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楼内通道被蚕食、楼外“飞线”十几米 电动车违停何时休?
  • 楼内通道被蚕食、楼外“飞线”十几米 电动车违停何时休?

    时间:2018-01-15 15:35:49  来源:东方网  作者:范彦萍

    图片说明:楼道电动车停放泛滥的问题也让部分小区居民很反感。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东方网1月15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公安部近期下发通知,共用走道、楼梯间等严禁随意停放电动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也提出,将推消防安全经理人或楼长制。

    那么上海的小区里,电动车停放情况如何?为何电动车违规停车充电的现象屡禁不止? 对于电动车随意停放现象物业管理有何难点?《青年报》记者兵分多路,进行了全方位的大调研。

    楼道原本是公共面积,却停满了一辆辆电动车,为了充电方便,有居民从6楼高空“飞线”,小区里电线横飞。日前有不少居民给本报打来热线称,小区电动车处于三不管状态,因为种种原因,昔日远近闻名的高档小区成了“没落贵族”。而老小区更是成了电动车乱停放的“重灾区”,在陕西北路上一个不大的小区内居然停放了19辆电动车。

    老小区

    “高空飞线”屡见不鲜

    1月13日下午,记者前往威海路上的一个新式里弄探访,在40号楼门口发现了一辆电动车,只见一根黑色的电线从二楼的防盗窗“飞流直下”。然而,一位路过的居民对这样的情况已经见怪不怪,“这种情况到处都有,我们是老小区,电动车没有充电的地方,也不能怪人家拉私线。”在小区里走动了一圈,记者数了数,至少有9辆电动车停放在楼房门口充电。

    穿过马路来到陕西北路上的另一处里弄。刚一进里弄,记者就在保安室正对面看到一根长长的白色电线从3楼一个小窗明目张胆地垂直落下,妥妥地连在了一辆依莱达电动车上。再往前走,不大的里弄里竟然有19辆电动车无序停放在那里。记者叩开保安室的大门,一位值班保安被吵醒,他眯了眯眼睛,以为记者要为电动车充电,支招说,“你可以晚上充,将车子靠墙一点,不要影响到别人。”“那如果掉一根线下来,会有危险吗?”“这样的几率很小吧。你自己当心。”

    记者调查发现,“飞线”的情况在老小区里普遍存在。1月11日晚8时许,记者来到大华路693弄的一处小区,多栋居民楼的大门外停放着三三两两的电动车。往里面走不到100米,一辆车头用棉套挡住的电动车引起了记者注意,在棉套下,一根从一楼一户居民窗口伸出的黄色的电线正在为这辆电动车充电。

    在不远处另一栋居民楼下,几辆电动车围拢在一楼一户居民的窗下,走近一看,从一楼窗口伸出的一块插线板正摆在一辆旧自行车后座上,线板上接着多个插头,分别连向窗边的多辆电动车,

    线板和电动车上都未放置遮挡物。

    如果说从一楼拉线充电是“鬼鬼祟祟”的话,那么从楼上拉长长的电线下来充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飞线”,就该算“明目张胆”了。在该小区内,记者当晚就接连看到多起“飞线”为电动车充电的现象。

    在小区20号楼附近,一条白色的细线挂在楼体外。向上望去,六楼的防盗窗内伸出一根电线,连接着在楼下充电的电动车。在风吹动下,电线不时晃动。而在该小区另一栋居民楼,一段从五楼防盗窗探出的电线同样醒目,由于电线长度有限,插线板悬空在一楼窗口的位置,电线被紧紧绷直,线板另一端则连着一辆电动车的电瓶。

    “太危险了,要是晚上突然下雨,弄不好线板就要短路了,万一着火了大家都还在睡觉。”小区内一位阿姨表示,这样的情况存在很久了,之前小区清理过楼道内的电动车充电,不过“飞线”的现象还是很普遍。而另一位该小区的居民则告诉记者,小区目前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还没有充电装置,因此只能停在户外充电,而由于小区不是电梯房,携电瓶进屋充电也很难实现,“48V的电瓶好重的,我们年纪大点的人要拎上六楼肯定吃不消的。”

    当晚,记者又随机走访了周边几个小区,在与该小区一街之隔的位于新沪路475弄的一小区内,为了给楼下的电动车充电,一栋居民楼的六楼窗口也挂下一根十多米长的电线,而仅仅20米开外,旁边一栋的居民楼也如出一辙,从三楼“飞线”充电。而稍远一些的文华苑里,记者也发现了一例“飞线”充电的现象。

    次新房高层

    楼道成停放“温床”

    地下车库没有充电装置,没有电梯上楼困难,在一些居民眼中,这两点是小区“飞线”充电存在的主要原因。那地下车库能充电,楼道有电梯的小区是不是情况会好一些呢? 答案似乎也不是完全肯定。

    近日,有市民反映,在位于祁连山南路2727弄的阳光威尼斯小区内,屡次出现楼道内停放电动车、自行车的现象。1月13日上午,记者按地址来到该小区后,随机进入了小区20号楼察看情况,一番巡视下来发现,这里俨然已经成了电动车停放的“温床”。

