撑,中、高、低端的人。刚才举例子,我们有高端的商务、有高科技、有普通的公寓,每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培养自己的特色优势,但是支撑优势背后是不同层次的人。所以,要想让一个城市真正发展下去,一句话,我觉得就是城市因产而兴,但是因人而活,这才是可持续的。

      回到今天这个大主题上,大家看到,中央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前面我们很多专家都讲到了,也可以感受到,中国现在需求已经多样化了,所以我们在城市设计中要面对众多的多样化的需求,而这背后大家要深刻的体会到或者要认识到我们理论上的两个命题,一个命题中国在经济上进入新常态,进入新常态以后,产业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在拼你的要素的时候,这里面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土地是稀缺的,但是如果高价的土地没有产生高的价值,但是产生高的价值是高净值、高附加值产业,真正能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的是高端人才。

      所以,新常态以后,我们要深刻的看到,今后产业的发展、竞争(包括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各种各样的劳动力和人才,普通竞争是一般性的技能型人才,高端产业竞争的是高净值、知识性人才,设计产业的时候要遵循产业背后人的需求,才能让这个产业有吸引力、有支撑力。这是经济上的一个理论。

      第二,中国现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的最后五年,除了大量的高端人口,还有大量中低端人口也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社会建设也需要在城镇化建设中,除了建设这些外表看起来华丽现代化的高端社区以外,也要有建设一些清洁、实用、干净、特色的工业城区。比如说中建建的海淀区的北安河项目,都是回迁房,回迁房造价要低,但是功能要全,结构化要合理,这符合海淀北部地区的产业转型、经济转型。

      所以,要说城镇化自身的理论有很多,但是城镇化是靠什么?是靠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的,它有引领作用,但是也要靠推动。所以中国现在在经济上进入新常态,在社会建设要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几年,要求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不只是看到自己的城镇,也要看到大的转型对我们城镇所提出的要求。

      所以,在这样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整个社会多层次的需求就提出我们在城镇建设中你要满足这么多层次的需求,而满足这些多层次的需求。刚才我所列举的城市例子都想说明一点,就是满足人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求。所以,现在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是做一个特色小镇、一个产城融合,一个城市综合体还是一个现代化城市,你这个项目最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否可持续,就看你提供的这个方案或者是硬件、软件条件能否为这个城市容纳不同层次、各种层次的人提供分享城市的条件,利用城市获得自己发展机会的空间。如果你能够提供这样的条件或者是空间,有人产业就可以发展,活力就可以增加,房子就可以卖出去,经济循环就可以实现。

      最后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未来的城市竞争、产业竞争就是人的竞争,各种各样的人的竞争。我们在打造城镇的过程中,你讲产城融合,我个人认为,产城融合背后是对准支撑你产业发展、支撑你城市发展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如果这个对接做得成功,我们这种项目的成功概率我个人认为就会增强,如果对接的不准确或者链接的距离比较远,这个项目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这是我对新型城镇化中以人为核心这个问题谈的一点认识,谢谢!(“津云”――北方网编辑尹辰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