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来沪 聊聊背后的故事
  • 《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来沪 聊聊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8-05-23 15:38:42  来源:东方网  作者:熊芳雨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刘晓晶5月23日报道:丹・布朗作为悬疑大师被众人熟知。1996年出于对数字情报的兴趣,他创作了《数字城堡》,之后以每隔几年一本的速度出了《骗局》《天使与魔鬼》和《达・芬奇密码》等小说,其中《天使与魔鬼》奠定了他在小说界的地位,而《达・芬奇密码》一经问世就高踞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并打破销售纪录,成为史上畅销小说的翘楚,创下了书市的奇迹。

    《达・芬奇密码》

    在他的小说中,一位叫罗伯特・兰登的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凭借自己对符号学和宗教学的深刻理解,解开了一个个谜团。每本小说都被称为一本很棒的城市旅游攻略。在卢浮宫,《达・芬奇密码》提过的作品和位置都有无数人合影留念,尤其正反金字塔。在罗马,沿着《天使与魔鬼》里面提到的所有教堂和雕塑,你就基本上能走出一条丰富有趣的参观路线。

    近日,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携新作《本源》做客上海图书馆,为读者讲述书籍背后的故事,并做了题为“科学改变生活”的演讲。

    成长于科学与宗教并存的家庭环境

    2003年《达・芬奇密码》一出版随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版第一名,到2006年全球销量已累积达6050万册,并在同年被改编为电影,票房达7亿多美元,位列当年全球电影票房排名第二。

    影片讲述了一桩卢浮宫博物馆的谋杀案惊动了符号专家罗伯特・兰登,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被人杀害,他的旁边发现了一个难以捉摸的密码,兰登与法国一位颇有天分的密码破译专家,在对一大堆怪异的密码进行整理过程中发现,一连串的线索就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中,深感震惊。这些线索,大家都清楚可见,然而真相却被画家巧妙地隐藏起来。

    丹・布朗在展示母亲的车牌

    随着《达・芬奇密码》的出版与走红,曾引发宗教界的轩然大波,个中原因就在于他让基督耶稣有了俗世生活。丹・布朗告诉记者,由于他的家庭原因,让他对宗教、科学、技术、历史、密码等思考甚多。他的母亲是为虔诚的基督徒,就连母亲的车牌都是希腊语“上帝”的拼写。而父亲是非常有名的数学教师,曾获得总统荣誉奖,信仰科学。“每次当母亲在晚饭前做长时间的餐前祷告时,父亲会用胡萝卜切成几何图形分给我们”,丹・布朗回忆说,成长于这样的特殊环境中,科学与宗教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成为了他的创作主题。

    当小说改编成电影时,有很多镜头在卢浮宫拍摄。剧组只能在午夜游人散去后,进行紧张又繁重的拍摄工作。“摄制组的工作人员都很忙,所以我经常一个人在博物馆游走,《蒙娜丽莎》是影片中很重要的部分,因拍电影的灯光会对名画造成损害,因此出于安全和保护的因素,剧组只得退而求其次地使用了一个比例精确的复制品。但当我自己站在真正的《蒙娜丽莎》这幅画前,有一种格外奇妙的感觉。”在片场,你会听到很多电影台词之外有趣的对话,丹・布朗笑道,比如“快给兰登教授买一瓶无糖可乐”。

    最新作品《本源》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

    除了《达・芬奇密码》,丹・布朗去年出版的《本源》继承了他的一贯特色,也是一本有关宗教、历史、艺术、符号与高科技的书,这也是第五本有关罗伯特・兰登教授的历险故事。英文版一经发售,立刻登上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畅销排行榜榜首的宝座,并进而高踞各国畅销榜单的前列。

    新书《本源》

    与时俱进的丹・布朗这次将目光放在了当今科技文化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人工智能。在新书中,描述了一种未来,即人类会与高科技融合,成为全新的物种。为此,他在撰写小说的四年里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调研,并采访了数十位科学家、未来学家、历史学家和宗教学者。他说,“我有时候会想,把有意识的人工智能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不告诉它你是从哪里来?要做什么等任何信息。它自己会不会想象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会不会像人类一样创造神话故事?来寻求自己从哪儿来?”

    在《本源》的最后,兰登教授最后发现,幕后黑手恰是创造出来的AI助手温斯顿。对此,丹・布朗的解释是,“我们的确生产了许多越来越无法控制的东西出来,如果高科技有了自主意识,并且认定我们是与他们不一样的物种,也许他们会发动对我们的攻击,比如切断电源,让人类陷入饥饿等。但我依然对人工智能持有积极态度,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能够做到完全的掌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