    在22楼,刚走出电梯,正对电梯口的过道内,一辆盖着雨披的电动车便映入眼帘。记者沿楼梯往下走,在该楼的15楼、14楼、12楼、8楼、5楼、4楼均发现停放有电动车,多数楼层的电动车停放在电梯门正对的拐角空间内,但也有部分楼层,电动车直接停放在过道内,甚至有两辆电动车将过道堵塞的情况,记者只能侧身勉强缓慢从两车之间穿过。而在8楼,停放在过道内的两辆电动车旁就是一堆纸盒一类的易燃物。尽管当天记者并未看到在楼道内充电的现象,但有居民反映,晚上部分居民还是习惯从家中拉线充电。

    除此之外,该楼内楼道堆物情况也较普遍,在部分楼层出现了将床垫、洗衣机、拆卸下来的门、健身器材等堆放在消防通道

    内的情况,而18楼的消防通道内还出现居民用来晒虾米的木椅。

    记者在小区内巡视一周发现,多栋居民楼的门洞内不时有人驾驶电动车出入。楼道电动车停放泛滥的问题也让部分小区居民反感,一位楼内居民表示,有人骑电动车进电梯,对小区电梯也会带来很大损耗,“有些人不把小区当家的,电动车直接撞进电梯的,电梯这样迟早要被搞坏的。”该居民表示,小区内设有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还能够充电,但仍然有人要停到楼上。

    “我们本来打算近期入住小区的,但看看这小区蛮吓人的,楼道里全都堆着各种电动车、自行车及杂物,和物业反映了多次,都说没法管。每层楼应该都堆了,已经成习惯了,地下车库不给电动车、自行车停放,竟然租给外来人员居住。”无独有偶,市民姜小姐向本报反映,其小区楼下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不对外开放,导致大量电动车、自行车停放在楼道内。1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周家嘴路1683弄的宝钢又一村的31号楼内,该楼14楼、17楼的消防通道门口均停放着电动车,原本可供两人通过的消防通道只剩下一半宽,而在11楼,一辆车头罩着防风布套的电动车则直接在楼道内充起了电,电瓶发出滋滋的响声,电线从旁边一户住户的大门内延伸而出。

    与该小区一街之隔的飞虹路656弄的小区同样属于宝钢又一村居民区,在1号楼中记者发现,楼道停车、堆物现象更加普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该楼的20楼、19楼、17楼、15楼、14楼、13楼的过道内均停放着电动车,其中17楼两辆电动车直接停在楼梯口,占据了一半的通道,14楼则停放了3辆电动车。而在13楼,沿两侧的楼梯门上沿还分别拉出了两块充电插板,插线板被固定在过道扶手上。此外,其他楼层还出现了大型玩具车、装修木板等物体堵塞了消防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1号楼楼底的非机动车停车库当天处于上锁状态,记者通过楼内楼梯下至地下一层后看到,停车库漆黑一片,没有人看管,打开手电筒可以看到角落里零星停放着几辆老旧自行车。姜小姐表示,该车库封闭已有一段时间,这也导致了部分车主为了防盗只能将车辆停在楼道内。她指出,电梯能正常运行时,消防通道里停个车看似无伤大雅,但一旦遇到险情,后果不堪设想,“消防通道都堆满了东西,加上楼道内电动车充电,万一出事,根本来不及疏散的。”

    记者随后又查看了周家嘴路1683弄一侧的部分居民楼,发现几个地下车库仍正常开放,且车库内设有充电装置,一位车库管理员表示,之前就知道马路对面几栋楼地下车库关了,但具体原因并不清楚。

    记者调查

    图方便、省钱、怕偷成楼道停车主因

    记者调查了解到,对于电动车乱停车现象,大部分居民颇有微词但也表示无法干预。家住圣骊河滨苑的李小姐表示,自己一直看到楼道里有停放电动车的情况,但作为邻居不好直接指出,否则相邻关系会恶化。再则小区停车棚确实无法提供充电的地方。甚至在地下停车库看到过用公共插座充电的情况。

    在阳光威尼斯推着电动车进入电梯的一位老伯透露了自己不愿将电动车停到地下停车库的原因,“虽然小区设置有地下停车库,但是我担心电瓶被偷,因此一直停在楼道内。”

    对于将电动车停在门洞口的好世凤凰城的居民黄小姐来说,自己此举也是迫于无奈。“我们小区距离菜场很远,现在摩拜等共享单车也不能骑进来,所以骑电动车成了很多居民的首选。本来骑电动车就是为了少走几步路,当然会选择就近停放。”黄小姐还表示,如果不在室内充电,就要把电瓶拆下来,传统的镍氢电池重量在30到40多斤,对于女生来说拎起来非常费劲。当然,如果小区能提供安全又方便的解决方案,自己也愿意尝试。

