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天津新闻 > 记市水务局驻桃花寺村帮扶工作组:再造青山秀水
  • 记市水务局驻桃花寺村帮扶工作组:再造青山秀水

    时间:2017-09-05 18:20:14  来源:天津北方网  作者:日报汪宗禧 赵煜
    改造后,污水沟成了景观河。

      天津北方网讯:8月31日,帮扶蓟州区桃花寺村4年的市水务局干部刘学军要回原单位了,乡亲们倾村相送。执手相看泪眼,难舍依依别情。挥手转身之间,留在刘学军身后的,是花果满山、叠瀑流泉,是一个风姿绰约的秀美山村,是众乡亲富足幸福的日子……

      道光《蓟州志》载:“桃花山,在州东十八里,山有桃花,放时较他处独先。山半有涤襟泉,纡曲流绕,碧澄可爱。有刹名桃花寺,为銮舆必经之路……”山下有村,名曰桃花寺村。村民多为清廷行宫旗人后裔,出身显贵。后沦落凋敝,虽美其名曰“桃花”,却早就找不到一棵桃树。垃圾满村,污水满沟,严重威胁着山下于桥水库的水质安全。

      2013年8月,天津市水务局派出帮扶工作组进驻桃花寺村。刘学军既是帮扶工作组组长,又担任桃花寺村“第一书记”。

      抓生活 让家家水管淌起来

      由于自来水管道埋深不够,一到冬天,桃花寺村40余户自来水管道就会被冻住,村民就断水了。到帮扶组进驻时,桃花寺村自来水断供已持续近10个冬天了。

      老百姓盼水盼了10年,不能再等了!没等帮扶资金批下来,刘学军就自己垫钱先行施工了。市水务局7万余元帮扶资金也紧跟着到位了,终于抢在冬季来临之前,把山上的御泉水引入村庄。隆冬时节,村民再也不用冰天雪地里到处找水了。汩汩御泉,四季长流,滋润了寻常百姓,也为水务局今后的帮扶工作开了一个好兆头。乡亲们说,市水务局帮扶组和刘书记一进村,就给咱送了这么大一个礼,桃花寺村有盼头了。

      抓环境 让村庄美起来

      这个满族村,如今重又焕发出浓浓的满族风情。路两侧民居墙面上,极富满族风情的剪纸、贴画映入眼帘,整洁的村路上,宫灯常明,与行道树、花灌木相映成趣。一条景观河穿村而过,层层叠叠的瀑布,从山上蹦跳而下。河里开满荷花,甚是养眼。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河边观景拍照,甚是惬意。

      “以前这就是条垃圾污水沟,全村的垃圾都往里扔,全村的生活生产污水都往里排。那个臭呀,连苍蝇都不敢靠近。”桃花寺村依山傍水,后面是山,前面不远处就是于桥水库。村里环境好坏,不仅关乎村子的发展,也关联天津大水缸于桥水库的水质。“这是一块生态毒疮,一定得割除它!”刘学军带着帮扶组为村民送水送生意做了很多好事,村民服他,尽管一时看不出治理这条河有何好处,还是听从了刘学军的号召,一冬一春清垃圾、挖毒土,硬是从这里清理出4000多立方米陈年污垢。

      可是光清理不行啊,就怕过一阵子死灰复燃,又会变成老样子。于是,刘学军向上级陈情,市水务局慷慨相助,一次投入270余万元专款用于桃花寺村河道治理以及景观河建设。刘学军和村民一道,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又拼了一冬一春,最终把这个污染源改造成了飞瀑流泉的景观河,既保护了于桥水库的水质,又把岸边的桃花寺村装扮得清丽可人。

      抓生态 让村子活起来

      桃花寺村口有一片桃林,虽已过了花期,但是叶密果艳,甚是茂盛。“我们桃花寺村过去是徒有虚名,哪里有什么桃花呀。是刘学军书记到村之后,自己花了5000元买来各种桃树苗栽到这里,桃花寺村才算有桃花了。”在这片桃林旁边,竖着个牌子,上面写着“桃花寺村污水处理工程”。打开井盖向下望去,每个井内都有水在翻滚。“全村各类污水都集中在这里处理了。”刘学军趴在地上,从井里舀出一杯处理过的污水。记者凑到跟前望闻一番:澄澈透明,毫无异味儿!

      “我们引来天津科技大学的污水处理技术,才彻底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的难题。”刘学军说,“村里的污水全都排放到这里,处理过的水质更是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可一年只花几千元电费呢。”污水在这里处理后,一部分用于灌溉,另一部分则会流入景观河中。

      处理、循环、再利用,一个小山村真正做到了污水不出山、零排放。刘学军说:“我们天津市水务局又为此投入170余万元,绝对超值。”

      环境就是生产力

      桃花寺村人均两亩多山地,一家一户的独立经营模式,把全村劳力死死捆在山上,人均年收入才1万多元。

      “环境就是生产力,有花才招蜂蝶来。”如果将村内的土地集中起来,不但可以引来投资,兴办绿色产业,还可以解放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为此,刘学军利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和村委会、市水务局渔阳镇政府到处去招商引资。几个大型企业来村里考察后,对桃花寺村环境喜爱不已,决定在此兴办绿色有机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祖上的地,怎能交给外人?”有村民钻进了牛角尖。刘学军一遍遍做工作,讲道理,算收入,终于把全村村民的工作给做通了。土地流转到3家企业后,分别建成了生态有机蔬菜基地、樱桃基地和露营公园。村民就近上班,既拿到土地租金,又拿着薪金,收入成倍增长。

      游人多了,原来的两家农家院远远不够用,于是,刘学军又帮大家建成了18家农家院。而今一到旅游旺季,家家游客爆满,不出村一年就收入十几万元者大有人在。从帮扶组进驻到去年年底,桃花寺村集体年收入增长了5倍,村民人均收入保守估算翻了一番。

      刘学军和他的帮扶组走了,留下一串扶贫佳话,留下一片秀水青山……(“津云”―北方网编辑曲璐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