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 新会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突破
  • 新会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突破

    时间:2017-04-12 23:53:1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杨兴乐 通讯员 肖浩

      古井镇霞路村获评第五批省级古村落,已经连续两年举行烧鹅文化节。杨兴乐 摄

      4月5日至6日,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深入三区四市,专题调研农业农村和扶贫工作。他强调,江门要在“十三五”期间加快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改革水平,确保农民脱贫增收。

      林应武来到新会区大鳌镇东风村实地调研。东风村是新会重点打造的六个美丽乡村示范区之一,也是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的先行点之一,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和“江门市标兵文明村”。该村庄道路宽敞,环境绿化突出,村容村貌整洁美丽,建有一个面积达54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与村民们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林应武在这里听取了新会区美丽乡村建设汇报,对新会的做法表示认同。

      近年来,新会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抓手,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突破。

      A 坚持规划引领

      激活加快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走进新会各个乡镇,看着“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我们不禁要问,新会有何秘诀?一言概之,就是以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统筹区镇村三级力量,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激活加快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新会区历来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从2012年开始,先后成立“五改六有七提高”幸福新农村建设、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游)建设等领导小组,由区委或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深入谋划和大力推动幸福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扩容提质工作,着力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2012年,新会区出台《关于建设幸福新农村工作实施意见》,开展以“五改、六有、七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完成全区193条行政村改造;2015年,出台区委“一号文”《新会区关于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化幸福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幸福新农村建设“升级版”,计划用5年时间覆盖全部自然村,目前已完成970个自然村改造。

      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坚持规划引领功不可没。

      2013年,新会区出台小城镇扩容提质方案,制定城镇化建设计划(2013—2016),大力推动“六个有”建设(即有高标准的市政大道、有综合性的城市广场、有宽敞整洁的农贸市场、有上规模的商业广场、有舒适宜居的商住小区、有相当于三星级标准或以上的酒店),累计投入超140亿元,完成建设面积近580万平方米。

      2015年,启动《新会区城乡一体化规划(2015—2030)》编制,邀请专业团队按照主客共享理念,科学规划6个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即人文景观、陈皮文化区,自然景观、茶道文化区,岭南祠堂、寺庙文化区,温泉小镇、渔港风情区,水乡风情、特色美食区,皇族文化、侨乡建筑区),充分利用新会名人名家、故居故地、典故传说等优质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力打造立足珠三角、面向粤港澳的著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目前,6个“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已取得初步成效,会城茶坑村获评2015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古井霞路村获评2016年第五批省级古村落,罗坑镇成为市乡村游示范镇,会城文教小镇、崖门旅游小镇入选2016年全市12个特色小镇。

      B 创新体制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不愁资金扶持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扶持如何解决?新会区注重有效统筹农口资金运用,一是建立资金投入机制,二是创新激励考核机制,有效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新会探索建立了资金投入机制。在“五改六有七提高”幸福新农村建设中,由区、镇、村三级按3:3:4比例配套资金;美丽乡村(乡村游)建设中,对示范村由区、镇、村三级按5:3:2比例配套资金,对特色村由区、镇、村三级按3:3:4比例配套资金建设。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三级累计完成投入超15亿元;美丽乡村(乡村游)建设中3个乡村游示范村一期完成投入2600万元,8条特色村建设完成投入1000万元。同时,有效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比如新农村建设工程带动社会资金近1亿元,小城镇扩容提质工程带动社会资金近130亿元,占比达92.1%,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创新激励考核机制也是新会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特色。新会每年安排2200万元、2000万元作为小城镇和美丽乡村(乡村游)考评专项奖励,获奖单位最高可将8%的奖金用于奖励有功人员,其余用于建设项目补助。各镇发展乡村游和开展小城镇建设的热情持续高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面,目前新会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有效加快了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流转土地近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9.5%,其中流入种养大户28.49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5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2893元提高至2016年的17096元,增长32.6%;村组集体总收入从2012年的5.93亿元增至8.17亿元,平均每村从307万元增至近423万元,比确权前增长37.8%。

      此外,新会还加快推进农业与电商对接融合,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建立华南首个农村电商2.0示范点,建成11个镇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点和50个村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点,以“互联网+”助推农业转型发展,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C 注重产业融合

      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

      新会坚持将传统特色产业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游中,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土特色文化元素,力促美丽乡村(乡村游)与传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新会区与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倾力打造特色产业展会,不断打响传统特色产业品牌,成功将新会陈皮、古典家具、小冈香等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成集生产、加工、销售、金融、旅游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新业态。

      比如,新会陈皮文化产业,新会自2011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新会陈皮文化节,目前,新会柑种植面积近6万亩,逐步形成了集新会柑种植、采摘、加工、贮存、收藏、金融及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

      又如,小冈香文化产业,为推动小冈香特色产业向高端养生、旅游文化等三产融合方向发展,新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新会香文化博览会,去年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新会)香文化博览会,建成宝骏国际宗教文化城用品城一期项目。通过举办小冈香摄影展、小冈香传统工艺擂台赛,每年吸引近20万游客前来参观、采购和游览。

      D 注重改善环境

      力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新模式

      乡村必须加强卫生整治,才能营造美丽人居环境。新会区以大泽镇为试点,探索建立“清扫、保洁、转运”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新模式,具体是镇、村、组三级联动,清扫公司和转运公司协同配合,重点对农村卫生黑点进行常态化整治,有效破解农村垃圾清运管理老大难问题。

      目前,取得显著成效的“大泽模式”已在全区推广,去年10个镇共投入治理农村垃圾资金超1亿元,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同时,新会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设,制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方案》,计划2018年底前完成281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点建设,实现镇级污水处理全覆盖。目前,4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点已完工,13个正在建设,114个计划上半年动工。

      文化教育方面,全区193个行政村实现镇级综合文化站和村级“五有文化室”、党务村务e平台全覆盖。从2012年开始,向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发放每人每年500元生活费补助,累计资助学生5366人,发放补助近270万元。

      医疗卫生方面,新会开展区镇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分别组建3个紧密型“医联体”,力促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向农村下沉。从2014年7月起,在全省率先实现百岁老人免费医疗,今年6月起将扩面至90岁以上老人。

      居家养老方面,投入400多万元在10个镇(街)设立12间长者饭堂,为农村低保、残障、高龄长者等提供免费用餐服务,为其他老人提供价廉物美的用餐服务,成功摸索出一套“政府搭台建设、慈善企业资助、社区积极参与、社工机构运营”的运营管理模式,打造成为新会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特色品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