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陪伴式"帮扶"宅一族" 杨浦区帮助618名长期失业青年就业
  • "陪伴式"帮扶"宅一族" 杨浦区帮助618名长期失业青年就业

    时间:2017-12-27 15:38:19  来源:东方网  作者:罗菁

    原标题:“陪伴式”帮扶和“宅一族”交心

    据《劳动报》报道,茶艺体验、音乐释情、元气早餐制作、影视鉴赏……看到这些,是不是以为是白领课程?让人惊讶的是,这是杨浦区为助推长期失业青年上岗而首创的“陪伴式”帮扶项目。为了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专业社工用这些方式和青年“交友”,从而打破“坚冰”,增长其信心。数据显示,今年杨浦区已经帮助618名长期失业青年就业,提前超额完成区政府实事项目。

    “35岁以下、失业一年以上”,贴上这样标签的年轻人,在申城有个专有名词―――“长期失业青年”。

    也许是求职方式不对,也许是缺乏技能,也许是“眼高手低”,这些本应该成为申城劳动者主体的青年人,却在“芳华之时”待在家中,成了“宅一族”。

    面对这些新的“老大难”,传统帮扶模式急需更新。杨浦区就促中心职介部部长赵辉告诉记者,要帮助失业青年,首先要与失业青年“交心”。不少失业青年学历不低,也不乏社会经验,只是单纯地为其推荐岗位,效果说不定会适得其反。

    赵辉指出,青年生活在社区,做好青年就业工作的关键也在社区。与其“自上而下”,不如让专业社工“自下而上”,根据青年人的真实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帮扶。

    为此,杨浦区今年在全市首创“陪伴式就业促进服务”,在近一年的时间内,通过走访排摸1014名青年,在评估建档404份的基础上,完成了103个重点对象的梳理和相关交流。

    拿到这份“陪伴式”的服务清单时,记者也是有些意外,和以往传统的讲座、论坛、辅导等相比,清单上选项显得与众不同:“芳香宜人”茶艺体验、“耳听心受”音乐释情、“美味情缘”元气早餐制作、“大开眼界”影视鉴赏……

    一起喝茶、听音乐、看电影也能帮助失业青年上岗?赵辉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介入的方式,正是因为这些项目较为触及青年人的兴趣点,失业青年也愿意与社工共同参与,通过分享、互助,拉近彼此距离,青年人心中的“坚冰”也慢慢融化。

    为了让失业青年更快更好地融入将来的岗位,适应将要面对的工作环境。杨浦区还引入德国职业培训模式,在全市率先推出“青年就业训练工场”,模拟人力资源公司、贸易公司运作模式,帮助学员在实践中提高自主就业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就业训练工场”累计参训学员399人,首次就业率达80%。除此之外,职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双指导”服务已累计组织青年参与心理沙龙2197人次,完成一对一个案咨询1200人次。统计显示,杨浦区今年已帮助成功创业668人,其中青年大学生423人;帮助618名长期失业青年就业,提前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和区政府实事项目。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