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政策鼓励引导特色店铺 泉州西街业态更有特色了
  • 政策鼓励引导特色店铺 泉州西街业态更有特色了

    时间:2017-11-23 18:16:21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1月23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西街作为泉州古城街区较完整的历史遗存,是古泉州繁盛的经贸商圈代表。据此前统计,西街(钟楼至新华路段)全长800多米,共有商铺(包括沿街自住房及其他用途房屋)250多家(户)。经营业态以零售和餐饮为主,其他为自住房、金融、通讯、便民服务等。零售包括食杂百货、香烛佛具、地方特色食品、鞋业、钟表等;餐饮则以休闲饮品、部分老字号小吃为主。

    为进一步提升古城文化旅游形象,《泉州西街(钟楼至新华路)经营业态管理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10月初出炉,方案详细列出经营项目清单,其中扶持鼓励的有5项、倡导鼓励的有9项,不鼓励的4项、不倡导的15项,并将根据西街业态发展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方案》自公布之日起试行1年。

    如今,《方案》已出台近两个月,西街的经营业态也有了改变和提升,不少文创旅游业态入驻,不合适的业态逐渐淘汰。泉州古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业态鼓励措施,引导具有泉州地方特色、有古城文化底蕴的业态,在古城生根发芽、良性健康发展。

    地方特色小吃明显增加

    昨天,在海都记者的随机街采中,许多西街店主与周边居民都表示,这两个月来,明显感受到了西街业态的变化。

    在西街裴巷口开花店的店主梅花说,西街限行以来,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周末,她的生意也稳中有升。而最大的感受就是业态变了。

    “地方特色小吃店多了好几家,如海丝金凤入驻,面线糊、泉港浮果、湖头米粉汤等,也开起来了。”梅花说,每到周末,许多小吃店门口便排起长龙,裴巷口对面是手工麻糍店,天天都有来排队买麻糍的人。

    “休闲饮品店也明显增加了好多。”西街老书店的店主老陈说,离他不远的店铺,原是一家美甲店,现在成了糕饼店,“来西街玩的人多了,市场正按照游客的需求进行良性的更新,这样挺好的”。

    西街老布店老板表示,老布的客源都是本地人,目前经营状况还不错。店旁原是一家金玉饰品店,已退出经营,成了一家民俗用品店。

    手工艺人前来展示授课

    在西街的肃清门广场,“润物无声”展览从10月1日至12月31日,每天常态化开放。每天来这里,除了可以看展,还有机会跟众多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学习。

    妆糕人体验、金苍绣学习、拓片里的故事分享、老照片里的古城往事、手工皮具制作、梨园戏剧分享沙龙……每周末,在西街的展馆里都有不同的活动与市民见面,想参与的人可以提前报名加入。这里也成了泉州文化传承人、手工艺人展示和授课的临时站点。

    昨天,在西街的展馆里,金苍绣非遗传承人陈克忍正在创作新的作品。路过的游人,常有入馆驻足观看,还有人坐到陈克忍身边,一边看她娴熟地走针,一边听她聊金苍绣的起源和绣法。

    “这一两个月来,我常来这个展馆刺绣,还收了不少学员。”陈克忍说,只要有人感兴趣,她都会教。

    泉州古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西街的业态正在不断提升中,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富有文化底蕴。目前,从西街退市的美甲店、珠宝店,恰是《方案》里不鼓励经营的项目;新增最明显的特色小吃店、休闲饮品店,正属于扶持鼓励、倡导鼓励经营的项目;而泉州文化传承人、手工艺人来这里展示、授课,也正是西街业态提升里迫切希望引进、增加的部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