    在阳光威尼斯小区内调研时,记者前往该小区一处非机动车停车库查看。据停车场管理员龙阿姨介绍,小区每四栋楼共享一个地下停车库,停车位共100个出头,每一个都配有充电装置。正在此停车的居民姚师傅说,每个居民只要交15元便可以租下一个车位,确保即到即停。“每天早上4点半,管理员都会把充满的车电线拔掉,很安全的。”姚师傅表示,地下车库还有监控,自己停了许多年从没丢过车,反倒是听说过别人停在楼道里的车电瓶被偷。而在龙阿姨看来,居民不愿意把车停到地下车库是为了省15元的“月租费”,“他们白天到 单位里充电,晚上就停家里。”

    昔日“高档小区” 电动车“有棚不停”

    “我们小区以前是远近闻名的高档小区,刚搬进来的时候超级漂亮。现在却完全变了模样。”13日,家住好世凤凰城的韩小姐带记者来到178号门洞口,只见数辆电动车“左右开弓”,下午时分,左边一辆电动三轮车正在充电,一根线从北面的6楼阳台连接到三轮车上,而右手边则停放了3辆电动车,其中一辆电动车也在充电。紧挨着的179号门洞也停放了四辆电动车。

    “我们小区正门走到地铁站才三五分钟,前几排的人家乱停放现象不严重。”韩小姐拿出小区地图,指着小区最后三排的楼栋介绍说,“从90号到193号是电动车乱停放的重灾区。小区约有住户1600多户,有电动车的不在少数。”

    有趣的是,该小区的自行车棚数量并不少。记者从178号出发,往左走三五十米就发现了一个车棚,往右走也是如此。整个小区的自行车棚数量非常多,但车棚内并未设置充电设备,使用率不高。

    韩小姐表示,小区是2003年、2004年交房的,小区车位规划不充分,如果没有那么多乱停放的电动车,本来还能多停几辆机动车。小区里都是多层住宅,没有电梯,加上楼道公摊面积比较小,住户无法将车停到楼道里,所以就在楼下“占地为王”。“我们一般都是2梯2户的户型,总高才7楼,正常电动车上不去,他们就占用机动车位。周末的时候楼下可以停五六辆,平时少说也有三辆,场面很‘壮观’。这些电动车都是属于违规充电。现在小区里好好的绿化被碾压得很厉害,我们以前刚搬进来时的‘豪宅’一去不复返了。”

    韩小姐吐槽说,如果居委和物业稍微有约束,或者在停车棚设置充电设备,在硬件管理上下功夫,哪怕收取费用,住户也不会将电动车停在既没遮挡,又不安全的地方。如果挡到车位说不定还会激发邻里矛盾。“据我所知漕河景苑的地下车棚就是收费的,每三四个小时一元,和家里电费基本持平。我们小区是否也可以效仿设置?”

    家住滨湖路585弄世纪新城的曹先生昨天也向本报记者反映,自己所在的小区电动车乱停放现象严重。曹先生说,自己小区的房型很少见,一楼有一些10平米左右的储藏室,有的业主一买就是好几间,分租给外来人员。因此,底楼随处可见各类电动车。“去年的时候街道物业来整治过,储藏室出租的情况减少了,之后又回潮了。”

    无独有偶,家住长寿路上老牌高档小区玉佛城的倪小姐也抱怨说,楼道里电动车停放屡见不鲜,多次反映情况收效甚微。

    背景

    电动车燃烧90秒楼道温度超过200℃

    电动车着火,火势蔓延有多快? 上海消防部门曾在培训基地的一处楼道内用3辆电动车进行过火灾试验。在现场,电动车起火后立即冒出白烟,仅仅90秒后,随着几声爆燃,明火与黑烟便笼罩了整个楼道,黑烟向上飘出10米高。据消防人员介绍,燃烧90秒后,楼道内的温度就已达到200℃,如果人体吸入气体,会造成呼吸道灼伤,用不了多久就会倒毙。而2分30秒后,楼道内的温度可达到700℃,最高的时候超过1000℃。因此,一旦楼道被高温明火封锁,市民很难逃生。

    近年来,因电动车乱停放、违规充电引发的事故也不绝于耳。2017年12月13日凌晨1时18分,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乡白墙子村一村民宅基地自建房发生火灾,造成5人遇难9人受伤。经初步勘查,此次火灾系电动自行车引发。2017年9月25日,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一群租房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事故系由室内电动车电气故障引发。

    为预防电动车引发火灾,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公安部日前就加强电动车停放、充电火灾防范工作发布通告。

    《通告》表示,要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行为。公民应当将电动车停放在安全地点,充电时应当确保安全。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公民应尽量不在个人住房内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确需停放和充电的,应当落实隔离、监护等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火灾。《通告》还指出,物业服务企业、主管单位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立即组织对住宅小区、楼院开展电动车停放和充电专项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对检查发现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应当制止并组织清理;对拒不清理的,要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

    此外,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加强老旧城区火灾隐患排查,督促整改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线路短路、线路老化和影响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等问题。加强城市隧道、桥梁、易积水路段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段排查治理,保障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推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经理人或楼长制度,建立自我管理机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