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2017上海艺术商圈” 536场活动吸引近25万人次参与
  • “2017上海艺术商圈” 536场活动吸引近25万人次参与

    时间:2017-12-27 15:33:0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原标题:“2017上海艺术商圈”536场活动吸引近25万人次参与

    从《红色娘子军》到《泰坦尼克》,悠扬的电影乐曲在香港广场回荡。来自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乐团12月26日为上海市民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交响音乐会,为“2017年上海艺术商圈”画上完美句号。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商务委共同发起和指导,各区文广局和商务委联合主办的“2017上海艺术商圈”4月8日启动,在静安、黄浦、长宁、虹口、杨浦、闵行、浦东等7个中心城区的26个商圈完成536场活动,参与人次近25万,平均每天举办2场,覆盖期间全部节假日。

    孩子们刚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皮影戏的演出,演员们当场开课的皮影制作工坊马上响起了欢声笑语;当高岛屋的商场里回荡安达乐队的呼麦和马头琴乐声时,川流不息的人群迅速包围了舞台。送往各大商圈的艺术活动,并非是各文艺单位现成节目的复制和照搬,而是根据商圈的人群需求、环境要素、流动性大等特点,进行了创意性策划与制作。今年的536场活动中,音乐舞蹈类演出占58%,戏剧类演出占9%,亲子互动类占30%,展览讲座类占3%。内容涵盖演艺、展览、普及、艺教、非遗等领域,参与者中80%是国家和民营文艺院团以及艺术院校、美术馆等的专业工作者,20%是来自国外文艺团体的演员,其中不乏段皑皑、严庆谷等知名艺术家。他们因地制宜,组成小型表演和展示阵容,如同一支支都市“乌兰牧骑”,深入基层在人流密集的商场服务大众。每到节假日,演员们走下剧院的舞台奔向各大商圈,在简易的表演区为驻足的顾客展艺,总是会吸引无数手机镜头,激起阵阵热烈掌声。用二胡演奏家段皑皑的话说:“参加‘艺术商圈’演出,感觉离观众更近了,人气更足了,心里也感到更有底气了,这是为艺术家拓宽表演空间提供的一个新平台。”

    无论是商场的工作人员,还是正在消费的顾客,大家有个共同观感:“‘上海艺术商圈’节目有古典也有新潮,有传统也有时尚,有国粹还有跨界,从中可以感受到上海文化海纳百川、融合创新的性格底蕴,也能从节目策划中感悟到上海文化的领先意识。”统计显示,“2017年上海艺术商圈”促使活动期间消费者停留时间明显延长,尤其是对周末和儿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以及主题策划活动期间的客流量、销售额等产生了鲜明的推动效应,同比去年均上涨3成左右,消费人群的粘性与体验性显著增强。

    “2018年上海艺术商圈”开启2.0版,目前已进入了策划布局阶段,对标本市全力打响的上海服务、制造、购物、文化四大品牌,打造服务人民群众、优化购物氛围、改善商贸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文商融合创新机制。据介绍,“2018年上海艺术商圈”除了进一步扩大商圈布点、增加场次覆盖率之外,还将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创意作品的发布平台。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优秀委约作品、“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以及各艺术节展和文艺院团涌现的优秀新人新作,将导入“艺术商圈”,既让新作品尽快与广大群众见面,又能听取大众需求完善作品,让“艺术商圈”成为创意作品试金石。上海正在建设国际科创中心,“2018年上海艺术商圈”将密切关注成果动态,融入高科技新技术产品,如将出现唱沪剧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街舞等节目。

    上海不但有众多文艺展演队伍,还拥有丰富的特色资源。新的一年里,“艺术商圈”将出现更多具有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点的演展活动,如在新天地、淮海路等一大会址周边的商圈,策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主题文艺节目,把江南丝竹引入世博源商圈等等,引入更多体现城市记忆、文脉特色和鲜明特征的要素,采用定点设主题的方式,争取打造“一商圈一特色”。

    上海艺术普及教育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中一大特色板块,“艺术商圈”同样担负着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市民艺术修养的责任。在新的一年中,“艺术商圈”已在设计每一场演展活动,都将安排讲解、导赏,以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普及互动,把“艺术商圈”打造成为大众的“艺术大课堂”。不拘一格的爵士、说唱,吸引亲子家庭的手工、互动,满足老年人的声乐、戏曲等等节目,应有尽有,让商圈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文艺大世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