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捕捉金融犯罪案件的蛛丝马迹
  • 捕捉金融犯罪案件的蛛丝马迹

    时间:2017-11-13 15:22:17  来源:东方网  作者:赵思宇

    原标题:捕捉金融犯罪案件的蛛丝马迹

    据《劳动报》报道,上海的金融事业处于全国发展前沿,打击金融领域犯罪,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林植自2002年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经侦总队一支队从事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现任一支队七探组探长。常年来,他坚守在岗位一线,为市民的经济财产安全保驾护航。近三年先后成功侦破、处置上海泛鑫保险代理公司集资诈骗案、沪易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等一系列公安部交办、督办的重特大案件,为受害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亿元。今年5月,林植被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连续作战打击金融诈骗

    2013年8月12日,临近下班时间,经侦总队突然接到上海市保监局的紧急报案。上海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涉嫌经济犯罪,公司高管陈怡、顾问江杰已经携款潜逃出境。林植和同事们连夜进行调查取证,快速掌握泛鑫公司的犯罪手法以及陈怡、江杰的主要犯罪事实。第二天,在掌握确凿证据后,林植所在的一支队迅速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同时,第一时间确定了嫌疑人“从香港起飞、途经韩国、落脚斐济”的外逃轨迹。专案人员通过与检察机关、公安部、国际刑警组织成员国的多方配合,仅一周时间,就将乘机逃亡他国的犯罪嫌疑人拦截抓获。

    “泛鑫案”涉案金额高达13亿元人民币,涉及3000余名投资人,造成实际损失8亿余元。其佣金计算方式、缴费支付模式都异常复杂繁琐;公司业务员人数达500多名,调查取证工作量非常大。林植带领取证人员在一周内就完成了500余名代理人的取证工作,为后期追赃挽损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连续一周没有好好休息的他,还率领干警分赴江苏、浙江、香港等多地开展调查取证和资金查控工作。加班加点厘清上千个涉案资金账户的往来关系,深挖出犯罪嫌疑人企图向外转出的5000多万元赃款。争分夺秒地为投资人挽回巨大损失。

    嗅觉敏锐起底非法集资

    “有赃必追、追赃必尽。”看似冷冰冰的数字,很可能是老百姓毕生的积蓄。在林植眼中,哪怕仅有一丝可能,也要把赃款追回来。2014年3月,邢某创立“沪易贷”互联网金融公司网站,通过“保本高息”吸引投资。一年多时间过后,集资金额已高达1.9亿余元,600余名投资人遍布全国各地。而就在此时,其官网上突然发布消息称,要延时兑付投资人本息。这家网站上的异常举动,让林植觉得有些不对劲。“募集资金数额很高,年化收益率对外声称高达59.2%,如今又出现资金无法兑付的情况。”掌握线索后,在没有投资人报案的情况下,林植分析认为,有必要深入调查。2015年4月29日该案正式立案侦查,林植发现,尽管“沪易贷”网站上列出了大量投资标的,现实中却没有真实投资项目。“表面上投资人的钱进了项目,可实际上进了邢某个人账户。”P2P网站作为中介,本应只在促成交易中收取服务费,“沪易贷”却将资金截留在个人手中,很可能涉嫌犯罪。果然,经营仅一年,该网站就因无法按时收回借款,造成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兑付投资人到期本息。邢某在2015年11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逮捕。涉案公司经营地址设在安徽,林植先后6次赴安徽合肥等地追缴赃款。他不放过每一笔小数字、小账户,坚持不懈地追缴巨额资金。

      耐心细致安抚群众情绪

    侦办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不但要承受侦查破案的繁重工作,更要做好安抚受害群众情绪的工作。“部分受害人上当受骗后,愤怒、沮丧、失望等多重情绪混合在一起。使得他们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难免有不理智的想法和行为。”林植说,“我们会和受害群众保持沟通,及时把追赃的情况、大致的侦破进展告诉他们。”

    由于平日有大量的案侦工作在身,林植常常会利用周末或下班时间来接待群众,先后接待涉众型案件受害群众200余批次。在接待受害群众过程中,他不厌其烦地倾听着每个群众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及时做出解释和疏导,努力抚平群众遭受的精神创伤。“沪易贷”案件成功告破后,受害群众自发组织为林植送来一面锦旗表达他们的敬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